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詞彙表

絕對性:當「絕對性」用來指代「普遍原則」時,表示一種抽象;在描述這個既無屬性又無限制的事物時,相較於用「絕對」這個形容詞,不如用「絕對性」更為正確與符合邏輯。

亞當-卡蒙(AdamKadmon,希伯來語):原型人、人類。是未墮入罪惡的「天上人」。巴拉學者將此稱為人類感知層面上的「十質點」。在卡巴拉中,亞當卡蒙是顯化的邏各斯,對應於我們的第三邏各斯;而未顯化的邏各斯是最初範式理念的人,象徵著隱藏的宇宙,或亞里士多德的「缺如」。

第一邏各斯:是「世界之光」,而第二和第三邏各斯是其逐漸加深的影子。

開悟者:在神秘學中,此人已達到啟蒙階段並成為神秘哲學科學的大師。

以太(希臘語):對古人來說,以太是指瀰漫於整個宇宙的神聖發光基質;是最高神宙斯或朱庇特的「外衣」。對現代人而言,以太在物理學和化學中的含義請參見《韋伯斯特詞典》或其他詞典。在神秘主義中,以太是宇宙七重體系中的第三原則,其中物質(土)是最低等的原則,而阿卡莎是最高等的。

阿伽頌(Agathon,希臘語):是柏拉圖的最高神,字面上意思是「善」。對應於我們的「阿賴耶」或世界靈魂。

不可知論者:赫胥黎教授首次使用這個詞,指某種人不相信無法用感官證明之事。

我執(Ahankara,梵語):「我」的概念、自我意識或自我認同;即人的自我和幻覺原則,源自於我們的無知,才會將「我」與「遍一本體」分離。也指人格,或自我主義。

無限(Ain-Soph,希伯來語):指的是「無邊」或「無限」的神,會散發和延伸。「無限」也被寫成En-Soph和Ain-Suph,因為沒有人能完全確定音節,即便拉比也辦不到。在古希伯來哲學家的宗教形而上學中,那「遍一原則」如同「梵」是個抽象化,然而現代卡巴拉學者僅憑詭辯和悖論,就成功地將其塑造成了一位「至高無上的神」,再無更高。但對於早期迦勒底的卡巴拉學者而言,「無限」是「沒有形體或存在」、「不似於任何其他事物」(法蘭克《卡巴拉 》,第126頁。)「無限」從未被視為「造物主」,這點可由正統猶太人斐洛證明,他稱邏各斯為「造物主」,置於「無限者」之旁,稱其為「第二位神」。斐洛在《問與答》一書中說:「第二位神在於其(無限者)的智慧中。」神是「無」,是無名的,因此被稱為無限--「Ain」一詞的意思是「無」。(另見法蘭克《卡巴拉 》,第153頁)。

煉金術:阿拉伯語為Ul-Khemi,顧名思義,是自然界的化學。然而,Ul-Khemi或Al-Kimia其實是經過阿拉伯化的詞,源自希臘語chemeia,意思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汁液」。煉金術涉及自然界中更精細的力量,以及這些力量如何作用於各種物質狀態。煉金術士試圖通過加工過後的語言,向未啟蒙者傳達此「大奧秘」的一部分,且不致洩漏太多使這自私世界陷入危險。煉金術士的第一原則假定,同質基質中存在著一種萬能溶劑,各個元素從中衍生出來;他稱這種基質為純金,或稱總物質。這種溶劑也被稱為「普遍溶劑」,能將所有疾病種子從人體中清除、恢復青春和延年益壽。這就是哲人之石。煉金術最早由賈比爾這位偉大的阿拉伯聖人和哲學家於西元八世紀傳入歐洲;但中國和埃及很早就已經知道並實踐煉金術了。有大量關於煉金術的紙莎草紙和其他證據表明,煉金術是國王和祭司們最喜愛的學問,這些紙莎草紙已被發掘並保存下來,通稱為《赫爾墨斯論文》(見《翠玉錄》)。煉金術有三個不同的研究方面,能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即:宇宙方面、人類方面和塵世方面。

這三種方法被稱為煉金術的三種屬性--硫、汞和鹽。不同作者提到,煉金術有三個、七個、十個和十二個過程;但都一致認為,煉金術的唯一目標就是將卑金屬轉化為純金。但很少有人能正確理解純金指的是什麼。自然界中毫無疑問存在著卑金屬轉化為高貴金屬的現象;但這只是煉金術的一個方面,即塵世或純粹的物質方面,地球內部正發生相同的過程。然而,除了物質上的解釋之外,煉金術還有一種純粹心靈和精神上的象徵意義。卡巴拉煉金術士追求的是物質的轉變,而神秘主義煉金術士則摒棄塵世的金子,集中全部注意力將人的低等四元素轉化為神聖高等三元組,三元最終融合為一。人類存在的層面包括精神上、心智上、心靈感應、和身體層面,在煉金術中被比作火、空氣、水和土四種元素,每種元素都有三重組成,即固定的、不穩定的和易變的。世人對此古老哲學分支的起源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早於任何黃道十二宮的建構之前,並涉及人格化的自然力量,因此可能早於世界上的任何神話。同理,質變(在物質層面上)的真正秘密在遠古時代就已為人所知,但在所謂歷史時期到來之前就已失傳。現代化學許多基礎發現源自煉金術,但煉金術認為宇宙中只有一種元素,且是不可否認的真理,化學卻將金屬歸類為眾元素之一,至今才開始意識到這一重大錯誤。有些百科全書編纂者也不得不承認,雖然大多數質變的記載可能是欺詐或幻覺,但「仍有一些記載伴隨著的證詞,使其顯得可信。人們在研究伏打電池後,發現鹼鹽也有金屬成分。因此,是否可能從具金屬成分的其他物質中提取金屬、或將一種金屬變為另一種金屬......仍無法確定。並非所有的煉金術士都是騙子。許多人懷著堅定的信念、不懈的耐心、以及純淨的心靈去追求他們的目標,這些情操受到煉金術士強烈推崇,認為是成功的主要條件。」(大眾百科全書)

亞歷山卓哲學家(或學派):這個著名的學派發起於埃及的亞歷山卓城,該城長期以來一直是學術和哲學的中心。托勒密一世在位之初於此創建圖書館,而使此地聞名(托勒密死於西元前283年),據奧盧斯·蓋利烏斯記載,這座圖書館曾擁有70萬卷書。此地的博物館也聞名於世,還有第一個真正的科學與藝術學院,匯聚了世界知名的學者,如科學幾何之父歐幾里得、佩爾加的阿波羅尼奧斯(其《圓錐曲線論》流傳至今)、算術家尼科馬科斯、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解剖學家(如希羅菲盧斯和埃拉西斯特拉圖斯)、醫生、音樂家、藝術家等。西元173年,阿摩尼烏斯-薩卡斯創立了折衷學派或稱新柏拉圖學派,其弟子包括俄利根、普羅提諾和其他許多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最著名的諾斯替學派都起源於亞歷山卓。斐洛·尤迪厄斯、約瑟夫斯、楊布里科斯、波菲利、亞歷山卓的革利免、天文學家埃拉托色尼、聖女哲學家希帕蒂亞、以及其他無數的二等明星,各自在不同時期屬於這些偉大的學派,並使亞歷山卓成為世界史中極為著名的學術殿堂。

利他主義:詞源自「他人」(Alter)。與利己主義相反。無私地為他人做善事。

阿摩尼烏斯-薩卡斯:一位偉大優秀的哲學家,於西元2至3世紀生活於亞歷山卓,是「真理愛好者」新柏拉圖學派的創始人。他出身貧寒,父母都是基督徒,但他卻有著顯著、近乎神性的善良,因此被稱為「受神教導者」。他尊重基督教中的優點,但很早就與基督教和教會決裂了,因為他不認為基督教比舊宗教更為優越。

類比論者:用來稱呼阿摩尼烏斯-薩卡斯(見上一條)的弟子,因為這些弟子用類比和對應的原則來解釋所有神聖的傳說、神話和奧秘。如今,這一規則可見於卡巴拉系統中,在東方神秘哲學中尤為顯著。(參見舒巴羅的《黃道十二宮》)。

阿難(梵語):意為極樂、喜悅、幸福、快樂。是主佛喬達摩最喜愛的弟子之名。

阿那克薩哥拉斯:著名的愛奧尼亞哲學家,生活在西元前500年,師從米利都的阿那克西美尼斯的哲學,在伯里克利時期定居雅典。他的門徒和學生包括蘇格拉底、歐里庇得斯、阿基勞斯等傑出人物和哲學家。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天文學家,最早公開解釋畢達哥拉斯的秘傳知識,包含行星運動、日食和月食等。他根據「無中不可能生有」的原則,教導了混沌理論與原子理論,認為原子是所有物體的本質和基質,「原子構成的物體性質與原子相同。」他教導說,這些原子主要是由普遍智能(nous,印度教中的「普遍心靈」)而推動的,這種普遍智能是一種非物質性、永恆的精神實體;原子與普遍智能結合後形成世界,使粗大的物質沈降,精微的原子(或火熱的以太)上升,並在天上層面中擴散。他的理論領先現代科學2000多年,他認為恆星的物質組成與地球相同,且太陽是一個發光體;月球黑暗而不適宜居住,接受著太陽照射;除了上述科學事實之外,他也認為,由感官所感知事物,無法證明其真實存在。他在流亡於蘭普薩庫斯時逝世,享年七十二歲。

世界靈魂(拉丁語):等同於北傳佛教的阿賴耶;是一種神聖本質,瀰漫、滲透、活化萬物,包含最小的物質原子到人和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秘密教義》詩節中的「七層皮之母」;是七個層面的本質,這些層面有著感知、意識和分化,包括了道德層面和物質層面。這個世界靈魂的最高面向是涅槃,最低是星光界流體。諾斯替派、早期基督徒和拿撒勒人認為世界靈魂是陰性的;而其他教派認為是雙性的,考量四個低等層面,在客體世界中具有火和空靈的性質,而在三個高等層面中具神聖和精神性。據說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從世界靈魂中分離出來,其秘傳含義是:我們的高等自我與世界靈魂具有相同的本質,是永遠未知「普遍絕對者」的輻射物。

無知(希臘語):意思是「理解匱乏的愚蠢」;柏拉圖用這個名字詞指低等心靈與慾望密切結合,其特點是非理性。希臘語中的非理性(agnoia)顯然源自梵文「無知」(ajnana),意為非理性和缺乏知識。

擬人化:源自希臘文的「人」。將神或眾神冠以人形和人類屬性。

隨歌(梵文):《奧義書》之一。一部非常神秘的論述。(參見克拉倫登出版社《東方聖書》叢書)。

美景宮的阿波羅:阿波羅是朱庇特和勒托之子,阿波羅又被稱為福玻斯、赫利俄斯、光芒四射者、太陽。羅馬梵蒂岡美景宮有最好、最完美的阿波羅神像。這尊雕像被稱為蟒蛇阿波羅,因為描繪了阿波羅戰勝巨蟒的時刻。這座雕像是在1503年發現於安提烏姆的廢墟中。

