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III. 原初質和神聖思想

『若我們去斷言,我們已知道所有現存的起因的話,這似乎是不合理的;因此,如果有必要,必須允許假定有一種全新的媒介

『假設波動假說解釋了所有的事實,那麼我們需要決定它是否能因此證明了波動以太的存在;儘管這一假設目前還不是嚴格準確的。我們不能百分之百肯定沒有其他的假設能解釋這些事實。人們承認牛頓的微粒假說在干涉現象中已不適用;且目前還沒有其他對手。儘管如此,在所有這些假設中,若能找到一些一些附帶的證據,來做為所假定的以太間接的確證,也是非常好的 ... 有些假說假設了物體的微小結構和運作。從此情況的性質來看,這些假設永遠無法用直接的方法加以證明。它們唯一的優點是適合表達這些現象。它們典型的虛構。』——(《邏輯》,亞歷山大·貝恩法學博士著,第二部分,第 133 頁,"Logic" by Alexander Bain, LL.D.)

以太,這個假設性多變者 (Proteus),是現代科學的「典型虛構」之一—儘管長期以來人們接受它—是我們稱之為「原初質」(梵語 : 阿卡莎 Akasa) 的低等「原則」之一, 是古代所「夢想」的事物之一,現在又成為現代科學的夢想。在所有現存的古代哲學家推測中,這項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大膽的。然而,對於神秘主義者來說,以太原初質都是現實存在的。簡單地說,以太星光界流體,而原初質阿卡莎,是神聖思想載體

在現代語言中,「神聖思想」更應該被稱為「宇宙理念」—即「精神」;而「原初質」應被稱為「宇宙基質」,即「物質」。這些作為存在的阿爾法 (Alpha)和歐米茄(Omega),只是一個「絕對存在」的兩個方面。在古代,人們從來沒有提到過後者,甚至也沒有提到過它的任何名字,而只是寓言性的描述。在最古老的雅利安民族的印度教徒中,其知識分子階層所進行的崇拜,從來就不是 (像希臘人那樣) 狂熱的敬拜著奇妙的形體和藝術,後來導致了神的擬人化。但是當希臘哲學家在崇拜形體時,只有印度教聖人『體悟到世俗之美與永恆真理的真正關係』—在任何時候的每個民族中,未受過教育的人不會理解這兩者。

即使現在他們也不明白。「神-理念」的進化與人類自身的智力進化同步進行。的確,一個時代的宗教精神所能達到的最高尚的理想,到了隨後的時代裡,在哲學頭腦中只形成一幅粗俗的漫畫。 哲學家們自己必須受啓蒙以進入感知的奧秘,然後才能理解古人對於這個最形而上的問題的正確看法。否則—若沒受過這種啟蒙—對於每個思想家來說,都會有一個「你應該走這麼遠,且不能超過此地步」,這是由他的智力所描繪的,如此清晰無誤;就像任何一個民族或種族在其週期中,遵循著業力法則而取得的進步一樣 。若未受過啟蒙,當代宗教思想的理想必須永遠被剪下翅膀,不能展翅高飛;對於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思想家,甚至是自由思想家來說,它們只是各自環境和時代的結果和自然產物。兩者的理念都只是其性情的必然結果,都是一個民族在其集體上,所達到的智力進步階段的結果。因此,如前所述,現代 (西方) 形而上學的最高境界遠未達到真理。目前,許多不可知論者對於「第一因」 存在與否的猜測,並不比隱晦的唯物主義好多少—只有術語的使用上不同的。即使像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先生這樣偉大的思想家,他偶爾談及「不可知」時的觀點,表明了他受唯物主義思想的致命影響;這種像致命的熱風一樣,已經枯萎並摧毀了當前所有本體論的推測。*

【*例如,當他說「第一因」—不可知者—是一種「通過現象顯化的力量」和一種「無限永恆的能量」(?)時,很明顯的他只理解到存在之謎的物質方面—宇宙基質能量而已。「宇宙理念」作為「遍一實在」的一個面向,是與其永恆共存的—(至於它的本體,在這偉大思想家的頭腦中似乎是不存在的) - 然而卻被他完全忽略不考慮。毫無疑問,這種片面處理問題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方將意識視為次要的這個有害做法,或者把它看作是分子運動的一種「副產品」。】

第四種族的早期開始,人們只崇拜「精神」且奧秘被顯露出來,一直到希臘藝術的鼎盛時期、以及基督教誕生之初—只有希臘人才敢公然為這「未知神」築一座祭壇。聖保羅向雅典人宣告這個「未知的」、被他們無知地崇拜的神,就是他所宣告的真;然而無論他心中有何深刻想法—那個不是「耶和華」(見《至聖所》),也不是「世界和萬物的創造者」。 因為它不是「以色列的神」,而是古代和現代泛神論者的「未知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使徒行傳》 xviii., 23-4)。

