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第五章:神智學論自然與人的教義

萬物的一體性

生:你們解釋了上帝、靈魂和人不是什麼的觀點,那麼根據你們的教義,這些是什麼?

師:上帝,靈魂和人,包括宇宙和其中所有的事物,從起源和永恆的角度說,與絕對的統一體是合一的,就是我前面提到過的不可知神聖本質。我們不相信創世,只相信宇宙從主觀層面周期性的連續顯現到客觀層面,有著固定的時間間隔,持續了極長時間。

生:請具體地解釋。

師:我們先用一個具體的概念做比較來説明:一年中有兩個半年,在北極則是持續六個月的白晝與黑夜。現在請你想像一下,一年中的365天變成了「萬古」。太陽變成了宇宙,且北極六個月的白晝與黑夜變成了歷時182萬億年的晝夜,而不是182天。太陽從主觀位置(相對於我們的視角)的空間升起,照耀在我們客觀的地平線上;宇宙也是如此,會週期性地從其主觀層面顯現到客觀層面中-這兩個層面是相對的。我們稱之為「生命週期」。太陽從我們的地平線上消失,宇宙也會週期性地在「宇宙之夜」降臨時消失。這樣的交替在印度被稱為「梵天之晝和梵天之夜」,即顯化期與沈睡期(消融期)。西方人稱為宇宙之晝與宇宙之夜。在宇宙之夜時,一切都回歸於一;每個原子都融為同一體。

進化與幻覺

生:但是,究竟是誰多次創造宇宙?

師:沒人創造宇宙。科學界可能將此過程稱為「進化」。基督教以前的哲學家和東方學家則稱之為「散發」。神秘主義者認為,唯一普遍永恆的實週期性的投下自身映射,於無限空間深處中。你們或許會將此映像視為客觀物質宇宙,但我們認為這只是一個暫時的幻象。唯有永恆才能被稱作真實。

生:那你是說,你和我都是「幻象」?

師:從我們多變的人格來看,今天是這樣,明天又另外模樣,確實如幻影般。那突然閃爍的極光會是「實在」嗎?即便只有那一刻才看似真實的?當然不是;只有永恆不變的起因才是唯一的實在,而其他只是轉瞬即逝的幻象。

生:這依然無法解釋「幻象」宇宙的起源;「存在」的意識是如何從「如是」的無意識中顯現出來?

師:之所以說「無意識」,是因為我們用有限意識的角度來看待它。《約翰福音》1:5中提到「(絕對)的光(實際上是黑暗)在黑暗(幻象的物質光)中照耀;黑暗無法瞭解它。」在重新詮釋下,這個絕對的光就是絕對永恆的法則。宇宙通過輻射或散發(不需在措辭上爭辯),從同質的主觀層面轉變為顯化的最初層面。我們教導了宇宙共有七個層面。每個層面更加密集和物質化,直至我們所處的層面,即科學唯一大致瞭解的物質層面,視為「獨一無二」。

生:你說「獨一無二」是什麼意思?

師:我的意思是,儘管大自然的基本普遍原則是一致的,但我們的太陽系有著獨特的、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宇宙中成千上萬的星系、甚至地球也是如此。當我們談論其他行星的生命時,想像若他們也是人(具有思維的存在),會傾向認為他們與我們相似。詩人、畫家和雕塑家在想像中將天使描繪成美麗的人形,額外加上了翅膀。這是錯誤和幻覺;因為僅僅在地球上,就能見證如此豐富多樣的動植物和人類存在 : 從海藻到黎巴嫩松,從海蜇到大象,從野人、黑人到貝爾維德爾的阿波羅。如果宇宙和行星有著迥異環境,那肯定會出現非常不同的動植物和人類。此法則在我們層面上已創造了如此多樣的事物,更不用說在其他行星上了。而不同太陽系中的外在差異必然更加巨大。若我們用自身的經驗去判斷其他星球、世界以及人類,如物理科學所做的那樣,是多麼的愚蠢啊!

生:你有什麼數據才如此肯定呢?

師:由無數先知不斷證明的事實,而累積的見證,儘管這是科學絕不會接受的證據。他們擁有超凡的視野,能進行物質感知和精神感知的探索,超越了盲目肉體的限制。這些經驗經過系統性檢驗和比較,觀測者的品行也經過了深入篩選。任何不符合廣泛集體驗證的都被排除,只有經受住時間和考驗、經過反覆觀察並得到共識的結果,才被確立為事實。心靈精神領域的學者和學生所採用的方法,與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者並無二致。唯一的區別在於,我們研究的領域存在於不同層面,所使用的工具並非人造,從而更加可靠。化學家和自然學家使用的脫水器、累加器和顯微鏡可能會故障;天文學家的鐘錶儀器可能會受損;而我們的工具則不受天氣或其他自然因素的影響。

生:你的意思是你對這些人深信不疑?