提亞納的阿波羅尼烏斯:是位傑出的哲學家,大約在西元一世紀初出生於卡帕多西亞;他是一位熱切的畢達哥拉斯派追隨者,曾向歐提德摩斯學習腓尼基科學,並向赫拉克利亞的歐克森尼斯學習畢達哥拉斯哲學和其他學科。根據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信條,他一生吃素,只吃水果和草藥,不喝酒,只穿植物纖維做的袍子,赤腳走路,頭髮留至最長,如同所有先於或晚於他的啟蒙者。他在埃格受到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廟祭司的啟蒙,學習了醫神治病的「奇跡」。他持續五年不發一語,並前往安提阿、以弗所、帕菲利亞和其他地方旅行,準備接受更高等的啟蒙。他獨自一人經由巴比倫前往印度,他所有弟子都因為害怕去「魔法之地」而拋棄了他。然而,他在旅途中遇到一位非正式弟子達米斯的陪同。根據達米斯的敘述,他在巴比倫接受了迦勒底人和古波斯賢者的啟蒙。在一百年後,一位名叫菲羅斯特拉圖斯的人抄錄了達米斯的敘述。阿波羅尼烏斯從印度回來後,證明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啟蒙者,準確的預言了瘟疫、地震、國王死亡和其他事件。

萊斯博斯島上的俄耳甫斯祭司們嫉妒他,拒絕讓他參與特有的秘儀啟蒙,儘管幾年後還是接受他了。阿波羅尼烏斯向雅典和其他國家的人民,宣揚了最純潔、最高尚的道德,施展眾多奇妙的特異功能,都確切經過證實。殉教者遊斯丁曾困惑不解地問道:「阿波羅尼烏斯的護身符為何能具有力量呢?我們看到這能平息狂怒的海浪、猛烈的風和野獸的襲擊;主耶穌的奇蹟僅通過傳說流傳,但阿波羅尼烏斯卻能當下施展這些奇蹟?」(《疑問二十四》)對此有一個簡單的解答:阿波羅尼烏斯越過興都庫什山脈後,一位國王指引他到了聖賢們的居所(至今仍在該處),這些聖賢授予他無與倫比的知識。在他與科林斯人米尼普斯的對話中,展示了真正的秘傳教義問答,若能理解的話,這揭示了許多重要的自然奧秘。阿波羅尼烏斯是許多國王和皇后的朋友、通信對象以及賓客,相較於他施展的「魔法」力量來說,這更能得到證實。在精彩的一生即將結束時,他在艾菲索斯開辦了一所神秘學校,逝世時高齡一百歲。

大天使:最高、至高的天使。源自兩個希臘單「首要」(arch)和「信使」(angelos)。

阿羅漢(梵語):「值得尊敬的人」;一位圓滿的聖者,免於輪迴;「值得神聖的榮耀」。這最初用來稱耆那教聖人,後來稱受秘儀啟蒙的佛教聖人。阿羅漢是已經踏上最終且最高道路的人,因而從輪迴中解脫。

亞流派:亞流追隨者。亞流是四世紀亞歷山卓教會的長老,認為基督是一位偉大而高貴的人,是精通所有神聖奧秘的啟蒙者,但他仍是被造的人,地位低於父神。

阿裡斯托布魯斯:亞歷山卓作家,也是位默默無聞的猶太哲學家。他試圖證明,亞里士多德解釋了摩西的神秘思想。

雅利安人(梵語):字面意思是「聖者」。他們掌握四聖諦、並進入八正道,通往涅槃或解脫,即偉大的「四重」道路。他們最初被稱為「聖人」(Rishis)。但現代用來個詞來指稱種族,東方學家剝奪印度婆羅門與生俱來的名字,把所有歐洲人都變成了雅利安人。在神秘主義中,若要進入四條道路或四個階段,被稱為「正道」,需要精神上的重大進步和「變得更加神聖」。阿羅漢的等級分別稱為「入流」、「一還」、「不還」、和「阿羅漢」,這四類聖者,與四道路和四聖諦相對應。

方面:在神智學中,人或自然七原則的表現形式,被稱為該原則的各個方面。

星光體:肉體的空靈對應物,或稱雙重體。

占星術:這門學科定義了天體對世俗事務的影響,並聲稱能根據星辰的位置預言未來事件。占星術的歷史悠久,可謂人類最早的學術記錄之一。自1400年前瓦拉哈-米希拉撰寫了《占星術》一書後,占星術的秘傳應用才逐漸在西方國家完善。公元135年,克勞狄烏斯-托勒密這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數學家,創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天文學體系,並寫下了《占星四書》,這本書仍然是現代占星學的基礎。現今,占星學主要分為四大類:(1)世俗占星,應用於氣象學、地震學、農業;(2)國家或市政占星,涉及國家、君王和統治者的未來;(3)卜卦占星,用於解答心中任何疑惑;(4)生時占星,與個人生死未來相關。埃及人和迦勒底人是最古老的占星術信徒,盡管占星方式與現代方法有很大差異。埃及人聲稱,迦勒底人的貝魯斯(即貝爾或伊魯)是神聖王朝(或稱「王-神靈」的王朝)的後裔,原屬於凱米之地,後來離開該地,在底格里斯河岸建立了一個殖民地。他們在該處建造了一座廟宇,管理的祭司侍奉著「眾星諸主」。關於這門科學的起源,一方面,埃及人自稱是占星術的發明者;另一方面,眾所周知,迦勒底人教導了其他國家這門科學。埃及底比斯的歷史比「迦勒底的吾珥」還要久遠,不僅如此,還比尼普爾久遠。尼普爾是最初崇拜貝爾的地方,貝爾的兒子辛(月亮)是吾珥的主神。特拉是撒巴人和星占師,誕生於吾珥,他的兒子亞伯拉罕也誕生於此地。根據聖經的傳統,亞伯拉罕是偉大的占星家。因此,這一切都證實了埃及人的說法。後來,「占星師」這個名稱在羅馬和其他地方聲名狼藉,因為有些騙子想從這門神聖科學中牟利。他們對神聖科學一無所知,發展出的體系完全基於數學,而非超形而上學,並將物質天體作為載體。儘管占星術遭受種種迫害,仍有許多最聰明和具科學頭腦的人鍾愛它。就連卡丹和開普勒也都熱切的支持占星術,現代支持者就無需感到羞愧,即便現代占星術更加不完善和扭曲。正如《揭開伊希斯的面紗》(第一卷,第259頁)所言:「占星術之於精確天文學,猶如心理學之於精確生理學。在占星術和心理學中,必須跨越可見的物質世界,進入超精神的領域。」

雅典那哥拉:雅典的柏拉圖主義哲學家,在公元177年替基督徒撰寫了一份辯護書,致馬可·奧勒留,說明涉嫌亂倫和食用被謀殺兒童的指控是空穴來風。

阿特曼(梵語):普遍精神、神聖單體、「第七原則」,在人的外傳「七重」分類中,被稱為「第七原則」。至高靈魂。

氣場(希臘語和拉丁語):一種微妙不可見的本質或流體,從人體、動物和其他物體中散發出來。這是一種心靈散發物,涉及心智與身體,既包括「電-生命」的氣場,也包括「電-心智」氣場。在神智學中被稱為阿卡莎氣場或磁性氣場。在《羅馬殉道聖人錄》中,這是一位聖徒的名稱。

化身(梵語):神聖投生。某些神靈或某些不再需要投生的崇高存在,降臨到普通凡人身上。克里希納是毗濕奴的化身。達賴喇嘛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而班禪喇嘛則被視為宗喀巴的化身,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有兩種化身形式:一種是女人所生,另一種是「無父母」即生。

存在性:神智學者所創造的一個術語,用以更準確地傳達「Sat」這個詞的本質意義,是個難以翻譯的詞。這個詞不是指「存在」,因為「存在」這個術語預設了一種有感知的存在意識。但是「存在性」一詞僅用於那絕對原則,即哲學泛神論假定的普遍、未知和永遠不可知的原則,稱其為宇宙根源和宇宙本身,因此無法簡單的用「存在」一詞來翻譯。事實上,「存在性」並非某些東方學家所翻譯的「無法理解的實體」;因為它既不是「實體」,也不是非實體,而是兼具兩者。它是絕對的「存在性」,而不是「存在」;是唯一、統一、不可分割的「一切」--是一切有形無形、客觀主觀、可理解和永遠無法理解的自然之根。

《薄伽梵歌》:意為「主之歌」,是印度偉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一段「戰車手」克里希納和他的弟子阿周那的對話,討論了最高的精神哲學。這部作品的內容神秘深奧。

黑魔法:巫術、招魂術,以及其他自私濫用的特異力量。儘管可能是無意為之,但只要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產生的特異現象,仍歸於「黑」魔法。

雅各·波墨:一位神秘主義者和偉大的哲學家,是中世紀最傑出的神智學者之一。1575年他誕生於距戈爾利茨(西里西亞)約兩英里的老迪登堡,於1624年去世,享年近50歲。他小時候是個普通的牧羊少年,只在一所村莊學校學會了讀寫之後,便到戈爾利茨成為一位貧窮鞋匠的學徒。他天生具有奇妙能力的靈視力。他沒有受過教育,也不熟悉科學,卻寫下了許多現代證實充滿科學真理的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所寫的一切,是他在「永恆的深邃中所見」。他「對宇宙、混沌、和年輕的行星有透徹的觀點」,這些觀點不時地在他心中開展。他是一個天生的神秘主義者,具有非常罕見的體質;他擁有精緻的天性,智力與精神自我之間能直接交流,不受物質外殼妨礙,即便這種交流只是偶爾發生。雅各·波墨如同其他未受過訓練的神秘主義者,把「自我」誤認為是上帝。他寫道:「人類必須承認,他的知識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來自上帝,上帝按照自己的意願向人的靈魂展現智慧的理念。」如果這位偉大的神智學者晚個300年出生,他可能會有不同的表述,並且明白,所謂通過他未受教育、未經訓練的粗糙大腦所說話的「上帝」,是他自己內在的神聖自我,是內在無所不知的神性,而此神性並非「按照自己的意願」展示智慧理念,而是根據所暫居的肉身能接受的程度而定。

《鑰匙之書》:一部古老的卡巴拉作品。原作已不復存在。只剩一些偽造、篡改的副本和贗品。

梵(梵文):學生必須區分中性的梵和印度萬神殿中的男性造物主梵天。梵是非人格的、至高、無法辨認的宇宙靈魂,萬物由其本質而生,又歸於其本質;它無體、非物質、不生、永恆、無始無終。它無所不在,活化了最高的神靈以至最小的礦物原子。而梵天是所謂男性造物主,只週期性的顯現,而後進入沈睡期,週期性地消失和毀滅。(參見下一條)

梵天之晝:持續2,160,000,000年。梵天從他的金蛋中誕生後,在這期間創造並塑造物質世界(他本身是自然界中的滋養者和創造力量)。在這一段時期之後,各個世界依次被火和水催毀,梵天也隨著客體自然界一起消失;接著來到的是

梵天之夜:梵天之夜持續的時間一樣長,據說梵天在此時睡著,醒後便重新開始此過程。梵天的壽命是由這些「晝」和「夜」交替組成,持續100次的4,320,000,000年。梵天的壽命要用15位數來表示,且在此之後,便開始了大沈睡期或大消融期,同樣持續15位數的時間。

梵知識(梵語):關於兩種梵天真實本質的神秘學知識。

佛(梵語):「覺悟者」。通常做為釋迦牟尼佛的頭銜,他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也是現代佛教的創始人。這是知識和聖潔的最高境界。要成佛,必須突破感官和人格的束縛;完全認知到自我,並學會不與其他自我區分;藉由經驗瞭解所有現象的虛幻性,尤其是可見宇宙的虛幻性;完全超脫所有短暫和有限事物,並在世時居於不朽和永恆之中。