神聖思想需要透過宇宙基質的無數顯化,才能被定義或解釋其意義;在這些顯化中,有些人能精神上的感知到神聖思想。或許把它定義為未知神、抽象的、非人格的、無性別的,並且必須被置於每一個宇宙起源及其後續演化的根源上,但說了這些就等於什麼也沒說。這就像試圖用一個先驗的條件方程來求一個集合的真值,而手頭上卻只有一些未知數來推導它們。它的位置能在古老的原始符號圖中找到的,如文中所示,它在圖中是以無限的黑暗所描繪,在這個基礎上出現了第一個白色中心點—因此,它象徵著同時間和同永恆的「精神-物質」出現於現象世界中,是在它第一次分化之前。當「一變成二」後,它才可以被稱為精神物質。「精神」可以指意識的每一種表現形式,不管是映像還是直接的,又或者指「無意識目的性」的顯化 (採用西方哲學中使用的一種現代表達),其證據就是「生命原則」、以及大自然服從於一系列不可改變的宏偉法則。「物質」在其最純粹抽象應被視為客體的存在,是一種自我存在的根基,而其七重顯化的分化構成了客體實在,存在於有意識存在各個階段的現象之下。在宇宙沈睡期時,宇宙理念是不存在的;而宇宙基質的各種分化狀態則被重新分解回最初狀態,即抽象的潛在客體性。

宇宙理念 (「普遍心靈」) 的重新覺醒開啟了顯化期的衝動,這同時且並行於宇宙基質從其未分化的沈睡狀態中首次出現,且後者作為前者的顯化期載體。於是,絕對智慧在其理念中映射了自身;並透過一個超越人類意識而無法理解的先驗過程,由此產生了宇宙能量 (宇宙電,Fohat)。宇宙電顫動於惰性基質的胸懷中,促使它活躍起來,並引導它自己在宇宙意識所有七個層面上的主要分化。因此有「七原初物質」(它們現在如此被稱呼),而雅利安古人稱它們為「七物質」(Prakriti),或「七性質」,各自作為「相對」同質性的基礎,其在異質性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在宇宙的進化過程中),分化成驚人的複雜性,如知覺層面上的現象所呈現的那樣。「相對」一詞的使用是有目的;這樣的一個過程,導致未分化的宇宙基質的最初分離,形成了進化的七個基礎,而這迫使我們把每一個層面的原質 (Protyle) *看成只是基質所呈現的一個中介階段,存在於它從抽象過渡到完全客體存在的過程中。

【*原質 (Protyle) 一詞是由著名的化學家克魯克斯 (Crookes) 先生提出的,他起了這個名字來指「前物質」,也稱呼它為原初和純粹的同質基質,被科學懷疑是原子的最終組成,即使它的存在還沒被發現。但是,原初物質最初分離成原子和分子的過程,是在原質的進化之後才發生的。克魯克斯正在尋找的是後者,而最近發現了它存在於我們層面的可能性。】

