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第一章 戏班子

杏花村的桃花客栈里,一片喜气洋洋。人们穿红戴绿,黄丝蓝裙混入欢欣鼓舞的人群,像花蝶绚烂飞舞。

远处可见一座静美的寺院,名永乐寺,走近一看便会发现,那寺院庄严宏伟,位在一棵大槐树下。

永乐寺的圣龛供奉著形象百变的释迦牟尼,使他的名字永获福报。

众僧正愉快地拈宝香献佛,使德泽恒久不绝;刚剃度的僧侣奉上菜碗与入口即化的香糕给来观赏、参拜、冥想的来客。

大门边,几名僧侣摇著铃,敲巨大的铜锣或大鼓迎接访客。

有些访客走进庙旁树下的墓地,烧纸钱给先人,或虔敬地献上供品,跪著叩头。

几座精美的墓四周种著大松树,围有石墙,石墙中凿有墓道通往墓室,墓室内可见碑亭与神道。

四处摆放著各式各样的祭祖器具、蜡烛与香炉——皆是纯白的雪花石膏制成。

门碑记载著先人德行,纵横交错的树枝下,摆有祭拜故人的各式菜碗。男子先上前对故人上香致意,其后是女子,乐师演奏著圣乐。

仪式结束、念过祭文后,再烧更多纸钱与纸宝箱。此时几名戏伶在旁边的帆布棚下演戏给夫人小姐们观赏,其他艺人则在另一处边弹边唱,娱乐老爷公子们。

几位姑娘荡著秋千自娱,一旁还有其他娱乐。

一位面容尊贵的僧人坐在树下,咚咚敲著木鱼,大声诵念经文。男男女女跪在他四周,祈求天地与三圣君赐福保佑;众人的心愿一定上达了天听,因为上天连孤单的犬嗥也不吝回应。

寺里有几名新来的僧侣和来自雪山那头的游僧,其中一人躺在冥思椅上,其他人则诵念经文;众僧都听命于大殿住持

大殿地上铺有绣著狮虎戏球图样的精致地毯。殿中央立著一张堂皇大桌,桌面刻有各类昆虫,四周摆放著多张饰有蛇头与游鱼图案的沉重杉木椅。

覆莲状的高足杯里,盛著给香客的雪白酒水,人人传递著腊鸭、海鱼、水果、香糕等各色碟子。德高望重的住持正与来祭拜祖坟的官人应柏青相谈甚欢,他告诉那位官人,自白马从印度带来释迦牟尼圣训等经书后,那圣训的光辉就传布寺内,随之传遍天下,使三千世界变得圣洁。

寺里若干地面铺有金砖,楼梯是白玉精雕细砌而成,使这座圣院成为一座焕发光采的黄金屋。

永乐寺每日皆赐福于善男信女,信徒们也慷慨供奉金银、食物、丝绢,其姓名则记入功德簿。

那位官人也唤来随从,要他将一千两及一篮玉石递给住持。

住持谢过官人,并说圣典告诉众人,单是善意便已是最高恩惠;慷慨布施自己的物质财产又更是善中之。善莫大焉!

应柏青接著对住持说,他想索讨一些符在家里驱妖除魔,因为一名夫人久病不愈,似乎没有一个大夫的药方管用。

住持回说,他会派一名拥五雷之力的法师去看看,无论妖魔有多难缠,他都能帮他驱逐干净。人人皆知他精于符术,法力高强,任何病邪遇上他无不退散。

杏花村里的桃花客栈,来客络绎不绝,一班歌伎、乐师、舞姬正竭力以精湛的乐舞,将客栈化为永福之乡。

客栈四周停满了轿子,载著贵客来来去去,迎送一身绫罗绸缎的贵夫人或将军们。

那天是清明节,客人们啜著金杯里的荷花酿,坐在舞台前的瓷凳上聆赏歌舞。人手一碗冰镇过的李子与甜瓜、一杯玫瑰茶,空中弥漫著菊花酒的浓烈香气。

应柏青辞别住持后,缓缓步向客栈,一进门就发现有几名客人是他的友人。

其中有名将军之子赖葆、褚喜年大夫、知县舒同、富贾李贺卢,他们身边还有几位年轻貌美的姑娘相伴,其中又以银莲姿色最佳,连皇帝本人也喜爱她,她和妹妹艳玫坐在一起,席间还有天籁、月华、紫藤、悦心、木槿等友人,个个明眸皓齿,但银莲艳冠群芳。