菩提(梵語):普遍靈魂或普遍心智。大菩提是指普遍心靈;這也是人的精神性靈魂(外傳的第六原則),根據外傳的序列,這是第七原則阿特曼的載體。

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傳授的宗教哲學。現在分為兩個不同的教派:南傳和北傳佛教。據說南傳佛教更純正,因為它虔誠地保留了佛祖的原始教義,而北傳佛教僅限於西藏、中國和尼泊爾。但這種區分是不正確的。南傳佛教更接近釋迦牟尼的公開教義或外傳教義,只有一些細微偏差,因釋迦牟尼圓寂後的多次結集造成的;然而北傳佛教則是依據釋迦牟尼佛陀的密傳教義,傳給他選中的比丘和阿羅漢。事實上,在我們這個時代中,無法僅憑外傳佛教的大眾形式來公正地評判。真正的佛教要將南傳的哲學與北傳的形而上學結合起來後,才能真正的理解。南傳佛教反對聖像且過於嚴肅,而北傳過於形而上學和超驗,充斥著印度外傳教義的雜草——許多印度神明在西藏土地上以新名字重新栽種。這是對這兩者常見的描述。依此看來,南北佛教的關係就像新教與羅馬天主教之間的關係;兩者都錯在過度狂熱和錯誤解釋,但南傳和北傳的佛教僧侶從未有意偏離真理,儘管後來如教會那樣,受到神職政治、野心、追求個人利益和權力的驅使。

慧光菩提(梵語):是一個非常神秘的術語,能以多種方式解釋。不過,就神秘學中人類的「原則」(外傳)而言,這表達我們雙重心靈的狀態,即心靈與菩提(精神性靈魂)重新結合,沐浴在菩提的光輝之中。因為「慧光」的意思是光芒四射,而心靈在與菩提結合後變得光芒四射,與菩提合而為一;三元組變成了一體;由於菩提的元素是最高等的,因而成為光輝菩提。簡而言之,是指人類靈魂被神聖靈魂的光芒照亮,是人類理性被精神或神聖自我意識的光芒照亮。

種姓:最一開始是種制度,將印度人口分為四個世襲階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分別指(a)梵天的後裔;(b)勇士;(c)商人;(d)最低層或農業首陀羅階級。從這四個種姓中又衍生出數百個分支和小種姓。

起因體:這種「身體」實際上並非主觀或客觀的身體,而是精神性靈魂菩提。之所以稱為「起因體」,因為這是使人從深度睡眠狀態通往超絕狀態的直接起因。這被勝王瑜伽士稱為「起因的基礎」,在吠檀多體系中對應於「識所成身」與「大梵福佑身」(「大梵福佑身」僅次於「阿特曼」,作為普遍精神的載體)。菩提本身不能被稱為「起因體」,而是在與心靈(投生的實體或自我)結合後才是如此。

弟子(梵語):大師或聖人的學生,追隨著開悟者或某個哲學流派。

克里斯托斯(希臘文):早期諾斯替派對基督的稱呼。埃斯庫羅斯、希羅多德等人於西元前五世紀使用此專業術語。埃斯庫羅斯提到了「由女蛇神傳達的神諭」。「神諭的檢驗」(Chresterion)這個詞也是指神諭的供奉。克雷斯提斯(Chrestes)是解釋神諭的人,是「先知和占卜者」,而克雷斯提歐斯(Chresterios)則是侍奉神諭或神的人。最早的基督教作家殉教者遊斯丁在他的《第一護教辭》中,將基督徒稱為克雷斯徒(Chrestians)。拉克坦提烏斯說:「人們因為無知稱自己是基督徒,而應稱克雷斯徒。」(lib.IV.,cap.VII.)。基督和基督徒這兩個詞最初拼寫為克雷斯和克雷斯徒,是借用了異教神廟的詞彙。克雷斯托斯的意思是「在試用期的弟子」,候選成為祭司;當他通過啟蒙、長期的考驗和苦難,並在受膏(即「抹油」,在儀式最後,啟蒙者、甚至神靈偶像都接受抹油)之後,就變成了克里斯托斯,用秘傳或神秘語言來說,就是「被淨化」了。事實上,在神秘象徵學中,克里斯托斯意味著「道路」,已踏上「道路」並抵達目標;短暫泥身人格與不朽個體性結合,從而轉化為永恆的自我,享受辛勞後的成果。「克里斯托斯站在道路的盡頭,即「淨化者」;克雷斯托斯這個「悲哀之人」一旦與之結合,就成為了克里斯托斯。保羅這位啟蒙者確切知道這一點,他說出的下句話正是這個意思。根據不佳的翻譯,他說:「我再一次分娩,直到基督在你們裡面成形。」(《加拉太書》第四章第19節)真正的翻譯是:「......直到你們內在形成克里斯托斯。」但世人只知道克雷斯托斯與先知祭司有某種關聯,卻對克里斯托斯的隱含意義一無所知,如拉克坦提烏斯和殉教者遊斯丁所描述的,應被稱為克雷斯徒而不是基督徒。因此,每一位善良的人,無論他是猶太人、穆斯林、印度人還是基督徒,都可以在他的「內在」找到基督,如保羅所言。(以弗所書第三章第16、17節)

基督(見克里斯托斯)。

基督教科學家:這是一個新造的術語,所指的人能靠意志進行治療。這名不副實,因為不論佛教徒、猶太教徒、印度教徒或唯物主義者,只要能堅定引導和控制自己的意志,也同樣能成功的實踐此新形式的西方瑜伽。「心靈科學家」是另一個對立的流派,療法的方式在於全面否認所有想得到的疾病和邪惡,並以三段論的方式聲稱,既然普遍精神不會受到肉體疾病的影響,又因每個原子都是精神、處於精神之中,且治療者和被治療者也同樣沈浸在這精神或神性中,因此疾病根本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但基督教科學家和心靈科學也沒有因此異於常人,仍就會感染疾病或患有慢性病。

靈聽力:此能力能聽到任何距離外的聲音,無論是天生的還是透過神秘訓練獲得的。

靈視力:一種用內在之眼或靈視觀看的能力。此術語在當今甚為含糊且輕率,有些自稱靈視力者,只是天生的精明或直覺而提出的觀察猜測,也有些人如雅各·波墨和史威登堡展現出超凡能力。然而,即使是這兩位偉大的先知,教導的內容也沒有超越猶太教聖經和教派的一般內涵,混淆了所見事物,與真正的靈視力相差甚遠。

克萊曼特-亞歷山卓:是位教會教父和多產作家,曾是新柏拉圖主義者和阿摩尼阿斯·薩卡斯的弟子。他是公元二到三世紀間亞歷山卓少數的基督教哲學家。

拉比學院:位於巴比倫的一所學院;在基督教早期幾個世紀尤為著名,但後來榮耀大減,因為亞歷山卓出現了許多希臘教師,如斐洛·尤迪厄斯、約瑟夫、阿里斯托布魯斯等人。拉比學院對此眼紅,聲稱這些亞歷山卓人是通神術師和不潔的先知。但是當正統猶太人領導這些「堅決」學派時,並未將信仰通神的亞歷山卓人視為罪人和騙子。當時存在著學院專門教授預言和神秘科學。撒母耳是拉瑪學院的院長,以利沙是耶利哥學院的院長。希勒爾設有一所正規學院專門給先知和先見者;希勒爾也是巴比倫學院的學生,是法利賽派創始人和偉大的正統拉比。

週期:古人將時間分為無盡的週期,循環中有循環,各周期持續不同時間,標誌著某些事件的開始或結束。也些事件具有宇宙性、或世俗性、或物質性、或形而上。有的周期只有短短幾年,有的極長;所謂的奧菲斯大周期,指的是持續了12萬年的種族變遷,也有13萬6千年的卡桑德魯斯週期,行星對於人與眾神的影響發生徹底變化,現代占星學家完全忽視了此事。

自然神論者:認同一位或多位神的存在,但聲稱對此一無所知,並否認神啟。可以說是古時的不可知論者。

天神(梵語):「光輝」的神靈,源於詞根「發光」。天神居住在「三界」,也就是高於塵世的三個層面上。這種天上存在可能是善、惡、或漠然的。他們分為33個群體或3300萬個。

天界(梵語):「神靈的居所」。是兩世之間所處的狀態。自我(阿特曼-菩提-心靈,或者說是合而為一的三元組)在等到塵世肉體死亡、低等原則解體、並分離了欲體之後,便進入此狀態。

《法句經》(梵文):此著作包含佛經中各種箴言。

禪那(梵文):是六度波羅蜜之一。這是一種抽象的狀態,修行者遠離感官知覺的領域,超脫物質世界。字面意思是「冥想」。禪那六個階段的差別在於,人格自我不同程度的抽離感官生活。

禪那主(梵文):意思是「光之主」。最高等的神靈,相當於羅馬天主教的大天使。這些神聖智能體負責監督宇宙。

雙重身:同義於星光體。

神遊(希臘語):一種心理精神狀態;一種身體恍惚狀態,能誘發靈視力,也是一種產生異象的幸福狀態。

自我(拉丁語):即「我」,人對於「我就是我」的意識,或「我」的感覺。神秘哲學認為人有兩個自我,一個是易朽人格的自我,另一個是高等、神聖或非人格的自我,前者稱為「人格」,後者稱為「個體性」。

自我性(源自「自我」一詞):「自我性」的意思是「個體性」,而非「人格」。「自我性」與自我主義或自私相反,自私是「人格」的特徵。

幻靈(希臘語):等同於我們所謂人類幻影、星光體。

元素精靈或元素之靈:這些生物存在於四大界或四元素(土、空氣、火和水)中進化。卡巴拉派稱之為地精(土)、空氣精靈(氣)、火蠑螈(火)和水女神(水),另外有少數高等種類及統治者,有不同名稱。這些是大自然的力量,而不是空靈般的的男男女女。神秘主義者能役使這些力量,可以產生各種效果;但如果神秘主義者被亡靈(欲體)利用--它們會奴役靈媒—這些元素精靈就會欺騙人。在我們塵世氛圍的第五、第六和第七層面上,所有低等不可見的生物都被稱作元素精靈--花妖、精靈、矮人、巨魔、哥布林、女妖、苔蘚人、白娘子、幽靈、仙女,等等。

厄琉息斯(希臘):厄琉息斯秘儀是最著名、最古老的希臘所儀(除薩莫色雷斯秘儀外),舉行地點在離雅典不遠的埃萊夫西納小村附近。埃皮法尼烏斯將這追溯到伊阿科斯時代(西元前1800年),舉行這些儀式是為了榮耀德墨忒爾、偉大的克瑞斯、和埃及的伊希斯;儀式的最後一幕是獻祭贖罪與復活,這時啟蒙者被允許進入最高級別的秘儀。秘儀的節慶始於博德羅米翁月(九月),是採集葡萄的季節,從15日持續到22日,為期七天。希伯來人的住棚節--聚集節--在厄塔寧月(七月),也是從該月的15日開始,到22日結束。根據一些人的說法,厄塔寧月這個詞源自厄多寧,是為了紀念亞多乃或阿多尼斯,而希伯來人在伯利恆的小樹林中哀悼他的死。在厄琉息斯和住棚節期間進行也進行「麵包和酒」的獻祭。