宇宙理念據說在沈睡期時是不存在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人、也沒有事物來感知它的影響。若沒有通過物質的載體,就不可能有任何的顯化,不論是有意識、半意識,或甚至「無意識目的性」;也就是說,在我們這個層面上,人的意識是在其正常狀態下,無法超越所謂的先驗形而上學;而精神在這個層面上,只有通過某種分子聚合或結構,才能在個體或潛意識主觀存在的洪流中湧現出來。且由於存在於知覺之外的物質只是一種抽象,因而「絕對者」的這兩個方面—宇宙基質宇宙理念—是相互依存的。為了避免混淆和誤解,物質 (Matter) 一詞應嚴格準確地指可感知對象的集合,而基質 (Substance) 是指本體;因為既然我們層面上的現象是感知的自我所創造的—即它自身主觀性的修改—所有「代表感知對象集合的物質狀態」對於我們這個層面的孩子們來說,只能有一個相對的和純粹現象的存在。正如現代唯心論者所說,主體客體的共同作用產生了感知客體或稱現象。但這並足以得到結論說,相同的情況會發生在所有其他層面上;主客體在它們的七個分化層面上的合作,導致了現象的七重集合,而這些現象本身同樣是不存在的,雖然對於其中經驗的實體們來說是具體的實在;好比說我們周圍的岩石和河流,從物理學家的觀點來看是真實的,但從形而上學家的觀點來看,它們是感官的虛幻幻覺。這麼說或這麼想是錯誤的。從最高形而上學的觀點來看,整個宇宙包括眾神都是一種幻覺;但是,他的幻覺在每一個意識層面上是不同的,他本身就是一個幻覺;而我們沒有權利將自我的感知能力的可能性質進行教條化,比如說,在第六層面上的狀況;就像對於螞蟻的意識模式,我們沒有權利將自己的感知等同於它們的感知,或者為它們定個標準。當我們生活在三維世界的層面上時,意識*之外的純粹客體對我們來說是未知的;我們只知道它在感知的自我中所激發的心智狀態。而且,只要主體客體的對比持續下去 —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繼續只享受我們的五種感官、而不知道如何將我們感知一切的自我 (本體) 從這些感官的束縛中分離出來—那麼人格自我就不可能突破障礙,這障礙將它與對事物本身(或稱基質)的知識分開。這個自我在一個增加主體性的弧中發展時,必須將每一個層面上的經驗耗盡。但直到這個單元被融入「一切」後,無論是在這個還是任何其他層面上,且主體客體都同樣地消失在涅槃狀態的絕對否定中(同樣的,只在我們的層面上才視為否定),此時才到達到全知的頂峰—是對於內在事物的知識;更使人敬畏的謎題答案即將揭曉,而在這之前,即使是最高的禪那主也必須在沈默和無知中鞠躬—是關於吠壇多所謂的「梵」的不可言說奧秘。

【*宇宙理念集中於一個原則或載體,而成為個體自我的意識。它的顯化隨著載體的程度而不同,例如,通過所謂的心靈(Manas) 而以「心智意識」的形式出現;而通過菩提更精微分化的物質 (第六種物質狀態),並以心靈的經驗為其基礎,從而作為精神性直覺之流。】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所有試圖對這一無法認識的原則起名字的人,只不過是在貶低它。即使是談論宇宙理念—除了它的現象方面—也像是試圖把原初混沌用瓶子來裝,或者給「永恆」貼上一個印刷的標籤。

那麼,煉金術所談論的神秘物體、且在各個時代都成為哲學思辨主題的「原初質」是甚麼 ? 它最後會是什麼,即使是在現象分化之前 ? 即使「那」在顯化的大自然中是「一切」,對我們的感官來說什麼也沒有。在每一個宇宙起源論中,它都以不同的名字被提到,也被每一種哲學提及;而且直到今天,它被展示為大自然中永遠逃離手掌的多變者(Proteus)。我們觸摸它卻感覺不到它;我們看著它卻沒看到它;我們呼吸著它卻沒有察覺它;我們聽到和聞到它,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因為它存在於每一個分子中,而我們在自己的幻覺和無知中,我們將其任何一種狀態視為物質,或者把它想象成一種感覺、一種思想、一種情感 ... 簡而言之,它是所有可能現象的載體,無論是身體上的、心智上的還是心靈感應上的。它於各初開啓了顯化的週期,無論是在《創世紀》的開頭幾句中,如同在迦勒底宇宙起源論中那樣;或在印度的《往世書》裡、在埃及的《死者之書》裡。它被稱為「混沌」以及水面,是由誕生於未知者精神所孕育,無論它的名字是什麼。(見《混沌,神,太陽系》)

相較於泰勒斯(Thales)或約伯(Job),印度神聖經典的作者們更為深入地探究事物的起源,因為他們說:

『「智能」 (《往世書》中稱為「普遍心靈」 MAHAT) 關聯於「無知」( 自在主 Iswar,作為一種人格化的神),並伴隨著其投射性力量,其中以惰性 (tamas,無知覺性)為主導,這產生了以太— 從以太產生空氣;從空氣產生熱;從熱產生水;從水產生土和「其上面的一切」。』『從「這個」,也就是從這同一個「本體」,產生了以太。』《吠陀》如此說說。(《鷓鴣氏奧義書》II.1)

這個以太是從「與無知相關聯」的智能所產生的散發物的第四層次,因此很明顯,這並非希臘人和拉丁人所崇拜的高等原則,即稱為「父親全能以太」和「偉大以太」的神性實體集合。古人在整體上對於以太的不同力量做出七級分化、無數細分和差異,包含了我們科學所熟悉的其外圍效應, 還有「無法量測的基質」,這是曾被認可而現在又被否定的「空間以太」;對於每一個知識的分支來說,它一直是一個令人煩惱的謎。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學家和符號學家,當他們看到同一宗教體系中的同一神性實體,一方面被贊頌、而另一方面又被貶低時,會對於不可理解情況感到困惑,因而往往會犯下最可笑的錯誤。教會在她早期的每一個錯誤的解釋中,都像岩石一樣堅固,使以太成為她撒旦軍團的住所。*「墮落」天使的整個階層就在那裡; 博須埃(Bossuet) 稱為「世界承載者」(cosmocratores);特土良(Tertullian)稱為「世界維持者」(Mundi Tenentes);還有「世界支配者」(Mundi Domini),或者稱為「支配者」,或者 「彎曲的」(Curbati) 等等,這些使星星和天體們在其軌道運行—這些是惡魔 !