银莲的脸如花朵,熠熠闪著茉莉的光辉,浑身散发著香料、甘松、没药的甜美香气,玉指下流淌著音乐,一回眸便能让人沉醉在她的深邃美目中。她绝美如月色,高雅如百合。她的美丽如此绝伦,即便是一个盲人,也会在感受到她神圣振动的气场时陷入狂喜。她的肤色如白茶花,玫瑰色云朵在双颊轻落仙尘,印下永久的天福。她娇媚迷人的双眸燃烧著灵魂的光芒,仿佛从中望出,闪著青春健美的火花。她挪步时端庄自若,如一只漂浮水面的天鹅,艳如玫瑰,纤如青竹,体态柔美一如幼鹿。她吐气如兰,珊瑚色的双唇一开,便是一连串悦耳动听的旋律。

银莲就是如此秀丽动人,其他女子在她身边莫不相形失色。

她和友人开心地形成一个小圈子,快乐的笑声传入空中。

他们彼此之间的情意真挚而强烈,因为她们都是李文和这位伟大圣哲的弟子,时常现身在他洋溢喜乐的屋子里,在那里恭敬并愉悦地聆听圣哲的崇高教诲,沐浴在他的智慧阳光下。但如今,众人的全副注意力都放在尽情表演的歌舞者与乐师身上。

两名衣著华美的歌伎上前来,向显赫的贵客们磕了四个头,然后以手中的琴伴奏,唱出以下曲子。

三圣君颂

我大步沿著无声大路走

低头顶著刺骨

三片枯叶随风扬起

迎面飞来,又飒飒飘远。

* * *

我游荡于夜中

走入微光田野的露珠间;

撒下银光,

三只毛蛾拍动著

粉翅,欢快地旋舞。

* * *

我梦见银莲,甜美

一如身下的草地香

炎夏的金色阳光

引出那郁郁芳菲。

三只丽蝶嬉游

迎著南风的呢喃,如此欢欣

在我头上飞舞

沐浴著芬芳气息,匆匆飞离。

噢,银花之女:

三圣君,三乘以三,

时空的子宫跃出

放我们自由,

并指出黄金之路

* * *

方唱罢,银莲便说:「你们太客气了,小女子我要如何感谢你们?」

但褚大夫扬声要人拿纸笔来,随从拿来砚台,他磨了浓墨,以漂亮遒劲的书法写下那首诗歌,在他老练的笔下,字字句句皆如龙蟠,飞腾于花纹纸上。

官人应柏青下令将写好的诗挂在墙上,以资纪念。银莲询问歌舞女子如何称呼,她们回说自己是金宝与花仙。她告诉她们,会禀告皇上她们的表现。

桃花酥端了上来,银莲拿绣花手帕递给女子们,并给每人五两银子、两箱瓜子。

一群婀娜多姿的舞姬紧接著登场,踩著一连串赏心悦目的繁复舞步,依神圣节庆的习俗,象征性地表现出四季;她们也舞,献给大自然与神灵之力。

接著,一个伶人扮成数百万年前的第一个人类盘古,其后跟著天帝、地皇、人君,皆穿著锦绣礼袍。

然后是各种神明的扮演,所有先前登场的伶人团团围著火的制造者祝融,即向星辰借火种给人类的火神。明了这故事有何含意的人,确实有一些智慧。

这时,美味的鸡脑汤端上来了,然后是玫瑰饼与豆酒,再来是珍贵的金茶叶泡成的茶,其叶小如鹂鸟舌,以纯净的清水泡成茶汤。

接著是一出模仿剧,描写殷商始祖简狄在前往祭祀女娲娘娘的途中,见燕子从天上飞来。她与妹妹相偕在玄丘的池中沐浴时,那燕子竟从口中吐出五色蛋,落在池边。五彩表示人类五感的完美——若人类努力让自己配得上这份神圣遗产的话。两人为争蛋激烈抢夺,但简狄成功夺下蛋并吞肚,于是怀孕。

最后,一名年轻人弹琵琶唱了几首曲子,美妙的歌声与旋律,让观众听得出神。

知县舒同问富贾李贺卢,他上次见到李文和大师是什么时候。

「两天前我进城到他家里拜访过,」李贺卢回答,「他身边围著一大群新弟子,都是不远千里而来,他的智慧如福水般缘源源不绝地流出来。」

月华与悦心说,为了准备清明祭祖,她们已经好些天没见著大师了;天籁与木槿也因家务耽搁而无法拜见大师。赖葆则说,早上他才刚见过大师,圣哲询问了众人近况。

「大师近来如何?」褚喜年问。

「很好,」赖葆答道,「兴致高昂得很。」

「有什么好事吗?」紫藤问。

「一个来自远地的新弟子让他很欢喜,那弟子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提出了一连串复杂的问题;但因为他先前没机会长久浸淫在大师的教诲中,所以圣哲谜样的回答让他如坠五里雾中。」