散發:散發論在形而上學的涵義對立於進化論,但又與進化論融為一體。從生理學角度講,進化是一種生成的模式,父母體內早已存在孕育胎兒的胚芽,大自然使胚芽發育,成為最終形態及特徵;科學認為這一過程是盲目發生的(如同現代科學的宇宙論),是元素及其各種化合物之間互相關聯。神秘主義認為,這只是表像,生成的真正過程遵循著永恆不變的法則,由智能力量引導而「散發」出來。因此,儘管神秘主義者和神智學者完全相信迦毘羅和摩奴提出的進化論,但他們是「散發論者」而非「進化論者」。散發論曾一度非常普遍。亞歷山大哲學家、印度哲學家、埃及哲學家、迦勒底哲學家和希臘哲學家,以及希伯來人都傳授了這一學說(在卡巴拉中傳受,甚至在《創世紀》)。希伯來文的asdt在七十士譯本中故意被誤譯為「天使」,而這真實含意是「散發物」,如諾斯替派所示。同理,在《申命記》(xxxiii.2)中,asdt或ashdt被譯為「烈火的律法」,然而這段經文的正確譯法應該是:『從他右手為百姓傳遞根據律法的火(不是「烈火的律法」)。』也就是說,一個火焰點燃另一個火焰,形成燃燒物的軌跡。這正是《揭開伊希斯的面紗》中所描述的「散發」:『人們開始理解,在進化論中,所有物質存在著一種驅動力,希望成為更高等形式--摩奴和印度教最古老的哲學家,都曾清楚地闡述這點。哲學家之樹在鋅溶液的例子中展示了這一點。進化論者與散發論者之間的爭論,可以如此簡述:進化論者在「不可知」的邊界上停止一切探究;散發論者則認為,沒有所謂的進化——或孕育、誕生——因為這些事物早已存在,表明生命源自於高於一切的精神力量。』

秘傳:隱藏的,秘密的。源自希臘語「內在」的,隱藏的。

密傳智慧:秘密的智慧或知識,源自希臘文「內在」,以及梵文「知識」。這個詞要區別於「智性」以及「佛教」(即佛陀(開悟者)的哲學或律法)。這個詞也源自布達(智慧),蘇摩之子。

外傳:外在的,公開的;與秘傳或隱藏的相反。

宇宙外:即宇宙或大自然之外。這是一個無厘頭的詞,用來指一個人格神獨立於大自然或大自然之外。然而正確來說,大自然或宇宙是無限的、無邊際的,在這之外不可能有任何東西。這個詞是為了反對泛神論的觀點而創造的,泛神論認為,整個宇宙都被神的精神所活化,神是真實而不可見的臨在,大自然不過是其外衣,物質是其虛幻的影子。

歐亞人:有色人種的混血兒;父親是白人,母親是印度黑人,反之亦然。

費爾霍(諾斯替派):拿撒勒諾斯替派最高等、最偉大的創造力量。(《拿撒勒法典》)

火哲學家:用來稱中世紀的隱士、煉金術士以及玫瑰十字會員。玫瑰十字會是通神術的繼承者,將火視為神的象徵。火不僅是物質原子的來源,也是精神和心靈力量用以活化物質的容器。從廣義上分析,火有三重原則;從秘傳來說,火和其他元素一樣,有七重原則。人是由精神、靈魂和身體組成,外加一個四重方面;火也是如此。正如著名的玫瑰十字會成員羅伯特-弗洛德的著作中所述,火包含:第一,可見的火焰(身體);第二,不可見的星光火(靈魂);第三,精神。而四個方面是:(a)熱(生命);(b)光(心智);(c)電(欲體或分子力量);(d)合成本質、超靈、或稱存在和顯化的根本原因。對於赫爾墨斯派或玫瑰十字會而言,當火焰在客觀世界中熄滅時,只是從可見的世界進入了不可見的世界,從可知的世界進入了不可知的世界。

喬達摩(梵語):一個印度名字。這是迦毘羅衛城王子的名字,他是凈飯王的兒子,凈飯王是尼泊爾邊境一小塊領土上的釋迦族國王。喬達摩生於西元前七世紀,現在被稱為「救世主」。喬達摩是釋迦家族的聖名。他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凡人,通過自己的功德而成佛,是位真正比任何神靈都偉大的人!

蓋比魯勒:薩洛蒙-本-耶胡達,在文學作品中被稱為阿維斯布隆。出身以色列人,是哲學家、詩人和卡巴拉學者;是一位卷帙浩繁的作家和神秘主義者。他於11世紀(1021年)出生於馬拉加,在薩拉戈薩接受教育,1070年死於瓦倫西亞,被一名穆斯林殺害。他的教友稱他為薩洛蒙、塞法迪人或西班牙人,阿拉伯人稱他為阿布-阿尤布-蘇萊曼-本-亞海亞-伊本-格比羅爾,而學者們則稱他為阿維斯布隆(見邁爾斯的《卡巴拉》)。伊本-蓋比魯勒無疑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學者。他有許多阿拉伯語著作,大部分手稿都保存了下來。他最偉大的作品是《生命之泉》,是「最早揭示思辨性卡巴拉秘密的作品之一」,如傳記中所述。

靈知(希臘語):字面意思是「知識」。在基督教誕生之前和最初的幾個世紀中,一些宗教哲學流派使用這個術語來表示探究的目標。這是精神知識或神聖知識,是印度人的「靈魂智慧」,只有通過精神秘儀的啟蒙才能獲得,而儀式性的「秘儀」是其中一種方式。

諾斯替學派(Gnostics):這些哲學家提出並傳授「靈知」或知識。他們興盛於基督教時代的前三個世紀。其中傑出代表有瓦倫提努斯、巴西利德、馬吉安、術士西門等。

黃金時代:古人將生命週期分為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銅時代和鐵時代。黃金時代的生活原始純潔、簡單和普遍幸福。

大時代:古人提到數種「大時代」。印度的大時代包括整個「大顯化期」,即「梵天時代」,其中的一「天」代表一個行星鏈的生命週期,即包括七輪次(參見辛尼特所著的《秘傳佛教》)。因此,一個「晝」與「夜」代表了8,640,000,000,000年的顯化期和沈睡期,而一個「時代」則持續了311,040,000,000,000年;在此之後,宇宙普遍進入沈睡期或解體。對埃及人和希臘人而言,「大時代」僅指回歸年或恆星年,其持續時間為25,868個太陽年。他們隻字未提完整的時代--眾神的時代,因為這個主題只有在神秘儀式和啟蒙儀式上才會討論和透露。迦勒底人的「大時代」與印度人的數字相同。

咒語知識(梵語):神秘咒語的秘密知識。

靈魂知識:神秘或秘密的科學、知識。

裘格斯:在歐洲文學中,「裘格斯戒指」已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的比喻。裘格斯是呂底亞人,在謀殺了國王坎多列斯之後,娶了他的遺孀。根據柏拉圖描述,裘格斯曾下到地底幽谷中,發現了一匹銅馬,馬背上有一具巨大的骸骨,手指上戴著一枚銅戒指。當他將戒指戴在手指上時,便隱身了。

陰間(希臘語):「不可見的」,陰影之地;「塔爾塔羅斯」是其中一個區域,是完全黑暗的地方,如同阿門提的深睡無夢區域。寓言裡陰間所受的懲罰,純粹是因果報應。無論陰間還是阿門提,都不是落伍牧師和神職人員所宣揚的地獄。無論是要到達極樂世界或是地獄之淵,都只能通過渡河到達「彼岸」。埃及信仰中也是如此表述,冥河擺渡人卡戎的故事,不僅可見於荷馬史詩中,也存在於許多國家的詩歌中。在到達幸福之島之前,必須先渡過冥河。早在荷馬之前,《埃及祭典》就描述了卡戎和他的船,即「鷹頭舵手」。(見「地獄」的條目)。

幻覺:產生幻覺的原因有時是生理紊亂,有時是通靈,有時是醉酒。但產生異象的原因需要更深入探討,不只是生理原因。產生這些幻覺之前,尤其是通靈產生的幻覺,都需先放鬆神經系統,從而產生異常的磁場,吸引星光界流體波動到患者身上。正是星光界流體波動產生了各種幻覺,但並非醫生所解釋的空洞和不真實的夢境。看到的都是已存在於(或印記於)星光界流體中的東西。先知能感知到與自己毫無關係的物體和場景(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此外,他還可以同時感知到幾種完全互不關聯的事物,從而產生最怪異、最荒謬的組合。酒鬼和先知、靈媒和神棍都能在星光界流體中看到各自的異象;差別在於那些酒鬼、瘋子、未受過訓練的靈媒,或者是發燒的人,看到的是雜亂無章的異象,自身無法控制、不自覺地喚起,而開悟者和受過訓練的先知,則可以選擇和控制這些異象。他們知道該把目光望向哪裡,如何穩住他們想要觀察的場景,以及如何看到比星光界更高層的景象。對於未受訓練者而言,只瞥見波動幻覺;對開悟者來說,過去、現在或將來實際發生的事情都能忠實呈現。靈媒隨機看到的一瞥、在欺幻光線中看到的閃爍幻象,經過開悟者和先知的意志引導後,能轉化為穩定的畫面,能聚焦觀察,忠實地呈現欲觀察的事物。

地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一個詞,衍生自斯堪的納維亞女神「海拉」。這個詞如同俄語和其他斯拉夫語中「阿德」(ad),源自希臘語中的「哈迪斯」(Hades)。斯堪的納維亞的寒冷地獄和基督徒的炎熱地獄之間的唯一區別在於溫度。但是,這些極熱地區的概念也不是歐洲人獨創的,許多民族都有地下世界氣候的概念;地獄也能定位在地球中心。所有的外傳宗教--婆羅門教、佛教、瑣羅亞斯德教、回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的教義,都把地獄描繪成炎熱和黑暗的,儘管也有許多地獄非常吸引人,一點也不可怕。熱地獄的概念是晚期才出現的,這扭曲了天文學寓言。在埃及,直到第17或第18王朝,地獄才成為火刑懲罰的地方,提豐也在此時從神靈變成了魔鬼。無論這種可怕的迷信是何時植入可憐無知的大眾心中,埃及人構想了燃燒的地獄和在其中受苦的靈魂。拉(太陽)在法老的地獄卡爾中成了熔爐之主,罪人受到「地獄之火」痛苦磨難。伯奇博士說:「那裡有一頭獅子,被稱為咆哮的怪物。」另一個人把那裡描述為「無底坑和火湖,受害者被扔進其中」(比較《啟示錄》)。希伯來文「煉獄」的涵義並非基督教正統派所認為的那樣。

赫馬:古希臘作家,其作品現僅存少量殘篇。

畫神符的人(希臘語):負責書寫和閱讀神聖秘密記錄的埃及祭司。字面意思是「秘密記錄的抄寫員」。他們指導準備受啟蒙的新信徒。

聖師:字面意思是「解釋神聖事物的人」;這是古代神廟中最高等開悟者的頭銜,是秘儀的教師和闡釋者,也是最終大秘儀的啟蒙者。聖師代表著造物主,向求道者解釋各種創造現象,並產生這些現象以利他們學習。「他是外傳秘密和教義的唯一闡釋者。甚至禁止在未啟蒙者面前念出他的名字。他坐在東方,脖子上懸掛著象徵權威的金球。

希列:基督教紀元前一世紀的偉大巴比倫拉比。他是法利賽教派的創始人,博學多才,是一位聖人。

小乘(梵語):「小的載具」;佛教的一種經文和派別,與大乘(「大的載具」)相對。兩派都是神秘的。(見「大乘」條目)在外傳迷信中,小乘是最低等的輪迴形式。

同質性:性質完全相同、無分化、非複合物,如黃金。

催眠術:布拉德博士所起的名字,指一個意志力強大的人,讓另一個心靈較弱的人陷入一種恍惚狀態;一旦進入這種狀態,就會按照催眠者的暗示做任何事情。除非此舉有益,否則神秘主義者會稱之為黑魔法或巫術。無論在道德上還是身體上,催眠都是最危險的做法,會干擾神經流體。

楊布里科斯:三世紀偉大的神智學者和啟蒙者。他寫了大量文章,關於召喚出的各種惡魔,但他嚴厲反對此舉。他過著苦行純潔的生活,有著偉大的認真態度。據說他曾從地面懸浮十肘高,就像一些現代的瑜伽士和靈媒一樣。