【*因為教會就是如此解釋《以弗所書》第六章第 12 節 :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肉的戰鬥,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在高處、屬靈氣的邪惡戰鬥。』更進一步,聖保羅提到了「邪惡」靈體 (英文文本中的「wickedness」)在空氣中傳播 (「Spiritualia nequitiae coelestibus」),而拉丁文本給這些「邪惡」靈體、無辜的「元素精靈」取了不同的名字。但在這次教會是對的,儘管錯把稱他們稱為惡魔。星光界流體或稱低等以太了充滿有意識、半意識和無意識的實體;而教會能對它們掌控的力量比對看不見的微生物或蚊子更少。】

以太(它本身就是宇宙七原則之一)的七種狀態之間的區別,可以分別從瑣羅亞斯德(Zoroaster)和普塞洛斯(Psellus)的禁令中看出;儘管古人以太普遍的。前者說 : 『只有在它沒有形體或形狀(absque forma et figura)的時候才去請教它。』意思是沒有火焰或燃燒的煤炭。『當它有一個形體時—不要去理會它,』普塞洛斯教導道 : 『但當它是無形體的,服從它,因為它是神聖的火,它將揭示你的一切將是真實的。』* 這證明以太本身就是阿卡莎的一個方面,它也有幾個方面或「原則」。

【* 勘誤表十六 《瑣羅亞斯德的神諭》 "Effatum" XVI. "Oracles of Zoroaster"】

古代所有的民族都對於以太不可估量的方面和力量上進行神化。維吉爾朱比特(Jupiter)為「偉大的以太」(Pater omnipotens AEther)*。印度教徒也把它歸為他們的神靈之一;稱為阿卡莎 (Akasa,以太的綜合體)。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s of Clazomenae) 是「同質比例」(Homoiomerian) 哲學體系的作者 ,他堅信所有事物的精神原型、以及它們的元素,都可以在無垠的以太中找到;這是產生它們的地方,它們進化的地方,它們返回的地方—一個神秘的教導。

【*《農事詩》第二卷"Georgica" Book II.】

因此,很明顯,以太的最高綜合方面一旦被擬人化,就產生了人格創造神的第一個想法。對於哲學性的印度教徒來說,這些元素是「惰性」 (Tamas),即,『未被智能啟發;它們掩蓋智能。』

我們現在要把關於「原初混沌」和「根-原則」神秘意義的問題解釋清楚,並說明它們在古代哲學中是如何與阿卡莎幻覺(Maya)關聯在一起;阿卡莎被錯誤翻譯的以太,而「自在主」 (Ishwara) 是其男性面向。我們將進一步討論智能的「原則」,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不可見的非物質屬性,存在於「從原初混沌中產生」的可見和物質性元素中。

因為,在《揭開伊西斯的面紗》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原初混沌不就是以太嗎 ?』不是現代的以太 (Ether);不是現在所認識的那樣,而是在摩西很久以前的古代哲學家所認識的以太 (AEther) : 它以其所有的神秘和深奧的特性,於其自身中包含著普遍創造的萌芽。「上層的」以太或稱阿卡莎,是天上的處女,是所有出現的形體和存在物的母親;一旦她被神聖精神所「受孕」, 她的懷裡將誕生物質生命力量行動以太是印度教徒的阿底提 (Aditi),且它是阿卡莎 (Akasa)。至今對於電學、磁學、熱學、光學和化學作用的瞭解仍然很少,因而新的事實不斷拓寬我們的知識面。誰知道這個千變萬化的巨人—以太—的力量到哪裡去了呢 ? 還是它神秘的起源在何處 ? 我們的意思是,是誰拒絕了在其中運作的精神,且從中進化出所有可見的形體 ?

