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第五章:神智学论自然与人的教义

万物的一体性

生:你们解释了上帝、灵魂和人不是什么的观点,那么根据你们的教义,这些是什么?

师:上帝,灵魂和人,包括宇宙和其中所有的事物,从起源和永恒的角度说,与绝对的统一体是合一的,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不可知神圣本质。我们不相信创世,只相信宇宙从主观层面周期性的连续显现到客观层面,有著固定的时间间隔,持续了极长时间。

生:请具体地解释。

师:我们先用一个具体的概念做比较来说明:一年中有两个半年,在北极则是持续六个月的白昼与黑夜。现在请你想像一下,一年中的365天变成了「万古」。太阳变成了宇宙,且北极六个月的白昼与黑夜变成了历时182万亿年的昼夜,而不是182天。太阳从主观位置(相对于我们的视角)的空间升起,照耀在我们客观的地平线上;宇宙也是如此,会周期性地从其主观层面显现到客观层面中-这两个层面是相对的。我们称之为「生命周期」。太阳从我们的地平线上消失,宇宙也会周期性地在「宇宙之夜」降临时消失。这样的交替在印度被称为「梵天之昼和梵天之夜」,即显化期与沈睡期(消融期)。西方人称为宇宙之昼与宇宙之夜。在宇宙之夜时,一切都回归于一;每个原子都融为同一体。

进化与幻觉

生:但是,究竟是谁多次创造宇宙?

师:没人创造宇宙。科学界可能将此过程称为「进化」。基督教以前的哲学家和东方学家则称之为「散发」。神秘主义者认为,唯一普遍永恒的实周期性的投下自身映射,于无限空间深处中。你们或许会将此映像视为客观物质宇宙,但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幻象。唯有永恒才能被称作真实。

生:那你是说,你和我都是「幻象」?

师:从我们多变的人格来看,今天是这样,明天又另外模样,确实如幻影般。那突然闪烁的极光会是「实在」吗?即便只有那一刻才看似真实的?当然不是;只有永恒不变的起因才是唯一的实在,而其他只是转瞬即逝的幻象。

生:这依然无法解释「幻象」宇宙的起源;「存在」的意识是如何从「如是」的无意识中显现出来?

师:之所以说「无意识」,是因为我们用有限意识的角度来看待它。《约翰福音》1:5中提到「(绝对)的光(实际上是黑暗)在黑暗(幻象的物质光)中照耀;黑暗无法了解它。」在重新诠释下,这个绝对的光就是绝对永恒的法则。宇宙通过辐射或散发(不需在措辞上争辩),从同质的主观层面转变为显化的最初层面。我们教导了宇宙共有七个层面。每个层面更加密集和物质化,直至我们所处的层面,即科学唯一大致了解的物质层面,视为「独一无二」。

生:你说「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

师:我的意思是,尽管大自然的基本普遍原则是一致的,但我们的太阳系有著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宇宙中成千上万的星系、甚至地球也是如此。当我们谈论其他行星的生命时,想像若他们也是人(具有思维的存在),会倾向认为他们与我们相似。诗人、画家和雕塑家在想像中将天使描绘成美丽的人形,额外加上了翅膀。这是错误和幻觉;因为仅仅在地球上,就能见证如此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和人类存在 : 从海藻到黎巴嫩松,从海蜇到大象,从野人、黑人到贝尔维德尔的阿波罗。如果宇宙和行星有著迥异环境,那肯定会出现非常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类。此法则在我们层面上已创造了如此多样的事物,更不用说在其他行星上了。而不同太阳系中的外在差异必然更加巨大。若我们用自身的经验去判断其他星球、世界以及人类,如物理科学所做的那样,是多么的愚蠢啊!

生:你有什么数据才如此肯定呢?

师:由无数先知不断证明的事实,而累积的见证,尽管这是科学绝不会接受的证据。他们拥有超凡的视野,能进行物质感知和精神感知的探索,超越了盲目肉体的限制。这些经验经过系统性检验和比较,观测者的品行也经过了深入筛选。任何不符合广泛集体验证的都被排除,只有经受住时间和考验、经过反复观察并得到共识的结果,才被确立为事实。心灵精神领域的学者和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并无二致。唯一的区别在于,我们研究的领域存在于不同层面,所使用的工具并非人造,从而更加可靠。化学家和自然学家使用的脱水器、累加器和显微镜可能会故障;天文学家的钟表仪器可能会受损;而我们的工具则不受天气或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

生:你的意思是你对这些人深信不疑?