幻象:在神秘學中,一切有限的事物(如宇宙及其中的一切)都被稱為幻象或幻覺。

個體性:神智學和神秘主義對於人類高等心靈的稱呼。不朽、神聖的自我,不同於會腐朽的人類自我。在肉體死後,人格(人格自我)只會在欲界中存活一段時間:而「個體性」則永遠存在。

啟蒙者:學習到共濟會或神秘學祕密和奧秘的人。在古代,這是指由秘儀聖師傳授神秘知識的受啟蒙者;在我們這個時代,仍有少數真正的信徒,受到神秘學知識的開悟者所啟蒙,儘管時代已久,地球上仍有少數真正的開悟者。

自在主(梵文):「主」或人格神,人內在的聖靈。字面意思是自主(獨立)存在。印度教徒對於濕婆神和其他神會如此稱呼。濕婆神也被稱為自在天神。

伊烏卡巴齊沃:一個諾斯替術語,是拿撒勒體系中的「天使之主」。他是七個神聖生命(七個原初禪那主或大天使,各自代表一種基本美德)的創造者(散發者),他本人被稱為第三生命(第三邏各斯)。在《拿撒勒法典》中,他被稱為生命之食的舵手和葡萄樹。因此,他等同於基督(克里斯托斯),基督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牧人。」(眾所周知,在羅馬天主教會中,基督被視為「眾天使之首」,米迦勒也是如此,被視為「如同上帝」。這也是諾斯替派的信仰。)

知識(梵語):神秘的智慧。

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公元一世紀的歷史學家;希臘化的猶太人,住在亞歷山卓,死於羅馬。優西比烏聲稱約瑟夫斯寫下了與基督有關的16段文句,然而這些很可能是優西比烏自己編造的,他是教父中最大的偽造者。約瑟夫斯作為一名熱衷的猶太教徒,卻被塑造成認可耶穌的彌賽亞身份和神聖起源。這些文句現已被大多數基督教主教(其中包括拉德納)甚至佩利(見他的《基督教的證據》)認為是偽造的。這個證據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證明耶穌基督真實存在的最有力證據。

卡巴拉(希伯來語):「中世紀希伯來拉比的隱秘智慧,源自古老秘密學說,關於神聖事物和宇宙論。在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之後,這些學說被整合成了一種神學。」所有屬於密教範疇的作品都被稱為卡巴拉派。

欲界(梵語):半物質層面,對我們來說是主觀不可見的,離世者的「人格」和星光體(欲體)會停留在這個層面上,心智衝動會創造這些低等動物激情和慾望的幽靈,等到這些心智衝動完全耗盡其影響,才會從此層面上消失。(見「欲體」條目)這是古希臘人的陰間和埃及人的阿門提--寂靜幽靈之地。

欲體(梵語):在形而上學和我們的神秘哲學中,有情眾生能通過心智和肉體慾望與思想,創造物質性的主觀形體,即為欲體,在肉體死亡後仍然存在。在人死亡之後,七「原則」中的三個--或者說,人類本能和意念依次作用的感官意識層面--即:身體、星光體、物質生命力,由於不再有用,就留在了塵世上;而另外三個高等原則合而為一,進入天界狀態(見上條目),高等自我將持續這種狀態,直到新的轉世時刻到來,而前人格的幽靈將獨自留在欲界。這個蒼白的亡者複製品會沈睡一段時間,長短取決於殘留的物質元素,也取決於已故者過去的生活。由於欲體失去了高等心靈、精神和肉體感官,無知無覺,便逐漸消逝和解體。但如果被強行拉回塵世,例如在世朋友的強烈願望和請求,或是一般的招魂術--其中最不可取的是靈媒通靈—此「幽靈」存在的時間,可能會大大超過其軀體的自然壽命。一旦欲體知道回到活人身體的方法,它就會變成吸血鬼,吸食那些渴望與它相伴之人的生命力。在印度,這些幽靈被稱為畢舍遮,非常可怕。

迦毘羅衛城(梵語):主佛陀的出生地,被稱為「黃頭居處」,是喬達摩佛陀之父王的首都。

阿朗·卡爾代克:法國唯靈論創始人的筆名,本名里瓦伊。他收集並發表了某些靈媒的恍惚言語,並在1855年至1870年間將此彙編成了「哲學」。

業力(梵語):在物質層面上是指行動;形而上是指報應法則;是因果法則或倫理因果法則。只有惡業才是報應。在正統佛教中,這是因果鏈中的第十一個因緣;是控制萬物的力量,是道德行為的結果,是形而上學的行蘊,是滿足個人慾望的行為產生的道德影響。業力有功德過失,但業力本身既不懲罰也不獎勵;這只是一種普遍法則,準確、盲目地引導其他法則沿著各自的因果軌道,產生特定結果。佛教教導「業力是(任何存在的)道德核心,在人死後只有業力留存,並在轉世中延續。」這只是意味著,每個人格離世後什麼也不留下,除了人格產生的因,這些因是不朽的,也就是說,無法從宇宙中消除,直到被合法的果所取代,從而抹去。除非在此世得到適當的報應,否則這個因就會一直跟隨著轉世的自我,直到「果」與「因」之間重建完全的和諧。當然,任何「人格」--僅僅是一團物質原子,有著本能與心智特徵--無法在純粹的精神世界中繼續存在。只有本性不朽、本質神聖的「自我」才能永遠存在。這個不朽自我在每個天界狀態之後,選擇要投生的人格,經由此人格接收業力產生的影響,因此,這個「自我」才「道德核心」,才是業力的具身,才是「唯有他死後留存」。

王冠(Kether, 希伯來語):「王冠,是十個質點中最高的一個;是超三位一體中的第一位。這對應於巨面者,分化為智慧(Chokmah)和理解(Binah)。」

克里希納(梵文):是毗濕奴最著名的化身,是印度教徒的「救世主」,也是最受歡迎的神。他是第八位化身,是德瓦基的兒子,也是印度希律王堪薩的侄子。堪薩為了找出他的藏匿處,殺死了牧羊人和牧牛人成千上萬剛出生的嬰兒。克里希納入胎、出生和童年的故事正是《新約》故事的原型。當然,傳教士絞盡腦汁想證明印度教徒從基督徒偷來聖子誕生的故事。

具身精神(梵文):神秘學中的具身精神,是有意識自我的最高表現;是轉世原則,或我們內在的「主」。

鳩摩羅(梵語):童貞男子或年輕獨身者。最初的七個鳩摩羅是梵天的七個兒子,在所謂的第九創造中,從梵天的肢體中誕生。據說,由於他們拒絕「繁衍」自己的後代,因此被命名為童子,且根據傳說,他們「仍然是瑜伽士」。

聖拉布羅:是位羅馬人,幾年前被莊嚴的封為聖人。他偉大的聖潔在於,他連續四十年日夜坐在羅馬的一個城門口,並在這整個期間保持不洗澡。結果,他被寄生蟲咬食至只剩骨頭。

老子(中文):孔子之前的一位偉大的聖人、哲學家。

報應法則(見「業力」條目)。

星光體(梵文):是身體的空靈象徵。這個詞指的是人或動物的雙重體或「星光體」。這是希臘人的幻靈,是生命原型身體,是肉身的反映。這先於人類誕生,當肉體最後一個原子消失時,便跟著死亡或消逝。

邏各斯(希臘語):每個國家和民族中顯化的神;是那「永遠隱藏起因」的外在表現或效果。同理,言語是思想的邏各斯;在形而上學意義上,邏各斯被恰當地翻譯為「話語」。

長面者:卡巴拉術語,希伯來語為「長面者」;希臘語為「巨面者」,相對於「短面者」(即「微面者」)。長面者與神有關,短面者與人有關,人是「大形體的小形像」。

朗基努斯,狄奧尼修斯-卡西烏斯:著名的評論家和哲學家,生於三世紀初(約213年)。他是一位偉大的旅行家,曾在亞歷山卓參加新柏拉圖主義創始人阿莫尼烏斯-薩卡斯的講座,但他更常批評此學派而非追隨。波菲利(猶太人馬利克或瑪律丘斯)在成為普羅提諾的弟子之前是他的學生。有人說他是一座活的圖書館和行走博物館。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他成為了巴爾米拉女王芝諾比婭的希臘文學導師。而然她報答的方式,是在奧勒留皇帝面前指控他曾煽動她謀反,朗基努斯和其他幾個人因此於273年被皇帝處死。

宏觀世界(希臘語):字面意思是「大宇宙」。

魔法:「偉大的」科學。根據德維亞和其他東方學家的研究,魔法被最古老、最文明、最博學的民族視為神聖科學,與宗教密不可分。例如,埃及過去是一個最虔誠的宗教民族,印度現在仍是如此。柏拉圖說:「魔法包含對神的崇拜,並源自於此。」那麽,埃及幾千年來一直篤信魔法,有銘文和紙莎草紙等無可辯駁的證據,難道你會說他們長久被欺騙嗎?難道代代相傳的學識階層與虔誠階層,過著自我殉道、聖潔和禁欲的生活,真的是為了持續讓人相信「奇蹟」,而欺騙自己與人民嗎?有人會反駁道,狂熱分子會不擇手段地強迫人們相信他們的神或偶像。對此,我們的回答是,婆羅門和埃及的聖師反而推廣的是,人能通過自身能力的魔法實踐,來命令神靈服務:這些神靈其實只是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或潛能,被博學的祭司擬人化了,這些力量作為未知無名原則的屬性而受到崇敬。正如柏拉圖主義者普羅克洛斯所言:『古代的祭司認為,自然事物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與共鳴,顯現事物與隱秘力量之間也有著聯繫,所有事物相互依存。祭司基於這種相互共鳴和相似性,創造了一門神聖的科學……並將天體和地球的性質用於神秘目的,通過某種相似性,能將神聖本質引入這個低等的居所。』魔法是一門科學,來溝通和指揮超自然的超凡力量,也能指揮低等層面的力量;這是一種關於大自然隱藏奧秘的實修知識,只有少數人才知道,因為知道這些奧秘很容易觸犯法條。古代和中世紀的神秘主義者將魔法分為三類:通神術、巫術和自然魔法。肯尼斯-麥肯齊說:「通神術早已被神智學者和形而上學家納為他們的獨特領域。巫術是黑魔法,而自然魔法或白魔法則具有治療的力量,崛起為一門精確且不斷進步的學問。」我們已故的博學同胞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補充:「現代人的實際需求使得魔法名聲受損,甚至被嘲笑。信念(對自己的信念)是魔法中的一個基本元素,早先於任何假定存在的觀念。有句話說,大智若愚;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想法必須提升到幾近瘋狂,腦部的感受性必須遠遠超越現代文明低下悲慘的狀態,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魔法師。追求這門科學,意味著某程度的孤立和自我棄絕。」這無疑是一種極度的孤立,能實現魔法就是一個奇蹟,一個令人驚嘆的現象。然而,魔法並非超自然之事。正如亞姆布利克斯所解釋的,「他們宣稱透過祭司的通神術,能夠昇華至高等普遍的本質,觸及命運之上的存在,即神靈與造物主:他們不使用物質,也不採用任何其他工具,僅僅觀察一段時間。」已有人開始認識到,自然中存在著微妙的力量和影響,過去從未知曉。但正如卡特·布雷克博士所言,「十九世紀並非見證新思想的誕生、或完善舊思想的時代」;波尼克先生也補充說,「雖說古人不清楚現代人探索自然秘密的方法,但我們更不了解古人的研究方式。」