「他想知道什么?」艳玫问。

「这新弟子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乎他自己的死敌,那个人千方百计中伤他,诽谤他的名声,用各种污名无所不用其极地侮辱他。」

「大师怎么说?」紫藤问。

「他答道:『保持沉默,那人爱怎么叫你,就由他去吧。你反而能从中看清他,因为你在他眼中的样子,在在反映出他自身希望掩人耳目的那一部分。他无法看到真正的你,因此如果你保持沉默,他将无法了解你。』」

众人含笑,应柏青问:「那新人对这番回答又怎么想?」

「他目瞪口呆地看著大师,」赖葆回答,「有如打呵欠到一半被石化的青蛙。」

「但是,」银莲说,「大师的回答确实简单明了;那是家喻户晓的俗谚,直截了当。」

「一个思维扭曲的人,会跟不上或听不懂正道或直接的答案,」舒同回答,「这种人永远都会把别人的话听成别的意思。由于他们的本性扭曲,因而总会扭曲听到或读到的东西,好套进自己偏颇的逻辑。所以他们永远也无法理解真正的事实是什么。」

「大师又说,」赖葆接著说,「『你的祈祷应该总是祝愿智慧之主们引导你的敌人走向伟大光明……』(『并堕入火焰,永不得翻身。』那名新弟子对自己叨念道)」

大家听了都笑开来。舒同说:「慢得捉不住狐狸的人,只能闻到狐臭。」

众人听了再度大笑,银莲说:「有一次大师就说,我们从蠢材的败笔中学到的,比智者的典范还多。」

「但我们也要记得,」褚喜年大夫说,「蛮族称为孔子的孔夫子曾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李文和大师有耐心多了,」天籁回道,「基于善良的心地,他常常以多种方式重复一个真理,也许最后弟子就听得进去了。」

「是啊,」知县舒同说,「他在自己的格言中说得很明白:『赘言无信。圣人为了让蠢材多少听进去一些费唇舌,是唯一可原谅的情况。』」

「这么说来,任何能从头到尾读完《尔雅》的人,确实有机会变得很有智慧啰,」赖葆笑回,「因为他不仅『近正』,自己都成了雅言的标准了。」*

*「尔雅」意指「近正」。

「读了多少字进去不重要,」李贺卢说,「重要的是能否融会贯通。」

「只有如我们的大师或老子这样的圣哲,才懂得如何融会贯通,带给我们启蒙与智慧。」紫藤说。

乐师又开始演奏,这次是以琴瑟、笛和双笛为歌伎伴奏,歌伎也同时拨弦并拍击红象牙响板。接著舞姬入场,二十名舞姬依序跳了观音舞、邪鬼舞、彩裙舞。

客人们心醉神驰,赞不绝口,赠予表演者各种珠玉发饰、银两、帕巾、项链等。表演者说自己担当不起,不应收这些重礼。客人则回说不过是小礼,他们大可转手送给客栈跑堂。双方多次鞠躬行礼后,客人离开客栈,到外头欣赏弓弩、钟锣、喇叭、吹箭、棍棒等表演,还有矛棍比武,比武者花招百出,令人目不暇给。

另外还有马术表演、造形千奇百怪的风筝表演、羽球表演和诸多戏法。

从贩夫走卒到高官显贵,各行各业皆躬逢其盛。

士农工商无不在场。也有一些显赫的世袭贵族, 他们受到了远祖光环的庇荫,但本身没有任何特权。多位官员也来了,他们的地位较得多,因为中国官僚的地位可比西方贵族。有些人有资格穿黄袍,有一人甚至系了黄腰带,现代的满清后人也会如此穿戴;还有一人则系红腰带,说明了他是皇室的旁系亲属。

老友们在阔别多时后重逢,相互打躬作揖并祝安。有些老爷夫人们抽著烟,袅袅芬芳混入了其他夫人的香衣飘出的怡人气味中。夫人们的衣著色彩匀和,密密刺绣著玄妙图样。女人们戴著金蝴蝶、人造花、珠宝等精致头饰,并以珠网网住秀发,姣好的脸蛋涂著胭脂,眉毛细细画成秀气的弯月。上等人家的男男女女戴著一串串闪耀珠炼。那幅幸福美好的灿烂景象不掺任何杂质,不受西方蛮族的诡奇发明摧残,而今日蛮族竟敢声称自己是「文明」人,真是厚颜斗胆!因为就在这群男女老少欢喜过节的时候,白人蛮族们还在茹毛饮血,生活在密林或岩洞中的无知云雾里;他们猎杀无助的小动物,也在狼熊追逐下奔命。