若要展示世界上所有的宇宙起源的傳說,是建立古人在這些科學的知識基礎上的話,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這些科學在我們的時代已聯合起來支持進化論。而進一步的研究可能表明,這些古人對進化本身的事實瞭解的比我們更多,包括物質和精神方面。『對於古代哲學家來說,進化論是一個普遍的定理,是一個包含了「整體」的學說,且是一個確立的原則;而我們的現代進化論者僅僅能夠向我們提供思辨性的理論;給出特殊的、或近乎完全否定的定理。代表著我們現代智慧的人,沒有必要僅僅因為摩西模糊的措辭在很久以後,與「精確科學」的明確解釋相衝突,因而結束此問題的辯論,或假裝已經解決。』(《揭開伊西斯的面紗》)

如果你轉向《摩奴法典(或條例)》,你會發現所有這些思想的原型。其原始的形式大多數已遺失(對西方世界而言),而又因後來的篡改和添加而毀損;然而,他們保留了足夠的古老精神來顯示其特徵。『那自我存在的主(毗瑟奴、那羅延等),去除黑暗」變得顯化,並『希望從他的本質中產生存在,在最初只創造了水。他在其中播下種子 ... 那變成了一個金。』(6、7、8、9 節)這位自我存在的主從何而來 ? 它被稱為「這」,且被提到為『黑暗,不可感知,沒有明確的性質,無法發現,彷彿完全在睡眠中。』 (5 節) 他在那個裡住了整整一個神聖年後,那個『在世界中被稱為梵天』的人把那個一分為二,其上部分形成了天上層面,下部分形成了塵世, 而中間形成了天空和「水的永恆之所」。 (12,13)

但是就在這些經文之後,有一些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東西,因為它完全證實了我們密傳的教導。從 14 節到 36 節,給出的進化順序是按照神秘哲學所描述的。這不能輕易否認。就連維拉斯瓦明 (Viraswamin) 的兒子米哈提提(Medhatithi)也幫助我們用他的話來闡明真相;他是《摩奴法典評論》(the Manubhasya) 的作者,且根據西方東方學家的說法,他活躍於公元 1000 年。他表現出自己不願意給出更多的內容,因為他所知道的真理不能被世俗之人玷汙;又或者他是真的很困惑。儘管如此,他已足夠清楚的說明人與大自然的七重原則。

讓我們從《法令》或《法則》第一章看到,在自我存在之主之後,未知「黑暗」未顯化邏各斯在金中顯化出來。它來自這個「蛋」,來自——

(11) 那是均質 (未分化) 的起因、永恆的,既存在**也不存在,從「它」由產生了那個在世界上被稱為梵天的男性......

在這裡我們發現,如同在所有真正的哲學體系中,即使是「蛋」或 (或)、無邊的無限性,都被稱為「它」;*而梵天是唯一的最初單元,被稱為男性的神,即使其結果實的原則。這是⓵或 10 (十) 。在只有在七重層面我們世界的層面上,它才被稱為梵天;而在實在領域中的統一十重層面上,這個男性梵天是一個幻象。

【* 即畢達哥拉斯三角形的理想頂點:見第二卷《十字與圓圈》和《最早的十字象徵》。】

(14) 『他從本體 (atmanah) 中創造了心靈, (1) 這既存在也不存在;(2)而從心靈創造自我主義 (自我意識) 之統治者;(3)是。』

(1) 心靈就是心智 (Manas)。評論家米哈提提在這裡正確地觀察到,其順序應該是相反的, 並表明這已被篡改和重新排列;因為心靈 (Manas) 是源於普遍自我意識(Ahamkara) 才對,如同微觀宇宙中的心靈源自「普遍心靈」( Mahat) 或稱「大菩提」 (Maha-Buddhi,在人之中是菩提)。因為心靈是雙重的,正如科爾布魯克 (Colebrooke) 所展示和翻譯的那樣 : 『同時為感官和行動服務,是一種具親和性的器官,並與其餘的是同源。』「其餘的」在這裡指的意思是,心靈作為我們的第五個原則 ( 稱為第五是因為身體被稱為第一,然而這與真正的具哲學性順序相反)*,它與「阿特曼-菩提」和低等的四個原則具有親和力。因而我們的教導是:心靈跟隨「阿特曼-菩提」到天界狀態 (Devachan),而低等的 (渣滓,殘餘) 心靈與欲體(Kama rupa )一起留在靈薄 (Limbus),或稱欲界 (Kama-loka),即「空殼」的住所。

【*見科克·伯內爾 (A. Coke Burnell) 的譯文,由愛德華·W·霍普金斯 (Ed. W. Hopkins) 博士編輯。】

(2) 這就是心靈的涵義,它「存在,也不存在。』

(3) 米哈提提將其翻譯為「意識到自我的人」,或稱「自我」(Ego),而不是像東方學家那樣翻成「統治者」。他們如此翻譯第 16 節 : 『他還製造了這六個微妙的部分 (即偉大的自我和五個感官器官) 具有無盡的光輝,並進入本體元素 (Atmamatrasu) 創造了所有生物』