黑魔法(見上條目):巫術,濫用力量。

儀式魔法:如玫瑰十字會和其他神秘主義者所稱,這是根據卡巴拉儀式施展的魔法,召喚精神上高於人類的力量,以及指揮存在等級遠低於人類的元素精靈。

白魔法:即所謂的「有益魔法」,是一種神聖魔法,撇除自私自利、權力的熱愛、野心或利益,而是為了造福整個世界,尤其是自己周圍的人。只要有任何微小企圖,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使用超常力量,會使這成為巫術或黑魔法。

大顯化期(梵文):意思是兩個摩奴之間的大時期,是普遍活動的時期。這裡的顯化期僅指活躍期,與沈睡期相對,不限週期長短。

普遍心靈(梵語):字面意思是普遍智能和意識的最初原則。在《往世書》哲學中,是原初質的第一個產物;產生了思維原則「心靈」,和低等心靈中的「我執」、自我主義、或「我是我」的感覺。

聖雄(梵文):意為「偉大的靈魂」。最高級別的開悟者。一個崇高的存在,已經掌握了自己的低等原則,因此在生活中不受「肉體之人」的阻礙。聖雄所擁有的知識和力量,對應於精神進化所達到的階段。在巴利語中稱為阿羅漢。

大乘(梵文):佛教哲學的一個流派;「大載具」。由龍樹創立的神秘體系。其著作成書於西元前二世紀。

心靈(梵文):意為「心智」。心智能力使人成為有智力、有道德的人,與動物區別。然而,在秘傳解釋上,若無特別限定,指的是人的高等心靈或有知覺的轉世原則。在有特別限定下,神智學者稱其為「菩提-心靈」,即「精神性靈魂」,有別於在人身上的映像--「欲體-心靈」。

心智所生之子(梵文):意為「心靈之子」或「心生之子」;是高等心靈在投生為人類之前的名稱。在外傳《往世書》(印度教的神聖古籍)的寓言和象徵的中,這是指鳩摩羅,是梵天心智所生之子。

「心靈-靈魂」之線(梵文):「心靈」和「靈魂之線」兩個詞結合。如前所述,這是我們的轉世「自我」。這是吠檀多哲學的一個專業術語。

慧光心靈(梵文):這是只有高等形上學家才能意識到和理解的高等心靈狀態。等同於「慧光菩提」。

梵咒(梵文):吠陀作品中的詩句,用作咒語和符咒。《吠陀》的梵咒有別於《梵書》;《梵書》是對於《吠陀》內容的解釋。

摩奴(梵文):印度偉大的立法者。這個名字的辭源是梵文詞根「人」,意為「思考」。「人」這個詞實際上只代表斯瓦揚布瓦摩奴,他是第一位摩奴,源自「自在者」,因而是邏各斯,是人類的始祖。摩奴是最初立法者--幾乎是神聖的存在。

顯化期(梵語):一個顯現時期,相對於沈睡期(消融或休息);這個詞適用於各種週期,尤其是梵天的一個白晝-4,320,000,000太陽年--和一個摩奴的統治期--308,448,000年。顯化期字面意思是「摩奴之間」。(見《秘密教義》,第11卷,第68頁及其後)。

大師:譯自梵文「古魯」,意為「精神導師」,被神智學者用來指代教導他們的開悟者。

物質化:在唯靈論中指的是所謂「亡靈」的客觀顯現,偶爾會重新披上物質的外衣;也就是說,他們會利用氛圍裡的材料、和在場者的散發物,為自己塑造一個臨時的軀體,帶有死者生前的人形特徵。神智學者認同「物質化」的現象會發生,但反對是由「靈魂」(即離世之人的不朽原則)所產生的。神智學者認為,如果這種現象不是造假的--普遍幾乎都是造假—「物質化」是由死者人格的幻靈或欲體「幽靈」產生的。(見「欲界」條目和「欲體」條目)。由於「欲界」也位於塵世層面,且僅在意識層面上才有物質性差異,因此我們的正常視力無法看到它,只會偶然出現這樣的亡靈空殼,如同電球和其他大氣現象一樣自然。電作為一種流體或原子物質(因為神秘學者與麥克斯韋都認為電是原子性)儘管不可見,但一直存在於空氣中,並以各種形態表現出來。然而,只有在某些條件下,此流體才會「物質化」,從自身層面進入我們的層面,成為客觀存在而出現。死者的亡靈也是如此。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在另一個層面,他們看不到我們,我們也看不到他們。但是,若在世之人有著強烈慾望,再加上靈媒異常體質,就會吸引這些亡靈--不,將它們拉下--從它們的層面來到我們的層面,並成為客觀存在。這就是招魂術;對死者毫無益處,對活人卻有極大的傷害,此外,這還干擾了自然法則。另一種情況是,出現了活人「星光體」或雙重體的實體化。這些「星光體」常常被誤認為是亡靈,因為死者的亡靈和宇宙的元素精靈常常像變色龍一樣,按照我們思想中最強烈的形象出現。簡而言之,在所謂的「實體化降神會」上,這些幽靈是由在場者和靈媒創造的。而獨立存在的「幽靈」則屬於另一種心靈現象。

唯物主義者:指不相信上帝、靈魂、或死後靈魂會存活的人,也包括將純粹精神性事物物質化的人;比如相信擬人化的神靈,相信靈魂能在地獄之火中燃燒、相信地獄和天堂是實際地區而非意識狀態。美國的「實質論者」(基督教的一個教派)是唯物主義者,所謂的通靈主義者也是唯物主義者。

幻象(梵文):幻覺;這是使現象存在、並使現象能被感知的宇宙力量。在印度哲學中,只有不變和永恆的東西才被稱為實在:所有會衰變和分化而發生變化的東西,有始有終者,都被視為幻覺。

通靈:這個詞現已用來表示一種異常的生心理狀態,這種狀態會導致一個人把自己想像中的幻想、幻覺(真實的或人為的)當作現實。任何生理和心理完全健康的人,都不可能成為靈媒。靈媒看到的、聽到的和感覺到的都是「真實」的,但都是不正確的;這些感受來自星光界,而星光界的振動和暗示具有欺騙性;或者來自純粹的幻覺,這些幻覺實際上並不存在,只存在於感知它們的人心中。「通靈」是一種庸俗化的媒介行為,擁有這種能力的人,能作為活人與逝者「靈魂」之間的溝通媒介。有一些正規的訓練方法可以培養這種不受推崇的技能。

戰車(希伯來語):卡巴拉學者提到:『至高神在建立了十個質點(總合是亞當卡蒙,即原型人)之後,就把這些當作戰車或榮耀的寶座,乘座著降臨到人的靈魂中。』

催眠術:這個詞源自梅斯梅爾,他於1775年在維也納重新發現了這種磁力及其實際應用。這是一種生命電流,可以傳遞給另一個人;通過這種電流,可以誘發神經系統的異常狀態,從而直接影響被催眠者的心智和意志。

形而上學:源於希臘語的「超越」和「外部物質世界事物」。若僅執著於死板的字面意義,會解釋為超自然的存在,實際上指的是超越自然、可見或具體事物。在本體論和哲學中,形而上學探討的是真實且永恆的存在,對比於不真實、幻象或現象性的存在。

微觀世界:「小」宇宙,代指人,是按照造物主(宏觀世界或「大」宇宙)的形象所製造的人,包含宏觀世界的一切。這些術語用於神秘學和神智學。

《米書拿》(希伯來語):字面意思是「重複」,意思是「重複」口頭說過的話。這本書解釋摘要了猶太人口述傳統,也是後來《塔木德經》所依據的經文摘要。

解脫(梵語):與涅槃相同;「靈魂朝聖者」死後的休息和極樂狀態。

單體:統一體,即「一」;但在神秘學中,這通常指一體的「二」,即「阿特曼-菩提」,或者說是人不朽的部分,在投生至低等界後,通過這些界逐漸成長為「人」,然後找到道路通往最終目標--涅槃。

單體(希臘文):「唯一的」,一個單元。在畢達哥拉斯體系中,「二元」源自於更高且獨一的「單體」,因此這是第一因。

獨生子(希臘語):這是普洛塞庇娜和其他眾神的名字,也是耶穌的名字。

《剃髮奧義書》:這是一部非常古老的著作。

秘儀(神聖):在古老的神廟中,由已啟蒙的聖師執行秘儀,目的是為了教導候選者。埃及的「守密者」(邦威克先生稱之為「聖師」)執行了最莊嚴、最神秘的儀式。莫里斯用幾句話非常生動地描述了秘儀的性質。在談到尼羅河島菲萊舉行的秘儀時,他說:「在這些陰暗的洞穴中,女神(伊希斯)的偉大神秘奧秘向崇拜者展開,莊嚴的啟蒙讚美詩響徹這些石洞長空。」「奧秘」一詞源於希臘語「閉上嘴巴」,秘儀的每一個符號都有隱藏的含義。正如柏拉圖和許多其他古代聖賢所聲稱,這些秘儀具有高度的宗教性、道德性和倫理學派的益處。古希臘、克瑞斯和巴克斯的秘儀只是模仿了埃及秘儀,《埃及信仰與現代思想》一書的作者指出,英文單詞「禮拜堂」是指「太陽神學院」。眾所周知的眾卡比洛斯與秘儀有關。

簡而言之,在每個國家裡,秘儀都是一系列戲劇表演,祭司和新信徒將宇宙和自然的奧秘人格化,扮演各種神靈,重演神靈各自生活中的假設場景(寓言)。而後將隱含的意義解釋給準備啟蒙的候選人,並納入哲學教義中。

神秘語言:啟蒙祭司所使用的神聖秘密「行話」,只在討論神聖事物時使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神秘」語言,只有被允許進入秘儀的人才知道。

神祕主義者:在古代指的是被允許參加古代秘儀的人;在當代,指那些奉行神秘主義、擁有神秘和超驗觀點的人。

神秘主義:任何涉及奧秘和形而上學的學說,涉及的是理念世界而非我們的現實宇宙。

《拿撒勒人法典》:拿撒勒人和納巴泰人的經文。根據多位教父的說法(特別是傑羅姆和埃皮法尼烏斯),這些經文是異端教義,但實際上只是眾多諾斯底派創世論和神譜解讀中的一種,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教派。

招魂術:復活死者的形象,古代和現代神秘主義者都認為這是一種黑魔法。楊布里科斯、波菲利和其他通神術士譴責這種做法,不亞於摩西,摩西曾將當時的「女巫」判處死刑,這些女巫往往只是靈媒,例如恩多珥和撒母耳女巫的案例。

新柏拉圖派:產生於西元二世紀和三世紀之間的哲學流派,由亞歷山卓的阿摩尼烏斯-薩卡斯創立。或稱真理愛好派或類比學派,也被稱為通神術士和其他名稱。他們是早期的神智學者。簡單而言,新柏拉圖主義是柏拉圖哲學加上狂喜,即神聖的勝王瑜伽。

生命之氣(希伯來語):這個詞在《聖經》中的用法很寬泛。這一般指「生命能量」、「生命」;在卡巴拉,這是指動物激情和動物靈魂。因此,正如神智學教義所聲稱,生命之氣是「生命-慾望原則」,或者說是人的動物靈魂。