師:神智學字典裡是找不到「相信」這一詞的,這些都是基於觀察和經驗的知識。這種知識和物質科學的知識不同,科學的觀察和經驗產生眾多的假設,源自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而我們的知識只認同不可否認的事實,被完全地、絕對地證實。我們在同一個主題上沒有兩種信仰或假設。

我們的星球的七重境界

生:依據我的理解,你們說地球是地球鏈的一部分?

師:是的。但這其他六個「地球」或者星球並不在此處的客體層面,因此不可見。

生:是因為距離遙遠嗎?

師:絕對不是。我們能夠用肉眼看到遙遠的行星甚至恆星;那六個星球存在於我們感知之外,或者說在物質層面之外,有著不同物質密度、重量和結構,仿彿存在於另一個層面的空間中,一種無法用物質感官感知的層面。在用「層面」這個詞時,請不要想像成巖層或床墊般逐層疊加,會導致荒謬的誤解。我所謂的「層面」有著無限空間,無法由我們日常清醒感官來感知,無論是心智上還是物質上的感官;但這些「層面」確實存在於我們常態心智或意識之外,存在於三維空間之外,也在時間劃分之外。空間中的七個基本層面(或層次)——空間是指整個空間,如洛克所謂的純粹空間,而非我們所知的有限空間——每一個層面都有其獨特的主體性和客體性,有各自的時空、意識和一套感官體系。然而,現代人所受的思維訓練使這些概念很難理解。

生:你所謂不同的一套感官體系是什麽意思?現實生活中有甚麼例子,能說明您所謂感官、空間和感知的多樣性,使我們更容易理解呢?

師:不能;或舉個科學界會立即反駁的例子。在夢中,我們擁有一套不同的感官體驗,對吧?我們能夠感知、交談、聆聽、品嘗、並在另一層面活動;我們意識狀態產生變化,在夢中,有些需要多年才能完成的行為或事件,能瞬間從腦海中度過。這種快速思維和完全自如的能力,展示了我們存在於另一個層面。根據我們的教義,自然界存在著七種不同的基本力量,七種不同的存在層面,人類可以在七種不同的意識狀態中生活、思考、記憶和存在。完整列舉這些意識狀態可能有些困難,需要從東方的形而上學中探討。然而,無論是普通人、博學的哲人還是未開化的野人,都能理解清醒和睡眠狀態之間的差異。

生:那麼,你們不接受生物學和生理學對於夢境的解釋?

答;我們不接受你們心理學家的假設,而是更加信奉東方智慧的教導。我們相信宇宙七重的層面和意識狀態,且至多只能理解宏觀世界的第四層面,再往上是不可能的。但就微觀世界的人而言,我們能自由地思索七種狀態和原則。

生:你是如何解釋這點?

師:首先,我們認為人分為兩個不同的存在:精神性與物質性。一個是思考的人,另一個是盡可能記錄思考結果的人。因而人能分為不同的屬性:高等的或精神性的,包括三種「原則」或面向;以及低等的或是物質的四元組,由四個原則構成,總共七個。

生:這種劃分就是指精神、靈魂、還有肉身嗎?

師:不一樣。這是柏拉圖的古老劃分。柏拉圖是一位啟蒙者,因此無法深入探討禁忌細節;但熟悉古老學說的人,可以看到柏拉圖對於靈魂和精神有七種組合。他認為人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永恆的,相同於絕對者的本質;另一部分是凡人與腐朽的,其構成來自「被創造」的小神。他指出,人由以下部分組成:(1)肉體;(2)不朽的原則;(3)一個「獨特的凡人靈魂」。我們分別稱之為肉體的人,精神性的靈魂或精神,以及動物性靈魂。這也是另一位啟蒙者保羅所採用的劃分方法,他認為有一個心靈體埋藏於會腐朽的(星光體或靈魂)之中,而另一個精神體在不朽的基質中復活。甚至雅各(iii.15)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說有一種「智慧」(指我們低等靈魂的智力)不是從上而降的,而是屬於塵世的(「心靈感應的」、「惡魔的」,見希臘文);而另一種則是天上的智慧。柏拉圖和畢達哥拉斯雖然只說了三個「原則」,但卻賦予了七種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排列組合,若加以對照我們的學說就能清楚發現。讓我們通過兩個表格來大略瞭解這七個方面。