师:神智学字典里是找不到「相信」这一词的,这些都是基于观察和经验的知识。这种知识和物质科学的知识不同,科学的观察和经验产生众多的假设,源自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我们的知识只认同不可否认的事实,被完全地、绝对地证实。我们在同一个主题上没有两种信仰或假设。

我们的星球的七重境界

生:依据我的理解,你们说地球是地球链的一部分?

师:是的。但这其他六个「地球」或者星球并不在此处的客体层面,因此不可见。

生:是因为距离遥远吗?

师:绝对不是。我们能够用肉眼看到遥远的行星甚至恒星;那六个星球存在于我们感知之外,或者说在物质层面之外,有著不同物质密度、重量和结构,仿佛存在于另一个层面的空间中,一种无法用物质感官感知的层面。在用「层面」这个词时,请不要想像成岩层或床垫般逐层叠加,会导致荒谬的误解。我所谓的「层面」有著无限空间,无法由我们日常清醒感官来感知,无论是心智上还是物质上的感官;但这些「层面」确实存在于我们常态心智或意识之外,存在于三维空间之外,也在时间划分之外。空间中的七个基本层面(或层次)——空间是指整个空间,如洛克所谓的纯粹空间,而非我们所知的有限空间——每一个层面都有其独特的主体性和客体性,有各自的时空、意识和一套感官体系。然而,现代人所受的思维训练使这些概念很难理解。

生:你所谓不同的一套感官体系是什么意思?现实生活中有甚么例子,能说明您所谓感官、空间和感知的多样性,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呢?

师:不能;或举个科学界会立即反驳的例子。在梦中,我们拥有一套不同的感官体验,对吧?我们能够感知、交谈、聆听、品尝、并在另一层面活动;我们意识状态产生变化,在梦中,有些需要多年才能完成的行为或事件,能瞬间从脑海中度过。这种快速思维和完全自如的能力,展示了我们存在于另一个层面。根据我们的教义,自然界存在著七种不同的基本力量,七种不同的存在层面,人类可以在七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中生活、思考、记忆和存在。完整列举这些意识状态可能有些困难,需要从东方的形而上学中探讨。然而,无论是普通人、博学的哲人还是未开化的野人,都能理解清醒和睡眠状态之间的差异。

生:那么,你们不接受生物学和生理学对于梦境的解释?

答;我们不接受你们心理学家的假设,而是更加信奉东方智慧的教导。我们相信宇宙七重的层面和意识状态,且至多只能理解宏观世界的第四层面,再往上是不可能的。但就微观世界的人而言,我们能自由地思索七种状态和原则。

生:你是如何解释这点?

师:首先,我们认为人分为两个不同的存在:精神性与物质性。一个是思考的人,另一个是尽可能记录思考结果的人。因而人能分为不同的属性:高等的或精神性的,包括三种「原则」或面向;以及低等的或是物质的四元组,由四个原则构成,总共七个。

生:这种划分就是指精神、灵魂、还有肉身吗?

师:不一样。这是柏拉图的古老划分。柏拉图是一位启蒙者,因此无法深入探讨禁忌细节;但熟悉古老学说的人,可以看到柏拉图对于灵魂和精神有七种组合。他认为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永恒的,相同于绝对者的本质;另一部分是凡人与腐朽的,其构成来自「被创造」的小神。他指出,人由以下部分组成:(1)肉体;(2)不朽的原则;(3)一个「独特的凡人灵魂」。我们分别称之为肉体的人,精神性的灵魂或精神,以及动物性灵魂。这也是另一位启蒙者保罗所采用的划分方法,他认为有一个心灵体埋藏于会腐朽的(星光体或灵魂)之中,而另一个精神体在不朽的基质中复活。甚至雅各(iii.15)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有一种「智慧」(指我们低等灵魂的智力)不是从上而降的,而是属于尘世的(「心灵感应的」、「恶魔的」,见希腊文);而另一种则是天上的智慧。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虽然只说了三个「原则」,但却赋予了七种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排列组合,若加以对照我们的学说就能清楚发现。让我们通过两个表格来大略了解这七个方面。