應身(梵語):此詞在神秘哲學中含意,完全不同於東方學家流行的幻想。有些人稱應身為「有餘涅盤」,認為這是一種涅盤狀態,得以保留意識和形體。還有人說,這是三身之一,「能夠以任何形體出現,以傳播佛教」(艾特爾的觀點);還有人說,「這是神的化身」(同上)。神秘學則不然,《寂靜之聲》中提到,應身雖然字面上是指一種轉化後的「身體」,實際上是一種狀態。開悟者或瑜伽士在死後選擇進入此狀態,而不選擇進入法身或稱絕對涅槃狀態。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法身會將他與形體世界永遠隔絕,賦予一種自私的極樂狀態,其他生靈無法參與其中,因此他不可能幫助人類,連幫助天人也不行。然而,開悟者若作為應身,只會脫去肉體與欲體,保留所有其他「原則」,在生前已將慾望從本性中永遠粉碎,死後不會再次出現。因此,他沒有選擇進入自私的極樂,而是選擇自我犧牲的生活,直到生命周期結束才結束,以便能夠幫助人類,雖不可見、但最為有效。(參見《寂靜之聲》,第三篇「七道門」。)因此,應身並非如人們所認為是「佛或菩薩在世間顯現的身體」,而是一位生前的開悟者或瑜伽士,已經成為那不可見群體的一員,這個群體在業力的限制內,永遠保護並守望著人類。應身常常被誤認為是「神靈」、「天神」、甚至是上帝等,永遠是保護者,充滿慈悲,對於那些值得他幫助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位守護天使。儘管人們反對這一學說,或否認它,因為迄今為止從未在歐洲公開過,東方學家也不了解,便說是「現代人發明的神話」。應身為了幫助受苦的人類,幾乎付出無窮無盡的犧牲,這是人類大腦所能發展出的最偉大、最高尚的理念之一。

涅槃(梵語):東方學家認為,涅槃如同完全「熄滅」的蠟燭火焰,是徹底消亡。但在外傳的解釋中,這是絕對存在和絕對意識的狀態,人的自我在生前達到了最高的完美和神聖程度,在肉體死亡後進入這種狀態,有些人偶爾會在生前就進入此狀態,如喬達摩佛陀和其他人。

涅槃者(梵語):解脫的靈魂。每一個到過印度、中國或日本的學者都很清楚,「涅槃」的含義與東方學家那些天真的說法大相逕庭。涅槃是「脫離苦海」,但只是脫離物質的苦海,擺脫煩惱束縛,徹底熄滅動物的慾望。若有人說,阿毗達摩將涅槃定義為「一種絕對湮滅的狀態」,我們表示贊同,並加上限定詞「湮滅了與物質或物質世界有關一切」的狀態,因為只有物質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才是幻覺或幻象。釋迦牟尼佛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說:「精神體是不朽的。」正如漢學家艾特爾先生所解釋的:「流行的外傳佛教一致以消極的方式定義涅槃,認為這是完全脫離輪迴之苦的狀態;首先的狀態是擺脫所有存在形式,獲得完全的自由,免於一切激情與勞苦;是對所有感知漠然的狀態」——他也許該補充「也失去對受苦眾生的憐憫。」菩薩偏好應身而非法身,這就是為什麼大眾更尊崇菩薩,而非那些達到涅槃者。但同一位學者補充說:「從積極(和秘傳)的角度看,他們將涅槃定義為最高的精神極樂狀態,是靈魂(或更確切地說,精神)自我吸收達到絕對的不朽,但仍保留個體性,例如佛陀進入涅槃後,可以在塵世上重新出現——或者說在未來的顯化期中重新出現。」

本體(希臘語):存在的真正本質,有別於虛幻的感官物件。

心靈(希臘語):柏拉圖的術語,指高等心靈或靈魂。這是人的神聖意識或心靈,有別於動物的靈魂(賽姬)。諾斯替派用這個名字來稱呼最初有意識的天使,對神秘主義者而言,這是宇宙的第三邏各斯,也是人的第三個「原則」(從上面數)或心智。(參見下一條目「努特」)。

努特(埃及):在埃及萬神殿中,努特的意思是「唯一的一」,這在大眾外傳宗教中是第三顯化,而在每個國家的神秘哲學中,這從不可知和未知中輻射出來。阿那克薩哥拉的「心靈」就是印度教的「普遍心靈」--梵天,最初顯化的神--「心靈或自力之靈」。這個創造性原則是宇宙萬物的原動力,是宇宙的靈魂或意念。(參見人類的「七大原則」)。

神秘學:見「神秘科學」。。

神秘科學:研究自然秘密的科學--物質和心理、心智和靈性;被稱為赫爾墨斯學和神秘學。在西方稱為卡巴拉;在東方稱為神秘主義、魔法和瑜伽哲學。瑜伽哲學常被印度的弟子稱為第七哲學系統,而為世俗所知的只有其中六個印度哲學系統。這些科學一直以來都不為世人所知,原因很簡單,自私的知識份子永遠不會欣賞那這些科學,只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濫用這些知識,從而將神聖的科學變成黑魔法;同樣的,未受教育的人也無法理解這些科學。人們經常指責卡巴拉的神秘哲學,認為其文獻充滿了「野蠻而無意義的行話」,普通人根本無法理解。但是,其他的精確科學--醫學、生理學、化學和其他學科--難道不也該如此受指責嗎?這些官方科學家不也用新造的、極其晦澀的希臘拉丁術語,來掩蓋他們的事實和發現?正如我們已故的同胞肯尼思-麥肯齊所說的那樣,「當代科學家的技藝,便是玩弄文字遊戲來闡述簡單事實,這與十七世紀的科學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稱鏟子為鏟子,而不是「農具」。』此外,雖然物質科學的「事實」能用簡單易懂的普通語言表達,但神秘科學的事實卻具有深奧的性質,以至於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任何歐洲詞語能表達這些事實。況且,我們的「行話」具有雙重必要性--(a)向精通神秘術語的人清楚地描述這些事實;(b)向非專業人士隱藏這些事實。

神秘主義者:從事神秘學實修的人、秘密科學的開悟者,但通常指普通學生。

《神秘世界》:第一本論述神智學、其歷史和某些信條的書。作者是辛尼特,他是印度阿拉哈巴德主要報紙《先鋒報》的編輯。

奧林匹奧多羅斯:亞歷山卓學派最後一位著名的新柏拉圖主義者。他生活在六世紀查士丁尼皇帝時期。在西元前和西元後都有幾位以此命名的作家和哲學家。其中一位是普羅克魯斯的老師,另一位是八世紀的歷史學家等等。

俄利根:一位基督教教士,生於二世紀末,可能出生於非洲,關於他的資訊極為有限,幾乎無從得知,因為他的生平片段是透過尤西比烏斯的記載傳至後世,而尤西比烏斯是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扭曲事實者。尤西比烏斯收集了俄利根(或俄利根-阿達曼提烏斯)的一百多封書信,據說這些書信現已遺失。對於神智學者來說,俄利根所有作品中最有趣的是他的《靈魂先存論》。他是阿摩尼烏斯-薩卡斯的學生,曾長期聆聽這位偉大哲學導師的講課。

帕奈努斯:亞歷山卓學派中的柏拉圖哲學家。

潘多拉:希臘神話中,地球上的第一個女人,由火神用泥土創造,用來懲罰普羅米修斯,抵消他賜予凡人的禮物。每位神靈賜予她一項美德,並將這些美德裝在一個盒子裡帶給普羅米修斯。然而,普羅米修斯具有預知能力,他將她送走,並將這些禮物變成了災禍。因此,當他的兄弟艾比米修斯看到並娶了她時,他一打開盒子,所有現在折磨人類的災難便從中釋放出來,自那以後一直留在世界上。

泛神論者:認為上帝與大自然等同。如果將神視為一個無限且無所不在的原則,那麼無可避免等同於大自然;因此,大自然只是神的物質表現,或者說是神的身體。

梵(梵語):吠壇多術語,意為「梵天之上」。至高無上的絕對原則,非人格且無名。在《吠陀經》中被稱為「那個」。

超涅槃:吠壇多哲學中涅槃的最高形式--超越涅槃。

帕西人:瑣羅亞斯德的波斯信徒,現定居在印度,尤其是孟買和古澤拉特;崇拜著太陽和火。他們是印度最聰明、最受尊敬的群體之一,通常從事商務工作。大約1000年前,他們在印度定居,現在還剩下5萬到6萬人。

人格:神秘主義的教義將人分為三個方面--神性人、思維人(理性人)、非理性人(動物人)。出於形而上學的目的,人也能有七重劃分,或者按照神智學的說法,人由七個「原則」組成,其中三個構成高等三元組,其餘四個構成低等四元組。人格居於低等四元組中,包含物質生命的所有特徵,例如記憶和意識。個體性是三元一組中的高等心靈。換句話說,「個體性」是我們不滅的「自我」,在每一次誕生時,都會投生為一個新的人格。

陽具崇拜或性崇拜:崇拜象徵兩性的神和女神,如印度的濕婆和杜爾加。

友愛同胞派:意為「愛自己同胞的人」。這是十七世紀的一個教派,由簡-萊德利創立。他們反對教會的一切儀式、形式或典禮,甚至反對教會本身,但聲稱能在靈魂和精神上受內在神的指引,即他們自己的自我或內在上帝。

愛好真理派:(參見「新柏拉圖主義者」條目)。

斐洛·尤迪厄斯:亞歷山卓的希臘化猶太人,生於西元前30年左右,逝世於西元45至50年間,是第一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斐洛對聖經的象徵意義解讀非常卓越。他說:「《聖經》中提到的動物、鳥類、爬行動物、樹木和地方,都是寓言,描述靈魂的狀況、能力、性情或慾望;有用處的植物代指美德,有毒的植物代表不理智情感,以此類推,這一象徵意義延伸到礦物界、天堂、地球和星星;到泉水和河流、田野和住處;到金屬、物質、武器、衣服、裝飾品、家具、身體及其部位、性別,以及我們外在的狀況。」(《基督教傳記詞典》)這有力地證實了斐洛熟悉古代卡巴拉。

哲人之石:煉金術中的一個術語,又稱投射粉末,是一種神秘的「原則」,具有將卑金屬轉化為純金的力量。在神智學中,這象徵著人的低等動物性轉化為最高神性。

心智(Phren):畢達哥拉斯術語,指我們所謂的「欲體-心靈」,仍被「菩提-心靈」所籠罩。

層面:源自拉丁語「層面」、「平面」,是空間的延伸,無論是物質上還是形而上學意義上。在神秘學中,是指意識狀態的範圍或程度,或指不同物質狀態,對應於特定感官的感知力,也對應於特定力量的作用。

行星靈靈:行星的統治者和管理者。

塑性:在神秘主義中,塑性是指星光體的性質和本質,或「變幻靈魂」。。(參見《神智學詞彙》中的「塑性靈魂」。)

佩雷若瑪:「豐盛」;這是諾斯替派術語,聖保羅也曾使用過。指的是神聖世界或眾神的居所。也指普遍空間被劃分為形而上的萬古。

普羅提諾:三世紀傑出的柏拉圖哲學家,是偉大的實修神秘主義者,以美德和學識著稱。他傳授的教義與吠檀多派的教義完全相同,即靈魂來自於遍一的神聖原則,經過在塵世上的朝聖之旅後,最終與之重聚。(參見《神學詞彙》)。

波菲利:本名是馬利克,因此被視為猶太人。他來自提爾,最初師從著名的哲學批評家朗吉努斯,後來在羅馬成為普羅提諾的弟子。他是一位新柏拉圖主義者,也是一位傑出的作家,他與楊布里科斯爭論通神術弊端而聞名,但最終被對手的觀點說服。他是一個天生的神秘主義者,如同他的大師普羅提諾,追隨的是純粹的印度勝王瑜伽體系,經由訓練使靈魂與宇宙的超靈魂結合,使人與其神聖靈魂(菩提-心靈)結合。然而,他抱怨說,儘管他竭盡全力,卻只達到過一次最高的極樂境界,而且是在他六十八歲的時候,而他的老師普羅提諾一生中卻經歷過六次最高的極樂境界。(參見《神智學詞彙》中的「波菲利」條目。)