低等四元組

(a)肉體:是活著時所有其他「原則」的載體。

(b)生命能量:生命或活力原則,僅對於a、c、d和低等心靈的運作是必要的,低等心靈包含(物質)大腦的功能。

(c)星光體:雙重體、幻體。

(d)欲體:動物性慾望和激情所在,這是動物性人的中心,此分界線區分了凡人與不朽實體。

高等不朽三元組

(e)心靈:其功能具有雙重性,是心智、智力,是人類的高等心靈,其光或輻射在此生將凡人與單體聯繫在一起,人的未來狀態和因果命運走向,取決於心靈選擇向下趨向動物激情的欲體,還是向上趨向精神性的自我,即菩提。在後者情況下,具靈性志向的高等意識(心靈)與菩提同化,被菩提吸收,形成進入天界極樂狀態的自我*。

(f)菩提:精神性靈魂,是純粹普遍精神的載體。

(g)阿特曼:精神與絕對者一體,作為其輻射。

*在辛尼特先生的《密傳佛教》中,d、e和f分別被稱為動物性靈魂、人類靈魂和精神靈魂,從而對應。雖然《密傳佛教》中的各個原則都有編號,但嚴格來說是沒有用的。只有二元的單體(阿特曼-菩提)可以被認為是兩個最高的數字(6和7)。至於其他所有「原則」,無法用數字來表示,因為哪個「原則」在人身上佔主導地位是最為重要。有些人的高等心靈(或第5原則)支配著其他的原則;有些人的動物性靈魂(欲體)則統治一切,表現出最野蠻的本能。

柏拉圖是怎麼說的呢?他說人的內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永恆不變、始終如一的,有著與神相同的基質;另一部分則是易朽易腐的。這「兩部分」對應於我們高等三元組和低等四元組中(見表)。他解釋說,當靈魂(psuche)與聖靈或神聖基質(Nous)(註1)結合時,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是正確的、成功的;但是若與愚蠢或無理性的動物性靈魂(Anoi)結合時,情況就不同了。這裡可見心靈(或一般人稱的靈魂)的兩個方面:當依附於動物性靈魂(我們所謂的「欲體」)時,人格自我會走向徹底的毀滅;當依附於聖靈(阿特曼-菩提)時,便會融入不朽不滅的自我,然後先前人格的精神意識也會變得不朽。

生:有一些通靈主義者指控您教導人格在死後消滅,真是如此嗎?

師:不是。這個二元性的問題--神聖自我的個體性vs動物性的人格—探討的是真正不朽自我是否能作為「實體化的靈」出現在通靈室,而我們已經解釋過並否認這一點,所以該反對者的指控是無稽之談。

生:您剛才談到,如果「靈魂」依附於「動物性靈魂」就會走向徹底毀滅。柏拉圖和您指的是什麼?

師:我認為,人格意識完全消亡是種例外且罕見的情況。更為常見不變的情況是,人格融入了自我的個體意識或不朽意識,經歷了轉變或神聖變容,只有低等四元組才會完全消滅......。難道你指望肉體的人、暫時的人格、他的影子、「星光體」、他的動物本能、甚至肉體生命,能夠與「精神性自我」持續存在並成為永恆嗎?在肉體死亡時或死後不久,這一切都將不復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會完全解體,從人們視線中消失並全部湮滅。

生:那你也拒絕肉身復活嗎?

答:我們堅決反對!我們信仰的是古代神秘哲學,為什麼要接受基督教神學臆測呢?這是從埃及和希臘的諾斯底派系那裡借鑒過來,不具哲學性質。

生:埃及人崇敬自然神靈,甚至把洋蔥都神化了:印度教徒至今仍是偶像崇拜者;拜火教徒崇拜太陽,而且至今仍這麼做;最好的希臘哲學家不是在作夢就是唯物主義者--請看柏拉圖和德謨克利特。這怎麼能相提並論呢?

師:你們現代基督教甚至科學可能如此認為,但無偏見的頭腦則不然。埃及人把那「遍一唯一的」尊稱為「努特」;阿那克薩哥拉從這個詞衍生出「精神」(Nous),或者他稱之為「自立的心智或精神」,是所有事物的主要動力。對他來說,「精神」就是神,而邏各斯是人,是神的散發物。前者是精神(無論是在宇宙中還是在人),而邏各斯作為宇宙或是星光體,都是精神的發散物,肉體只是動物。我們的外在能力能感知現象,而只有我們的「精神」才能識別現象的本體。只有邏各斯或本體才是永存的,因為它本質上是不朽的,而人的邏各斯就是永恆的自我,是會轉世和永恆的。而那些短暫或外在的影子、那些神聖散發物的暫時外衣,怎麼可能是在不朽中孕育的呢?