根據米哈提提的說法,「本體元素」應該讀作 matra-Chit 而不是Atmamatrasu , 因而是:——

『他滲透了那六個微妙部分,有著無盡光輝,並透過本體元素創造了所有的存在。』

後一種解讀一定是正確的,因為他稱的「本體」就是我們所說的「阿特曼」,因此構成了第七個原則,即「六者」的綜合。這也是《摩奴法典》的編輯的觀點,他似乎比《摩奴法典》的譯者、已故的伯內爾博士更直觀地深入到其哲學精神之中。因為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牯拉伽 (Kulluka) 的文本和米哈提提的注釋。他不認為這是精微元素 (tanmatra)、或牯拉伽的「本體元素」(atmamatrasu),而將這些原則應用到宇宙的「本體」:『這六種似乎更像是心靈加上以太、空氣、火、水、土等五種原則』; 『他把這六種元素中的五種與精神元素(第七種)結合起來, (從而) 創造了所有現存的事物;』因此,「本體元素」(atmamatra) 是精神性原子,而不是他自身基本的、不映像的元素。 因此,他糾正了詩句的翻譯—『17. 由於「這一個」的身體形式的精微元素依賴於這六個,所以智者稱他的形體為「身體」(carira 或 sharira)—且他說「元素」在這裡的意思是指部分或部件(或原則),這在第 19 節得到了證實, 這節說:——

『19. 這個非永恆的(宇宙)於是從永恆中產生,是通過那七個非常輝煌的原則 (purusha) 的形體的精微元素而產生。』

根據米哈提提的評論,編輯者評論說 : 『這意指五元素加上心靈和自我意識*』;而如前所述,『精微元素意指形體的五部分(或原則)。』因為第 20 節指出,當提到這些 (五元素,或「形體的五部分」( 形體加上心靈和自我意識) 時,它們構成了「七個原則」 (purusha) ,在《往世書》中稱為「七性質 」 (Prakritis) 。

【* 「自我意識」(Ahamkara) 是普遍的自我意識,與心靈一樣具有三重面項。因為這個「我」的概念,或者稱一個人的「自我」,要麼是「悅性」( sattwa,純淨寧靜),要麼是作為「激性」(rajas,活躍的) 出現,要麼維持「惰性」(tamas)在黑暗中「停滯的」。它屬於天上層面塵世,並具有這兩種屬性。】

此外,這「五種元素」或「五部分」在第 27 節中被稱為『具原子性可毀滅的部分』—因此『不同於正理派(nyaya)的原子。』

這個創造性的梵天從世界蛋或金蛋中產生,並在他自己裡面結合了男性和女性的原則。簡而言之,他等同於所有的創造力「原始話語」 (Protologoi)。然而,不能說梵天狄俄尼索斯那樣:『原初的两叉三角形,巴奇恩(Baccheion),哈纳卡塔(Hanakta),哈格里昂(Hagrion) ,是隱藏者的男性,有两只角的双形。』—月亮耶和華—確實是巴克斯 (Bacchus),而大衛在他約櫃裡的象徵前裸身跳舞—因為以從未有人以梵天的名義和榮譽設立的放縱酒神節。所有這些公開崇拜都是外傳教義,而偉大的普遍象徵被普遍的扭曲,就像克里希那(Krishna)的象徵現在被孟買巴拉巴查里亞斯 (Vallabacharyas)所扭曲一樣, 後者是嬰兒的追隨者。但是這些受歡迎的神靈是真正的嗎? 它們是七重創造 (包括人類) 的頂點和綜合體嗎 ? 從來就不是 ! 每一個都是神聖意識的七級階梯中的一級,是基督教所謂的異教徒。因為據說「無限」(Ain-Soph) 也通過耶和華**之名的七字母來顯化,他的信徒稱為「臨在的七天使」—他的七個原則;這是在耶和華已經篡奪了「未知無限性」的地位後。然而,它們幾乎每一個學派中都被提到。在純粹的數論哲學中,普遍心靈 (mahat)、自我意識 (ahamkara) 和五精微元素被稱為「七性質」,從「大菩提」( Maha-Buddhi ) 或稱普遍心靈往下至「土」。(見"數論頌III" 和評論,Sankhya Karika III )。

