跳到主要内容

魔戒神秘学:中土世界的生与死 (1)

托尔在他的中土世界中描绘了精灵的永生不老,以及在死亡与永生之间的议题。

托尔金笔下的精灵,相较于民间传说中的仙女或灵视力纪录,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只有在形体美、优雅、亲近自然以及感知力的展现上有些相似。托尔金对精灵的描绘,可以散见于他的著作和信函中,以及《中土世界完整历史》中。这些文献告诉我们,托尔金笔下的精灵是永生的存在,他们的身体不会老化,也不会生病;只有在遭受暴力或意外时才会丧生。他们的身体也能完全变为灵体,除非自愿显现给特定的人,否则其他人是看不见他们的。在这方面,他们与矮人、人类或霍比特人有所不同,更像是居住在物质形体中的「天使」存在。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死亡与永生、生与死的议题,这些议题在托尔金的神话故事中变得错综复杂,就像在神秘科学中一样。在1961年写给一位读者的信中,托尔金曾说:『对我来说,真正的主题是关于更长远、更艰深的事物:死亡与永生。』

在中土世界中,死亡对每个族群都有著独特的涵义。精灵被视为永生的存在,而人类则是凡人。然而,即使精灵被视为不朽,他们并非永恒存在。正如托尔金在另一封信中所说:『精灵们的寿命很长,足以被人类称为「不朽」。但他们也会变老,感到疲惫。根据他们自己的传说,精灵受限于这个世界的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即使他们死去,也会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于世界,直到「世界末日」。然而,他们对于「世界末日」的涵义一无所知……他们认为这意味著从世界的轮回里解脱出来. . .』这段描述不仅摘要了托尔金对不朽的看法,也接近了《秘密教义》等书中提出的神秘科学教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印度教中伟大众神如梵天、毗湿奴和湿婆,被认为存在了数十亿年,被视为「永恒」,但他们仍是有限的存在。最终,他们也将终结。

在托尔金探索末世论的过程中,他创造了 ”fëa” 和 ”hröa” 这两个词汇,用以象征「灵魂」和「身体」。精灵和人类被描述为拥有双重存在:一个是被称为”fëa”的「精神」或「灵魂」,另一个是被称为”hröa”的「身体」。「灵魂」源自伊鲁瓦塔 (Ilúvatar) 的神秘之火,「身体」则来自于土,即尘世。这里蕴含著高我与小我、或者高等心灵与低等心灵的概念,尽管托尔金使用了不太常见的术语,并对天主教进行了相当简化的「改造」。

至于托尔金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查尔斯-威廉姆斯 (Charles Williams) 和欧文-巴菲尔德 (Owen Barfield) 等神秘主义者的影响,这一点还有待讨论,但这些概念包含了一些神秘主义的科学教义,例如转世等等,这是毋庸置疑的。托尔金告诉我们,精灵的灵魂(fëa)永不离开世界,而是逃至曼陀斯 (Mandos) 的大厅,在那里得到休息,并从托尔金称为「世界的疲倦」中找到解脱。「曼陀斯」是他对于主宰人类和精灵命运的死者审判者的构想。这个概念融合了基督教圣彼得和埃及神透特的元素,但显然两者都不乐见这样的结合!在曼多斯的大厅中等待一段时间后,若精灵的灵魂愿意,它可以投生到先前居住的相同身体。然而,精灵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被送回中土世界;通常是因为他们在那里有一些特定的使命需要完成。

从神秘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概念虽然并非完全正确,并夹杂了一些错误,但并不至于引起太大的争议。神秘科学告诉我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非他们掌握了必须在物质世界中学习的所有知识,否则无法从「世界的疲惫」中「解脱」出来,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经历数千次的轮回。我们也并非在同一个身体中重生,尽管不清楚托尔金使用「相同」一词是否指涉这个意义。有趣的是,他最初认为精灵的灵魂可以选择在新生儿的身体中投胎,并且拥有不同的父母。然而,在进一步思考之后,他发现这个想法存在著太多问题,最终放弃了这个构想!也许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若要解释「生、死、轮回」这样复杂的形上学理论,他所使用的语言很可能会让读者产生误解。