低等四元组

(a)肉体:是活著时所有其他「原则」的载体。

(b)生命能量:生命或活力原则,仅对于a、c、d和低等心灵的运作是必要的,低等心灵包含(物质)大脑的功能。

(c)星光体:双重体、幻体。

(d)欲体:动物性欲望和激情所在,这是动物性人的中心,此分界线区分了凡人与不朽实体。

高等不朽三元组

(e)心灵:其功能具有双重性,是心智、智力,是人类的高等心灵,其光或辐射在此生将凡人与单体联系在一起,人的未来状态和因果命运走向,取决于心灵选择向下趋向动物激情的欲体,还是向上趋向精神性的自我,即菩提。在后者情况下,具灵性志向的高等意识(心灵)与菩提同化,被菩提吸收,形成进入天界极乐状态的自我*。

(f)菩提:精神性灵魂,是纯粹普遍精神的载体。

(g)阿特曼:精神与绝对者一体,作为其辐射。

*在辛尼特先生的《密传佛教》中,d、e和f分别被称为动物性灵魂、人类灵魂和精神灵魂,从而对应。虽然《密传佛教》中的各个原则都有编号,但严格来说是没有用的。只有二元的单体(阿特曼-菩提)可以被认为是两个最高的数字(6和7)。至于其他所有「原则」,无法用数字来表示,因为哪个「原则」在人身上占主导地位是最为重要。有些人的高等心灵(或第5原则)支配著其他的原则;有些人的动物性灵魂(欲体)则统治一切,表现出最野蛮的本能。

柏拉图是怎么说的呢?他说人的内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永恒不变、始终如一的,有著与神相同的基质;另一部分则是易朽易腐的。这「两部分」对应于我们高等三元组和低等四元组中(见表)。他解释说,当灵魂(psuche)与圣灵或神圣基质(Nous)(注1)结合时,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正确的、成功的;但是若与愚蠢或无理性的动物性灵魂(Anoi)结合时,情况就不同了。这里可见心灵(或一般人称的灵魂)的两个方面:当依附于动物性灵魂(我们所谓的「欲体」)时,人格自我会走向彻底的毁灭;当依附于圣灵(阿特曼-菩提)时,便会融入不朽不灭的自我,然后先前人格的精神意识也会变得不朽。

生:有一些通灵主义者指控您教导人格在死后消灭,真是如此吗?

师:不是。这个二元性的问题--神圣自我的个体性vs动物性的人格—探讨的是真正不朽自我是否能作为「实体化的灵」出现在通灵室,而我们已经解释过并否认这一点,所以该反对者的指控是无稽之谈。

生:您刚才谈到,如果「灵魂」依附于「动物性灵魂」就会走向彻底毁灭。柏拉图和您指的是什么?

师:我认为,人格意识完全消亡是种例外且罕见的情况。更为常见不变的情况是,人格融入了自我的个体意识或不朽意识,经历了转变或神圣变容,只有低等四元组才会完全消灭......。难道你指望肉体的人、暂时的人格、他的影子、「星光体」、他的动物本能、甚至肉体生命,能够与「精神性自我」持续存在并成为永恒吗?在肉体死亡时或死后不久,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随著时间的推移,这些会完全解体,从人们视线中消失并全部湮灭。

生:那你也拒绝肉身复活吗?

答:我们坚决反对!我们信仰的是古代神秘哲学,为什么要接受基督教神学臆测呢?这是从埃及和希腊的诺斯底派系那里借鉴过来,不具哲学性质。

生:埃及人崇敬自然神灵,甚至把洋葱都神化了:印度教徒至今仍是偶像崇拜者;拜火教徒崇拜太阳,而且至今仍这么做;最好的希腊哲学家不是在作梦就是唯物主义者--请看柏拉图和德谟克利特。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师:你们现代基督教甚至科学可能如此认为,但无偏见的头脑则不然。埃及人把那「遍一唯一的」尊称为「努特」;阿那克萨哥拉从这个词衍生出「精神」(Nous),或者他称之为「自立的心智或精神」,是所有事物的主要动力。对他来说,「精神」就是神,而逻各斯是人,是神的散发物。前者是精神(无论是在宇宙中还是在人),而逻各斯作为宇宙或是星光体,都是精神的发散物,肉体只是动物。我们的外在能力能感知现象,而只有我们的「精神」才能识别现象的本体。只有逻各斯或本体才是永存的,因为它本质上是不朽的,而人的逻各斯就是永恒的自我,是会转世和永恒的。而那些短暂或外在的影子、那些神圣散发物的暂时外衣,怎么可能是在不朽中孕育的呢?