上述场景出现在中国内陆的江苏省,杏花村就位在泾河边距离平凉府不远处。

每逢大型节庆,例如新年、元宵节、天灯节、端午节等,村里或邻近的京城就会有庆祝活动。时值中国第一位用「皇帝」称号的秦始皇统治的时代,他定都咸阳,建有宏伟的咸阳宫;为了让无知的白人蛮族清楚掌握时间,那是在西元前二二○年。

秦始皇的宫殿深受人民赞叹与欣赏,他也是废除封建制度、为百姓带来更多个人自由的第一位皇帝。他在帝国各处广筑道路,兴建大运河,建造了许多美观的官楼堂殿。他也是骁勇的战士,长城就是由他起建。上层阶级对他的诸多革新感到不满,但又无力抵抗他强大的意志;不过,文人与读书人却大多欣赏他的治国本领。有文人喜欢秦始皇,是因为他曾下令焚毁所有过去的史书,因而造成四百六十名儒生因不从而丧命。其中许多人将史书与其他书籍藏进墙板中间,或以各种巧妙的手法藏起来。然而,秦始皇打定主意要让中国历史从他在位时期起算,而他也确实以多项伟大功绩证明了他的不凡。

他在位时的创举之一,是发明了书画用的毛笔。绘画在当时是作于丝、木简与丝棉纸上,今人所知的纸要到西元一○五年才由蔡伦发明。秦始皇时期,释迦牟尼圣训刚传入中国,在一些寺庙中传诵或奉行,而其中一座庙就位在杏花村附近。但秦国并未奉之为国教,直到汉明帝时期(西元五八年至七六年),一回他梦见金人,而那金人就是释迦牟尼本尊。孔夫子与老子的教诲拙著实流传甚广,但在两人的时代以前,中国百姓多信仰天帝,不是人类的创造者,而是永远不忘赏善罚恶的伟大存在不要求人敬爱或尊崇,但如果人希望获得天帝垂爱,可以祭拜供品并祈求上天恩赐。没有魔鬼来引诱人类,他们也不相信一生正直的人死后便能入与神融为一体。这位天帝又名「天」,在口语中与天空同义,后来又称为「上帝」,也与「天」同义。但「上帝」被视为人格化的神,而「天」则是抽象的存在。「上帝」会走路,会说话,会享用美味的供品,会聆赏献给的音乐舞蹈,甚至会在战事中选边站。「天」则不沾尘世,置身在凡人无法参透的威仪中。但其实两者正好代表著两大不同原则。

后世又加入了对日月星座的崇拜,也崇拜五大行星。他们也敬拜较大的星辰,如寿星,他们认为寿星星君就居住在寿星上。

大地本身也以土地公、河神、山神等样貌获得人们敬拜,风、雨、热、冷、雷、电等各有其神明特征。举凡门石、院子等家屋各处,无不被认为有守护灵寓居在内,施加著善恶之力。

老百姓的信仰大抵如此,但还有通晓伟大真理的圣哲们,如孔夫子与老子等,李文和大师也在这群圣哲之列。他和身边的人行事较隐密,在他自己的弟子和部分友人之外,外界对他本人或他的智慧所知不多,甚至一无所知。

事实上,即使是如孔夫子和老子等著名的伟大师尊,对彼此的认识也不深。老子虽然和孔夫子交谈过几次,但他并未把孔夫子当一回事。另一方面,身为务实的哲人,孔夫子则对老子的玄秘思想印象深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相较于触及更高层面的真实与神秘智慧、从其启发中产生的信息,务实或世俗智慧不过是愚昧。

这并不表示我们要贬低孔夫子真正的伟大之处。他的许多思想与话语是真正受到启发的,他对人的言行举止提出的规范,显现了真正的世俗智慧:「人之行,莫大于孝」等教诲,没有什么好被非议的。他说得很对,所有美德都源自礼。他也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还有「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但李文和大师说,最后一句提到的哲人,他真正灵魂或精神会胜过物质身体,并永恒存在。)

孔夫子也说,人们问他何不写下自己的教诲时,他答说没这个必要,因为他「述而不作」。

在这同时,他也从不宣称自己收到了上天的启示,这证明他智力过人。最后这句其实有双义,而哲人看得出其中的隐义。

孔夫子最好的名言之一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他进一步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李文和大师补充说,这是因为人内心蕴含著诸神的智慧——只是要懂得如何去接触那种智慧)。