然而,無論以斯拉 (Ezra) 最初的埃洛希姆 (Elohistic) 版本如何被拉比的目的而扭曲;不管希伯來書卷中的密傳含義有時多令人厭惡,遠遠超過了它表面的面紗斗篷*—一旦耶和華的部分被刪除,摩西書中將充滿了純粹的神秘和無價的知識, 特別是在前六章。

【*參見《至聖所》。】

若一個人在卡巴拉的幫助下閱讀它,將會發現一座無與倫比的神秘真理聖殿,一口深藏的美麗之井隱藏在一個結構下;儘管其可見的建築有著明顯的對稱性,無法承受冷酷理性的批判,也無法透漏它的古老性,因為它屬於所有的時代。《往世書》和《聖經》的外傳寓言所蘊含的智慧,比世界文學中所有外傳的事實和科學所蘊含的智慧還要多;其蘊含的真正神秘科學,比所有學院中確切知識還多。或者,用更直白、更有力的語言來說,外傳的《往世書》和《摩西五經》的某些部分既有密傳的智慧, 也有胡說八道和刻意設計的孩子氣幻想;這發生於當一個人面對這偉大教條主義宗教時,只閱讀其殘忍的字面解釋;尤其是教派的。

任何人試試閱讀《創世紀》第一章的第一節,並對其進行反思。在那裡,「神」對另一個「神靈」發號施令,後者執行他的命令—甚至在詹姆斯一世授權版本謹慎的英語新教譯本中也是如此。

『在起初,』希伯來語沒有詞語來表達「萬古」*的概念,「神」創造了;後者是「無形體且虛空」的,而前者實際上不是,而是「深淵」,即混沌,而表面籠罩著黑暗。†

【*基督教神學家將「萬古」一詞解釋為「永遠」,這在希伯來語中並不存在—無論是作為一個單詞還是含意。勒克勒克 (Le Clerc) 說,「萬古」 (Oulam) 這個詞引入的只是一個不知道開始或結束的時間。它並不意味著「無限的永續」,而永遠一詞在《舊約》中只表示「很長一段時間」。「萬古」一詞在《往世書》中的意義也不同於基督教的。因為在《毗瑟奴《往世書》》中有明確的表述,「萬古」和「不朽」只意味著「存在到的盡頭」。 (第二卷第八章) 】

【†俄耳甫斯的神譜具有純粹東方和印度的精神。在它經歷連續的轉變後,現在已與古代宇宙起源論的精神遙遠分開;這點甚至可以從與赫西俄德神譜的比較中看出。然而,真正的雅利安印度教徒的精神在赫西奧德和俄耳甫斯神譜中到處出現。(參見詹姆斯·達梅斯特(James Darmesteter)在他的《東方散文》(“Essais Orientaux”)一書中所寫的傑出作品《亞利安宇宙生成論》("Cosmogonies Aryennes") 因此,希臘最初對於混沌概念是源自秘密智慧宗教。因而在赫西奧德中,混沌是無窮的、無限的、無盡的、在延續上是無始無終的,是一種抽象,同時也是一種可見的臨在。充滿黑暗的「空間」,是處於宇宙前狀態的原初物質。因為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從詞源學的意義上來說,混沌就是空間;而在我們的哲學中,空間是那永遠不可見的不可知的神。

精神水域的表面上移動』(第 2 節),水域即「無限空間深淵」。而這「精神」就是那羅延或者毗瑟奴

『神說,要有天空 ...』(第 6 節),而這第二個「神」順從且『就出天空』(第7 節)。『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但後者根本不意味著光,而是意味著在卡巴拉中雌雄同體的「亞當卡蒙」或王冠 (精神性的光),因為他們是一體的; 或者根據迦勒底的《數字書》,它是次級天使,而最初的是埃洛希姆 (Elohim),是進行「塑造」的神靈集合體。這些命令是發給誰的呢 ? 而又是誰在發號施令呢 ? 那發號命令的是永恆的法則,而服從的是埃洛希姆,即與 x 作用或在其中作用的已知量,或是未知量的系數,即「遍一力量」的各個不同力量。所有這些都是神秘主義的內容,且可以在古詩節中找到。不管我們將這些「力量們」稱為禪那主,還是像聖約翰(St. John) 所稱的座天使 (Ophanim) 都可以。

迦勒底的《數字書》中說道 : 『那遍一的光是永遠存在的,而對於人類來說,它是黑暗。』從遍一的光會週期性地產生能量,而這映像在「深淵」或「混沌」,後者產生未來世界的倉庫,且一旦它覺醒,將激起潛在力量並使之產生結果,而這些力量是永遠存在其中的永恆潛力。接著梵天就重新覺醒—是共同永恆的力量—於是一個新的宇宙出現了...