生:尽管如此,你还是难逃指控,因为你创造了人在精神和心理组成的新划分,没有哲学家提过,尽管你相信柏拉图曾提到。

师:除了柏拉图外,毕达哥拉斯也遵循同样的观点。(注2)他把灵魂描述为一个自我运动的单元(单体),由三个元素组成,即精神(Nous)、心灵(phren)和生命(thumos,或卡巴拉的「气息」),这三个元素分别对应于我们的「阿特曼-菩提」(高等精神-灵魂)、「心灵」(自我)以及「欲体」,与心灵低等的映射物相结合。古希腊哲学家所谓的灵魂,我们称之为精神,或精神性灵魂,即「菩提」,它是阿特曼(即柏拉图的至高神)的载体。毕达哥拉斯等人说过,人类与野兽都拥有「心灵」和「欲体」,指的是低等心灵(本能)和欲体(动物的生活欲望)。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加以沿用,除了这五个方面 : 神(至高神或阿特曼)、综合意义上的灵魂、心灵、肉体心智和欲体(欲望)之外,再加上秘仪的星光体(幻影、朦胧形体或双重体)、以及肉体,如此一来,显示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思想与我们的是一致的。就连埃及人也遵守七分法并教导说 : 灵魂(自我)在离开时必须经过七个房间,也就是七个原则,哪些须留下,哪些须带走。唯一不同的是,埃及人深知泄漏秘密教义会受到的惩罚(即死亡),所以只是概括性地传授了这些教义,而我们则详细的阐述和解释。尽管我们在合法的范围内,向世人传播了大量的资讯,但我们的教义中仍隐瞒了许多重要的细节,只有研究神秘哲学、并誓言守口如瓶的人,才有资格知晓这些细节。

希腊教义

生:我们有伟大的希腊语、拉丁语、梵语和希伯来语学者。为何在他们的翻译著作中,找不到任何线索来证明您所说的呢?

师:因为你们的译者尽管学识渊博,却把哲学家(尤其是希腊哲学家)描写得如此虚无缥缈,不知道他们是神秘主者。以普鲁塔克说明人的「原则」为例,人们只照本宣科地解读,就将此归类于形而上学的迷信和无知。普鲁塔克说:『人是复合体,并非只由两部分组成。有人认为理解力(大脑智力)是灵魂(高等三元组)的一部分,但此处的错误,等同于将灵魂视为身体的一部分,或把高等三元组视为易朽四元组的一部分。因为理解力(精神)远远超过灵魂,就像灵魂比肉体更好、更神圣一样。灵魂若与理解力(心灵)结合,则产生理性;若与身体(动物灵魂)结合则产生欲望;欲望是快乐与痛苦的开端或原则,理性是美德与罪恶的开端或原则。三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地球赋予了人的身体,月亮赋予了人的灵魂,太阳赋予了人的理解力。』

最后一句话纯粹是寓言性质,需精通神秘科学的对应法则才能理解,明白各行星与各原则之间的对应关系。普鲁塔克将原则分为三类,认为肉体的组成包括肉体框架、星光体和气息,即三重低等部分,「取之于地,还之于地」;中间原则和本能灵魂属于第二部分,来自月亮,经由月亮,始终受月亮影响(注3);而高等部分称为精神灵魂、包括阿特曼和心灵元素,才被视为太阳的直接散发物。太阳在这里代表至高神,可见于下方论述中:

『在我们死亡时,三重低等部分变成二,另一种则是二变成一。前者属于德墨忒的区域和管辖范围,因此,秘仪的希腊名称相似于死亡。雅典人在此之前也把死者称为德墨忒尔的圣物。至于另一种死亡,则是发生在月亮或珀耳塞福涅的区域。

这与我们的学说相等,表明人在生前是一个七重人,死后在欲界是一个五重人,而在天界中是一个三重的自我、「精神-灵魂」和意识。这种分离首先发生在欲界,即普鲁塔克所说的「冥界草原」,然后发生在天界。此过程是神圣秘仪表演的一部分,准备接受启蒙的候选人会在此时上演一出剧,关于死亡、并作为荣耀之灵(指的是意识)复活的全过程。这就是普鲁塔克所说的:

『一如地上有赫尔墨斯,天上也有赫尔墨斯。灵魂突然且激烈地从肉体中抽离;而普洛瑟彼娜则温和且缓慢地将理解力与灵魂分离。(注4)因此,她被称为「独生女」,或者说是「只诞生一个」;因为人较好的部分被她分离后,就会变成单一的。这两种情况都是自然发生的。命运(或业力)规定,每个灵魂无论有无理解力(心灵),在离开肉体后,都要在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区域(欲界)游荡不一的时间。(注5)那些不公正和放荡不羁的人,因罪行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善良和有德行的人则留在该处,直到被净化,通过赎罪来彻底净化所有污染,或者源自身体的病原感染,从恶劣的健康状况中得到净化。他们生活在空气最为温和的区域,被称为冥府草原,必须在那里停留一段预定的时间。然后,就像会像经历漂泊的朝圣之旅,或从长期流放的国家归来,品尝到喜悦的滋味,由启蒙进入神圣秘仪的人所感受,夹杂著困惑、惊奇以及每个人特有的希望。

这是涅槃的喜悦,这里用朴实却又充满奥秘的语言,描述了天界中的心灵喜悦,在该处,每个人都被自己意识所建造的天堂所环绕。但是,你必须避免犯下一个普遍的错误,即使是神智学者也会犯。不要因为人被称为七重、五重和三重体,就认为他是由七个、五个或三个实体组成的复合体;或者,也不像洋葱皮一样可以剥掉的,如一位神智学作家所表达的。如前所述,这些「原则」都只是意识的方面和状态,而身体、生命和星光体都会在死亡时消散。真正的人只有一个,在生命的轮回中永恒存在,即使形体上并非不朽,但本质上是,这就是「心灵」,即「心智-人」或「意识化身」。物质主义者否认心灵和意识能够脱离物质独立运作,这种反对在此情形无用。我们不否认他们的论点是正确的,但会问这些反对者:「你们只知道三种物质状态,还是知道所有状态?那永远看不见且无法知晓的「绝对意识」或神,虽然人类的有限概念永远无法理解,但仍是绝对无限的普遍「精神-物质」或「物质-精神」,这你们知道吗?」在显化期中,这种「精神-物质」的最低层面与面向,便是有意识的自我,创造著自身的天堂,或许是愚人的乐园,但无论如何,仍是一种幸福状态。

生:但天界究竟是什么?

师:字面意思是「众神的国度」;这是一种状态,一种心灵的极乐状态。从哲学上讲,是一种心智状态,类似于极为生动的梦境,但又比梦境更生动、更真实。这是大多数凡人死后的状态。

脚注:

1.保罗把柏拉图的「精神」(Nous)称作「圣灵」;既然这个圣灵是「基质」,那当然指的是「菩提」而不是「阿特曼」,因为「阿特曼」在哲学上不能被称为「基质」。我们将阿特曼列入人类的「原则」之一,是为了避免造成更多的混乱。实际上,阿特曼并不是「人类的」原则,而是普遍绝对原则,其载体是菩提(灵魂-精神)。

2.普鲁塔克说:『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将灵魂分为两部分,即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人的灵魂中理性部分是永恒的;因为这虽然不是神,但却是永恒之神的产物。而灵魂中非理性的部分会死去。』现代术语「不可知论者」来自同源词「非理性」。我们不禁好奇,为何创造这个词的赫胥黎先生,会将他伟大的智慧与终将消逝的「非理性灵魂」关联 ?难道这是现代唯物主义者夸大的谦逊吗?

3. 耶和华是生命和子嗣的赐予者,卡巴拉学者若了解他与月亮之间的关系,以及月亮对出生的影响的,将会明白其中的含义,占星术士也是如此。

4.洛瑟彼娜或珀耳塞福在此象征著死后的因果报应,据说这调节著低等「原则」与高等「原则」的分离:灵魂(动物生命气息)在欲界停留一段时间后,高等自我分离出来,进入天界或极乐的状态。

5. 一直到高等精神性「原则」与低等「原则」分离,后者停留在欲界直到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