生:儘管如此,你還是難逃指控,因為你創造了人在精神和心理組成的新劃分,沒有哲學家提過,儘管你相信柏拉圖曾提到。

師:除了柏拉圖外,畢達哥拉斯也遵循同樣的觀點。(註2)他把靈魂描述為一個自我運動的單元(單體),由三個元素組成,即精神(Nous)、心靈(phren)和生命(thumos,或卡巴拉的「氣息」),這三個元素分別對應於我們的「阿特曼-菩提」(高等精神-靈魂)、「心靈」(自我)以及「欲體」,與心靈低等的映射物相結合。古希臘哲學家所謂的靈魂,我們稱之為精神,或精神性靈魂,即「菩提」,它是阿特曼(即柏拉圖的至高神)的載體。畢達哥拉斯等人說過,人類與野獸都擁有「心靈」和「欲體」,指的是低等心靈(本能)和欲體(動物的生活慾望)。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加以沿用,除了這五個方面 : 神(至高神或阿特曼)、綜合意義上的靈魂、心靈、肉體心智和欲體(慾望)之外,再加上秘儀的星光體(幻影、朦朧形體或雙重體)、以及肉體,如此一來,顯示了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的思想與我們的是一致的。就連埃及人也遵守七分法並教導說 : 靈魂(自我)在離開時必須經過七個房間,也就是七個原則,哪些須留下,哪些須帶走。唯一不同的是,埃及人深知洩漏秘密教義會受到的懲罰(即死亡),所以只是概括性地傳授了這些教義,而我們則詳細的闡述和解釋。儘管我們在合法的範圍內,向世人傳播了大量的資訊,但我們的教義中仍隱瞞了許多重要的細節,只有研究神秘哲學、並誓言守口如瓶的人,才有資格知曉這些細節。

希臘教義

生:我們有偉大的希臘語、拉丁語、梵語和希伯來語學者。為何在他們的翻譯著作中,找不到任何線索來證明您所說的呢?

師:因為你們的譯者儘管學識淵博,卻把哲學家(尤其是希臘哲學家)描寫得如此虛無縹緲,不知道他們是神祕主者。以普魯塔克說明人的「原則」為例,人們只照本宣科地解讀,就將此歸類於形而上學的迷信和無知。普魯塔克說:『人是復合體,並非只由兩部分組成。有人認為理解力(大腦智力)是靈魂(高等三元組)的一部分,但此處的錯誤,等同於將靈魂視為身體的一部分,或把高等三元組視為易朽四元組的一部分。因為理解力(精神)遠遠超過靈魂,就像靈魂比肉體更好、更神聖一樣。靈魂若與理解力(心靈)結合,則產生理性;若與身體(動物靈魂)結合則產生慾望;慾望是快樂與痛苦的開端或原則,理性是美德與罪惡的開端或原則。三個部分結合在一起,地球賦予了人的身體,月亮賦予了人的靈魂,太陽賦予了人的理解力。』

最後一句話純粹是寓言性質,需精通神秘科學的對應法則才能理解,明白各行星與各原則之間的對應關係。普魯塔克將原則分為三類,認為肉體的組成包括肉體框架、星光體和氣息,即三重低等部分,「取之於地,還之於地」;中間原則和本能靈魂屬於第二部分,來自月亮,經由月亮,始終受月亮影響(註3);而高等部分稱為精神靈魂、包括阿特曼和心靈元素,才被視為太陽的直接散發物。太陽在這裡代表至高神,可見於下方論述中:

『在我們死亡時,三重低等部分變成二,另一種則是二變成一。前者屬於德墨忒的區域和管轄範圍,因此,秘儀的希臘名稱相似於死亡。雅典人在此之前也把死者稱為德墨忒爾的聖物。至於另一種死亡,則是發生在月亮或珀耳塞福涅的區域。

這與我們的學說相等,表明人在生前是一個七重人,死後在欲界是一個五重人,而在天界中是一個三重的自我、「精神-靈魂」和意識。這種分離首先發生在欲界,即普魯塔克所說的「冥界草原」,然後發生在天界。此過程是神聖秘儀表演的一部分,準備接受啟蒙的候選人會在此時上演一齣劇,關於死亡、並作為榮耀之靈(指的是意識)復活的全過程。這就是普魯塔克所說的:

『一如地上有赫爾墨斯,天上也有赫爾墨斯。靈魂突然且激烈地從肉體中抽離;而普洛瑟彼娜則溫和且緩慢地將理解力與靈魂分離。(註4)因此,她被稱為「獨生女」,或者說是「只誕生一個」;因為人較好的部分被她分離後,就會變成單一的。這兩種情況都是自然發生的。命運(或業力)規定,每個靈魂無論有無理解力(心靈),在離開肉體後,都要在地球和月亮之間的區域(欲界)遊蕩不一的時間。(註5)那些不公正和放蕩不羈的人,因罪行受到應有的懲罰;而善良和有德行的人則留在該處,直到被淨化,通過贖罪來徹底淨化所有污染,或者源自身體的病原感染,從惡劣的健康狀況中得到淨化。他們生活在空氣最為溫和的區域,被稱為冥府草原,必須在那裡停留一段預定的時間。然後,就像會像經歷漂泊的朝聖之旅,或從長期流放的國家歸來,品嘗到喜悅的滋味,由啟蒙進入神聖秘儀的人所感受,夾雜著困惑、驚奇以及每個人特有的希望。

這是涅槃的喜悅,這裡用樸實卻又充滿奧秘的語言,描述了天界中的心靈喜悅,在該處,每個人都被自己意識所建造的天堂所環繞。但是,你必須避免犯下一個普遍的錯誤,即使是神智學者也會犯。不要因為人被稱為七重、五重和三重體,就認為他是由七個、五個或三個實體組成的復合體;或者,也不像洋蔥皮一樣可以剝掉的,如一位神智學作家所表達的。如前所述,這些「原則」都只是意識的方面和狀態,而身體、生命和星光體都會在死亡時消散。真正的人只有一個,在生命的輪迴中永恆存在,即使形體上並非不朽,但本質上是,這就是「心靈」,即「心智-人」或「意識化身」。物質主義者否認心靈和意識能夠脫離物質獨立運作,這種反對在此情形無用。我們不否認他們的論點是正確的,但會問這些反對者:「你們只知道三種物質狀態,還是知道所有狀態?那永遠看不見且無法知曉的「絕對意識」或神,雖然人類的有限概念永遠無法理解,但仍是絕對無限的普遍「精神-物質」或「物質-精神」,這你們知道嗎?」在顯化期中,這種「精神-物質」的最低層面與面向,便是有意識的自我,創造著自身的天堂,或許是愚人的樂園,但無論如何,仍是一種幸福狀態。

生:但天界究竟是什麼?

師:字面意思是「眾神的國度」;這是一種狀態,一種心靈的極樂狀態。從哲學上講,是一種心智狀態,類似於極為生動的夢境,但又比夢境更生動、更真實。這是大多數凡人死後的狀態。

腳註:

1.保羅把柏拉圖的「精神」(Nous)稱作「聖靈」;既然這個聖靈是「基質」,那當然指的是「菩提」而不是「阿特曼」,因為「阿特曼」在哲學上不能被稱為「基質」。我們將阿特曼列入人類的「原則」之一,是為了避免造成更多的混亂。實際上,阿特曼並不是「人類的」原則,而是普遍絕對原則,其載體是菩提(靈魂-精神)。

2.普魯塔克說:『柏拉圖和畢達哥拉斯將靈魂分為兩部分,即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人的靈魂中理性部分是永恆的;因為這雖然不是神,但卻是永恆之神的產物。而靈魂中非理性的部分會死去。』現代術語「不可知論者」來自同源詞「非理性」。我們不禁好奇,為何創造這個詞的赫胥黎先生,會將他偉大的智慧與終將消逝的「非理性靈魂」關聯 ?難道這是現代唯物主義者誇大的謙遜嗎?

3. 耶和華是生命和子嗣的賜予者,卡巴拉學者若了解他與月亮之間的關係,以及月亮對出生的影響的,將會明白其中的含義,占星術士也是如此。

4.洛瑟彼娜或珀耳塞福在此象徵著死後的因果報應,據說這調節著低等「原則」與高等「原則」的分離:靈魂(動物生命氣息)在欲界停留一段時間後,高等自我分離出來,進入天界或極樂的狀態。

5. 一直到高等精神性「原則」與低等「原則」分離,後者停留在欲界直到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