孔夫子还说:「未知生,焉知死?」

从这句话可看出他逊于伟大神秘主义者的地方:因为后者既知生,知死,知晓两者的本貌。

因为这点,李文和说:「真正的圣哲永远是快乐的,因为他明白万物运行的法则,且在四处看见天道。」他接著说:「不要看重身外之物——那不过是幻影。不要看重世俗的教导——那不过是空泛的愚行。不要看重阶级或财富——那不过是头脑空空者的食粮。但请务必倾听内在灵魂中响起的智慧之声。只有才可贵。」

应柏青与友人们缓缓朝寺庙走去,见到住持后,住持告诉他,自己在祭坛为应柏青一家诵念了多篇经文。他接著说,如今已过了三晨九转,他已做好敬拜玉帝的必要准备,祈求玉帝赐福,带来恒久的繁荣、健康与活力。他也进行了天地二十四拜礼,十二拜荣耀众神,另外十二拜给应柏青的先人。

一阵轰隆隆的鼓声响起,住持请应柏青等人随他来到祭坛前。

他身穿深红色祭服,上面绣著表示位阶的五彩标记,并系一条镶黄金珠玉的犀牛角腰带。

他们来到祭坛前,一名紫袍诵经人开始大声诵念祭文,祈求上天赐予应柏青一家福气与平安,尤其是那名微恙的夫人。然后,住持代表应柏青诵念祷文,提到他对天如何虔诚,对过往福分心怀感恩,还有他想供奉的各式供品,以此祈求五福临门,天赐恩德。最后他说:「弟子敬献一百八十礼,祈求万能的道能助我的祖先们引上生命之道。请慈悲的接纳弟子祈愿,赐福于全家。我祈求三界辉煌,并迎接万天之主车辆降临。愿祂赐予弟子全家安祥平和,长长久久,四季和谐丰收。弟子以之名,行荣耀之路。」

在早期,释迦牟尼圣训与老子思想就是如此融于一炉。

诸多祈愿、符咒、状纸递了上来,应柏青在纸上署名并上香。隆隆鼓声再度响起,发出千狮怒吼般的巨响,圣乐奏起时,住持换了另一身绣有五彩的深红色祭服,并穿上红鞋。接著他手持象牙法杖,站在祭坛前恭迎神明降驾,此时两侧响起铃声。

不久,一张大桌摆满了上好酒食。有人将一张驱邪用的黄丝红字符咒递给应柏青,符上写著「天帝云」,以及「长寿、健康、活力」。然后住持与来客们坐下享用山珍海味。住持对应柏青说:「这是第一段准备,明天那法师会依约去造访府上,驱恶逐魔。」

应柏青谢过住持后,众人离开寺院,这时应柏青说:「这位住持是为非常博学和圣洁的人。他在印度研习佛陀的法则与圣训多年,后来渡过流沙河黄道海返此。这里如他一般的僧人不多,但释迦牟尼圣训一定会随著时间开枝散叶,新宗教将在天子的帝国找到沃土。」

「我们的大师李文和也这么说,」艳玫说,「大师的许多话语都是来自佛陀典籍与教义,不过他的弟子说,我们的大圣哲也透过佛陀的话展现自己的智慧之光。」

「但我们不应忘记自己的同路人老子,」月华说,「他对『道』的种种教诲,就和其他教诲一样崇高。」

「不过,」李贺卢插嘴,「我一直很欣赏李文和能以睿智巧妙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获得适当的理解;他实在很人性化,打个比方,他就不像孔夫子那么严厉。」

「他对无知之人较有耐心,」赖葆观察道,「孔夫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李文和只提过后面这句,而我们都知道,他认为前一句表现出的不宽容,不符合一位真正神秘主义者的气度,不过他从未亲口说出来就是了。」

「这倒是,」褚喜年大夫说,「他也推荐我们读《书经》、《易经》,还有《礼记》,都是儒家经典。可惜皇帝下令焚毁了《乐经》,恐怕古老的乐风不久就会失传了。」

「我们实在都应好好研读《竹书纪年》的历史记载,并怀著对我们祖先成就的敬意。」知县舒同说。

「小女子以为,既然还有几个钟头才入夜,不如我们趁此机会去拜访一下大师如何?」天籁说。

众人附和,整个队伍走去了他们停轿处,轿子由侍从和护卫的士兵看管著。他们上了轿,持棍的兵差跑到队伍前大喊,要旁人让出一条路,随从则走在轿子两侧。

轿子后方跟著一群随从与骑马兵差,一行人浩浩荡荡,像七彩缤纷的花舞盛宴。

有些百姓认出了知县、银莲等人的旗帜,便安安静静地跪在路边。他们就这样一路驶往城里李文和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