波特-阿蒙:科普特語,意為「獻給智慧之神阿蒙」,是名托勒密王朝時期埃及祭司和神祕主義者。

般若(梵語):用來指代「普遍心靈」。

沈睡期(梵語):解體期,與顯化期相反。沈睡期是休息期,顯化期是行星或整個宇宙的完全活動期(死亡和生命)。

生命能量(梵語):生命原則、生命氣息。

變幻靈魂:「幻體」或「思想體」,是一種更高等的星光體,能按照開悟者的思想意願呈現出各種形態。(參見《神智學詞彙》中的「塑性靈魂」。)

通靈:這個詞現在用來指各種心靈感應現象,例如靈媒或高敏感者。一個新造的詞。

《往世書》(梵文):意思是「古老的」,是印度教著作或經文,數量龐大。

畢達哥拉斯:有名的神秘主義哲學家,約西元前586年生於薩摩斯,傳授日心說、輪迴說、最高等數學和最高形而上學,他的學校聞名於世。

四元組:人內在四種低等「原則」,是構成人格的原則,即身體、星光體、生命能量(慾望器官)和低等心靈(大腦思維),有別於高等三元組,即精神性靈魂、高等心靈和阿特曼(本體)。

回憶、緬懷、追憶:神秘學者將這三種功能區分開來。然而,本詞彙表不可能完整解釋每個術語的形而上學微妙差異,只是在此說明,這些術語的應用各不相同,取決於是否關於前世還是此世、源自精神大腦還是物質大腦,或者說,是源自「個體性」還是「人格」。

輪迴,或重生:曾經是一種普遍的教義,指出自我會在這個世界上出生無數次。如今的基督徒否認這一教義,似乎誤解了福音書中的教義。《聖經》如同所有其他古代經文,都教導高等人類靈魂(菩提-心靈)或稱「自我」在漫長輪迴中定期穿上肉體外衣,而所謂的「復活」是指「自我」在另一種形體中重生。

約翰-羅赫林:一位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學家、卡巴拉學家和學者。他於1455年出生於德國的佛茨海姆,年輕時曾是一名外交官,一度擔任杜賓根法庭法官的要職,並在那裡工作了11年。他還是墨蘭頓的導師,因頌揚希伯來卡巴拉而受到神職人員的嚴厲迫害,但同時被稱為「宗教改革之父」。1522年,他在極度貧困中去世,當時所有違背教會教規的人命運皆如此。

神聖科學:神秘科學的總稱,以及玫瑰十字會對卡巴拉的稱呼,尤其是指赫爾墨斯哲學。

三摩地:印度對精神狂喜的稱呼。這是一種完全恍惚的狀態,經由神秘專注力誘發。

行蘊:五蘊之一,「心智傾向」。

正遍知:突然憶起一個人過去的所有投生,一種通過瑜伽獲得的記憶。佛教神秘術語。

薩摩色雷斯:古希臘群島中的一座島嶼,因島上神廟的秘儀而聞名於世。

《相應部》:佛經之一。

想蘊:五蘊之一,意為「抽象想法」。。

降神會:指與靈媒同坐時發生各種現象。主要由通靈主義者使用。

自我:人有兩個自我--高等自我和低等自我,非人格自我和人格自我。一個是神性的,另一個是半動物性的。應對兩者加以區分。

質點:一個希伯來卡巴拉詞彙,指的是十個神聖散發物,源自非人格普遍原則——「無限」。

五蘊:每個人格死後的屬性,是新業力輪迴的基礎。在佛教的大眾外傳體系中,共有五蘊:色蘊,即形體或身體所留下的磁性原子和神秘親和力;受蘊,即感覺;想蘊,即抽象想法,產生另一次投生的創造力;行蘊,即心智傾向;識蘊,即心智力量。

夢遊症:一種生心理狀態,眾所周知,無需解釋。

唯靈論:不同於通靈主義,通靈主義者拒絕輪回學說,而唯靈論者則將輪迴作為信仰的基本原則。然而,唯靈論的觀點與東方神秘學者的哲學教導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唯靈論是由艾倫·卡爾德克創立的法國學派,而美國和英國的通靈主義者則隸屬於「福克斯姐妹」所創立的學派,首次在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提出此理論。神智學者雖然相信唯靈論和通靈主義者所描述的靈媒現象,但不相信死者的靈魂能回到人間與生者交流。

通靈主義:相信死者的靈魂會回到人間與生者交流的現代信仰。(見「唯靈論」)。

聖日爾曼(伯爵):一個神秘人物,於上世紀和本世紀初在法國、英國和其他地方出現。

夏地樂園:唯靈論者為離世「靈魂」居所起的花哨名字,位於銀河系的某處。根據返回塵世的「靈魂」提出的權威描述,這是一片可愛的土地,有美麗的城市和建築、國會大廳、博物館等(見安德魯-傑克遜-大衛斯的作品)。

伊曼紐‧史威登堡:他是上個世紀一位著名學者和靈視者,學識淵博,對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的神秘主義和超驗哲學而被歸類為幻覺。眾所周知,他現在被視為史威登堡教派或新耶路撒冷教會的創始人。他於1688年出生在斯德哥爾摩(瑞典),父母都是路德會教徒,父親是西哥特蘭島主教。他原名斯威德柏格,1719年被授予爵位後改名為史威登堡。他於1743年成為一名神秘主義者,四年後(1747年)辭去了他的職務(礦業學院特約評估員),完全投身於神秘主義。他於1772年去世。

慧光(梵語):詞源是「火」;意為「光耀」、「發光」,指的是「心智體」,也指星星,或如星光閃亮的外殼。是吠檀多哲學中的一個術語,除上述神秘含義外,還有其他含義。

塔拉卡-勝王瑜伽(梵語):婆羅門教瑜伽體系之一,富有哲理,實際上也是最神秘的瑜伽體系,因為其中真正教義從未公開發表過。這是一個純粹智力和靈性培訓學派。

四字神名(希臘語):四個字母組成的神名,其英文形式為IHVH。這是一個卡巴拉術語,在物質層面上對應於畢達哥拉斯的神聖十點三角形。

神所教導者(希臘語):阿蒙尼烏斯·薩卡斯的頭銜。

神譜:源於希臘文「眾神的誕生」。

神智(希臘文):意為「神聖智慧或眾神的智慧」。

治療派(希臘語):猶太神秘治療師或神秘主義者的一個學派,被一些人誤稱為教派。他們居住在亞歷山卓與附近地區,其行為和信仰至今對評論家來說仍是一個謎,似乎結合了奧菲斯派、畢達哥拉斯派、艾賽尼派和純粹卡巴拉實修。

通神術:將神靈降到人間的儀式。若要實現這一目標,通神術的動機必須絕對純潔無私。在當今時代,通神術的實踐是非常不可取的,甚至是危險的。這個世界已經變得太過腐敗和邪惡,無法再實踐像阿摩尼烏斯、普羅提諾、波菲利和楊布里科斯(最博學的通神術士)這些聖潔且博學的人士曾無懼嘗試的事物。在我們這個時代,通神術也稱為神聖、良善的魔法,很容易變成巫術。通神術是魔法三個分支中的第一個,另外兩個是巫術和自然魔法。

血氣(希臘語):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式的術語;指人類靈魂的一個方面,以表示激情的欲體狀態,幾乎等同於梵語的惰性(暗性)。

提邁歐:畢達哥拉斯派哲學家,生於洛克里斯。他的輪迴學說與他的老師有些不同。他寫了一篇關於世界靈魂的性質和本質的論文,用多里克方言寫成,流傳至今。

三元組或三位一體:所有宗教和哲學中的三位一體。

普世兄弟會:神智學會的副標題,也是宣揚的三大目標中的第一個。

載體(梵文):事物的基礎、次結構;例如在神秘學中,物質是精神的載體。

《奧義書 》(梵文):意為「秘傳學說」。《吠陀經》的第三部,被歸類為啟示。目前仍有大約150部奧義書流傳,但其中只有大約二十部被認為是完全可靠、未經篡改的。這些《奧義書 》都早於西元前六世紀。如同《卡巴拉》能解釋《聖經》的秘傳涵義,《奧義書 》也能解釋《吠陀經》的神秘意義。考威爾教授對於《奧義書 》的兩個說法既有趣又正確。他說:(1)這些著作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書中的教義並無婆羅門教的排他性…展現出一種完全不同的精神,這種思想自由很少出現在早期作品中,除了《梨俱吠陀》讚美詩外。(2)一些具有高等知識(靈魂知識)的偉大導師和婆羅門,在書中反而是刹帝利國王的學生(弟子)。」這無疑表明:(a)《奧義書》的創作時間早於種姓制度和婆羅門確立權力,因此古老程度僅次於《吠陀經》。(b)根據科威爾的說法,神秘科學或所謂的「高等知識」的歷史,要早於印度的婆羅門或種姓。然而,《奧義書》的成書時間遠晚於「靈魂智慧」或稱為「秘密科學」,這種學問與人類哲學思想一樣古老。

大君教派(梵文):一個淫蕩的陰莖崇拜團體,其主要分支在孟買。崇拜的對像是嬰兒克里希納。英印政府曾多次進行干預,以制止該教派的儀式和卑鄙行徑,而該教派的首領大君是大祭司,不止一次被關進監獄,這也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印度最黑暗的地方之一。

吠檀多(梵文):字面意思是「所有知識的終點」。在六大哲學流派中,這也被稱後彌曼差派。有些人無法理解其中深奧含義,而認為是無神論;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商羯羅身為該學派偉大的使徒和普及者,是印度最偉大的神秘主義者和修行者之一。

知識 (梵文):或者說「智慧知識」。。

識蘊(梵文):五蘊之一;字面意思是「心智力量」。(見「五蘊」條目)。

「智慧-宗教」:意思等同於神智學。指所有外傳經文和外傳宗教背後的秘密教義。

瑜伽(梵文):是由帕坦伽利創立的哲學流派,但在這位聖者之前,瑜伽就已經作為一種獨特的教義和生活體系。祭皮衣仙人是一位著名且極古老的聖者,據說著作有《白夜柔吠陀》、《百道梵書》和《廣林奧義書》,他生活在摩訶婆羅多時代之前,最早倡導宗教冥想和隱居森林的必要性和義務,因此被認為是瑜伽教義的創始人。馬克斯·穆勒教授指出,祭皮衣仙人為佛陀的傳教鋪路。然而,帕坦伽利的瑜伽哲學更為明確和精確,且相比歸於祭皮衣仙人的著作,他揭示出更多的神秘科學。

瑜伽士(梵文):虔誠的信徒,實修瑜伽體系的人。瑜伽士有不同的等級和種類,在印度,這個詞現在已成為各種苦行者的統稱。

時代(梵文):世界的時代共有四個,依次為:薩提亞時代,即黃金時代;崔塔時代,即德瓦帕拉時代;最後是卡利時代,即黑暗時代,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詳見《秘密教義》)。

芝諾比婭:帕米拉女王,被奧勒里安努斯皇帝擊敗。她的老師是西元三世紀著名的評論家和邏輯學家朗吉努斯(見「朗吉努斯」條目)。

卡巴-齊沃(或尤卡巴爾):《拿撒勒法典》中創造神之一。(見《揭開伊希斯的面紗》)。

《光輝之書》(希伯來語):一部被認為是西蒙·本·約海撰寫的卡巴拉作品,創作於西元第一世紀。

瑣羅亞斯德教徒:帕西人,是崇拜太陽或拜火教的人。

讀者如需更全面的術語資訊,請查閱正在編寫的《神智學辭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