在《双塔》的第二部分中,弗罗多和甘道夫之间的对话在第一章《驯服斯梅戈尔》中特别引人注目,涉及了生死的深刻主题,这段对话值得一提。

弗罗多说:『当比尔博有机会时,并然没有刺死这个卑鄙的家伙,真是太可惜了。』

甘道夫回答道:『是怜悯让他停手。怜悯和仁慈,若没需要就不攻击。』

弗罗多坚定地说:『对于咕噜,我毫无怜悯之心。他罪该万死。』

甘道夫:『他死有余辜 ! 我敢说是如此。许多活著的人理应死去;但有些已死之人却应得重生,你能给予他们新生吗?无法?那么,不要只因为担忧自身安危,就急于以正义之名加以惩处。即便智者也无法预见所有结局。』

这些话语值得称赞,也蕴含著更深的意义。柏拉图告诉我们,灵魂(在我们的术语中被称为高我)一旦投入物质身体就会死亡。秘仪的目的是唤醒灵魂。但并不是所有进入秘仪的人都得到解脱。有些人尚未做好准备,其他人未通过启蒙的考验,更多人只是不愿学习伟大的生命真谛,宁愿沈溺于虚幻的感官世界,就如今日一般。正如托尔金所说,即使再智慧的人,也无法洞悉或预知一切存在的终局:请记得米尔寇,曾是最伟大的维拉,最终却被抛入无尽的外在黑暗中!

托尔金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或许我对于「魔法」这词的使用有些随意,尤其是在书信中;但对它的思考却并非轻率。这是一个极为庞大且棘手的议题;这个故事主要探讨动机(选择、诱惑等)以及意图使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问题;这种复杂性不容易用单一的伪哲学研究来负荷!』托尔金对「随意」这词的使用是否意味著,他对于魔法的理解比他在著作或书信中透露的更深,这点存在争议。我们倾向认为他或许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在同封信的后段,他提到:『我并非打算辩论「魔法」是否真实,或者可能存在于现实中。然而… 魔法(Magia)与巫术(goeteia)之间存在著潜在的区别。凯兰崔尔(Galadriel)提到了「敌人的欺骗」。魔法或许被视为(本质上)正面的,而巫术则带有负面色彩。在这故事中,两者(本质)并非正邪之分,而取决于动机、目的或使用方式。双方阵营皆运用这两种魔法,但动机有所不同。』这与莎士比亚的智慧格言相呼应,他说:『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只是思想使然。』这表明,至少私下里,托尔金意识到我们所谓的「神圣魔法」(用于善行的特殊能力,非超自然力量)与用于邪恶之事的巫术之间的区别;然而,他选择在信函中隐瞒这一点。他为何这样做,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得知,但考虑到「魔法」在1950年代至今仍带有负面声誉,在他身为虔诚天主教徒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因此托尔金的沉默是可以理解的。

在书中,索伦被多次称为「亡灵法师」,以突显他对于亡者灵体的能力。他与戒灵的首领共享这种力量,即安格玛巫王 (Angmar);这位巫王戴著力量之戒,在本书开始时,当霍比特人前往瑞文戴尔的旅途时,巫王有能力将古墓尸妖召唤到古墓岗袭击他们。这明显是黑魔法的一种表现,与甘道夫和凯兰崔尔所施展的白魔法大相径庭。所有的魔法,无论是黑或白的,尽管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其效果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专注力、受控的想像力和意志力。甘道夫的魔杖、使用的咒语,以及精灵们所戴的戒指等,仅仅是帮助魔法师将意志力发挥到极致,用于善或恶的目的。「真知晶球」(Palantíri) 也是如此,这是由精灵制作并交给努曼诺尔人的「七见石」,后者的后代将其带到了中土世界。

真知晶球被描述为一个深暗、完全光滑且大小不一的球体,被视为一种「魔镜」,可以展现远方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揭示过去和未来。根据甘道夫的说法,无论是索伦还是萨鲁曼,都无法让真知晶球「说谎」,尽管他们可以选择性地展示影像,在观者心中制造错觉。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使用灵视力时,错误是难以避免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者的心智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诠释所见所闻;这种能力可能天生具备,也可能透过神秘训练获得。托尔金在他的未完成作品中指出,要使用真知晶球,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智慧。这同样至关重要,因为缺乏意志、注意力不集中或无法排除杂念的人,无法在「魔镜」中看到任何事物,无论其呈现何种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任何反射表面都可作为「魔镜」,无论是金属、玻璃,甚至是静止水在黑暗容器中。古埃及某些时期的预言家,通常是年轻女性,就使用这种方法,守护国家安全并预警即将发生的危险。这一情节可在琼-格兰特的神秘小说《有翼的法老》中找到。

在《魔戒》里,凯兰崔尔使用的「魔镜」被描述为:『……放在一个雕刻成树枝状低矮基座上的,宽又浅的银盆,旁边则是一个银壶。』凯兰崔尔从附近的小河里填满了盆子,并传唤了两位霍比特人,弗罗多和山姆,因为他们希望见证「精灵魔法」。弗罗多问道:『我们应该看些什么?我们将会见到什么?』凯兰崔尔的回答十分值得一提。她说:『我能命令镜子揭示许多事物,对于某些人,我能展现他们所欲见的景象。然而镜子也会显示一些不宜被揭示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比我们期望见到的更为奇异且有益。当你让镜子自由运作时,我无法预告你会见到什么。因为它揭示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至于所见之物的真相为何,就算是最具智慧者也说不出。』

若有读者曾真正实修过冥想,无论是否使用「魔镜」,都会明白这些智慧之言。托尔金准确地描述了灵视的过程,正如我们之前谈论过的法则。山姆看见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事物,即他挚爱的主人弗罗多的未来,以及看见萨鲁曼的手下掠夺了夏尔。他看后露出震惊和愤怒之情,凯兰崔尔对此的回应也极具启发性 : 『请记住,镜子会显示许多事情,且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已发生。有些永远不会发生,只要那些目睹异象者不走原道且加以阻止。因此,将镜子作为行为指南是很危险的。』此解释触及命运与自由意志之议题,我们在《命运与自由意志》一文中深入讨论。同时提醒,如之前所言,灵视者所见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思维,以及对所见内容的准确理解。未经深度神秘科学训练,灵视是危险的导引,因星光界与现世一样虚幻,其所见非真相。

托尔金对于魔法的概念反映了围绕这主题的普遍误解,这种误解在《哈利波特》和其他书中很盛行。在给作家纳奥米-米奇森的信中,他提到:『若撇除对于魔法如何运作的哲学考量,魔法的基本动机就是即时性:增加速度、减少劳动,以及将想法、愿望与结果之间的差距减少到最小(甚至消失)。』虽然透过魔法可以达成一般人认为是奇迹的壮举,但提升速度并非其唯一动机,特别是正如托尔金在同封信中所承认的:『魔法可能并非易得之物。』它不仅难以获得,更需要耗费一生,甚至几世,才能发展出像泰纳的阿波罗尼斯、帕拉塞尔苏斯或福音书中的耶稣那样的魔法师所具备的能力。若以「即时性」为目标,那最好还是依靠汗水和辛劳来更快达成目标。对于那些幻想古埃及人用魔法建造大金字塔的人来说,这个启示可能会令人失望!然而,托尔金的说法也有其道理。若能正确理解和运用魔法,不论是善是恶,都能减少「想法与结果之间的差距」,尽管「意志」这个词更适合描述行动的最初动力,而非「想法」或「欲望」。我们可以进一步说,魔法行为和「普通」行为的唯一区别在于,在前者中,意志直接作用于物质,而在后者中,则需要一个或多个中介,如人体的神经或肌肉。

下一篇 : 中土世界的生与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