在卡巴主義的《創造之書》(“Sepher Jezireh”) 中,作者顯然重復了摩奴的話。在書中,「神聖基質」被描繪為在永恆、無限和絕對中獨立存在的;並從自己裡面發出「精神」。*『活躍精神遍一的,「它」的名是受祝福的,並永遠活著 ! 聲音精神和話語,這就是神聖精神;』†而這就是卡巴拉主義的抽象三位一體,後來被基督教神父們如此魯莽的擬人化。從這三重的「一」放射出整個太陽系。首先從散發出,或「空氣」(父親),即創造性元素;然後是數字,「水」(母親),誕生於空氣;而「以太」或「火」則完整了神秘的四,「阿爾巴-伊爾」(Arba-il)。‡『當隱藏者中的隱藏者想要顯露自己的時候,他首先做了一個點 (原初點,或第一個質點,空氣,或聖靈),形成一個神聖的形狀(十個質點, 或天上人),並用一件華麗的衣服蓋住它,那就是世界。』§

【*顯化的精神絕對的神聖的精神與絕對神聖基質是一體的:原初質在本質上是一體的。因此,宇宙理念宇宙基質在其原初性質上也是一體的。】

【†《創造之書》"Sepher Jezireh," chap. 1, Mishna ix.】

【‡同上。亞伯拉罕 (Abram) 就是從阿爾巴 (Arba) 衍變來的。】

【§《光輝之書》I., 2a.】

使風成為他的信使,讓炙熱的成為他的僕人,』《創造之書》如此說道,並展示了神話中後來被歷史化的元素們*的宇宙特徵,以及說明了精神滲透於太陽系中的每一個原子中。

【*《創造之書》(“Sepher Jezireh”,Mishna ix., 10) 保羅在《使徒行傳》的每一處,都把不可見的太陽系存在物稱為「元素們」。(見希臘文本。) 但現在元素們被矮化並限制在原子中,而目前對此還一無所知,它們只是「必要的產物」,就像以太一樣—如同我們在《揭開伊希斯的面紗》中所說的那樣。『可憐的原初元素早已被放逐,而我們雄心勃勃的物理學家們在面對 60 多種奇特基本物質的雛形中,彼此競爭誰能再添加一種。』與此同時,現代化學中關於術語的戰爭也在激烈進行。根據柏拉圖的觀點,我們無權稱這些基質為「化學元素」,因為它們不是『宇宙賴以形成的、自我存在本質的原初原則』。對於「元素」一詞相聯繫的思想, 「古希臘哲學」表達的已經足夠好了,但是現代科學拒絕了它們;因為,正如克魯克斯 (Crookes) 教授所說,『它們是不幸的術語,』且實驗性科學『除了它能看見、聞到或嘗到的東西之外,將不會去處理任何一種本質。它把其他留給形而上學家 ... 』我們仍必須感激,即使只有這一點。】

有一些人將這個「原初質」稱為「混沌」:「那」在原初水域 (或混沌) 上沈思,而當原初質被「那」精神所受孕時,柏拉圖和畢達哥拉斯學派把它命名為「世界的靈魂」。卡巴拉主義者說,沈思的原則正是通過在其中的映像,而創造了一個可見的、顯化的宇宙的幻像。在「映像」之前是混沌,而在「映像」之後是以太;它仍然是遍及所有空間和事物的神。它是事物中不可見、不可估量的精神;也是那不可見、但又可處的液體,從健康磁化者的手指中輻射出來,因為它是生命電,生命本身。它被梅爾維爾侯爵 (Mirville) 嘲笑為「朦朧的全能者」,至今仍被施法者和神秘主義者稱為「活躍之」;每一個印度教徒在黎明時分練習某種冥想,會知道它的效果。*它是「光的精神」和「磁鐵」(Magnes)。正如一位對手所真實表達的那樣,「偉大」(Magus) 和「磁鐵」(magnes) 是同一樹幹上長出的兩根樹枝,而產生了相同的結果。在這個「活躍之火」的稱謂中,我們也許還能找到《阿維斯陀》中一句令人費解的話的意思 : 『有一個火,它給我們關於未來的知識。科學和親切的語言。』即能使女先知、敏感者、甚至一些演說家身上發展出非凡的口才。

【*關於這個主題,在《揭開伊希斯的面紗》中我們對它的描述是 : 『是古人的「混沌」、羅亞斯德教的神聖之火,或者帕西人的「勝利之火」(Atash-Behram);赫爾墨斯之火,古代德國人的聖艾爾摩 (Elmes) 之火之火;庫柏勒 (Cybele) 的閃電; 阿波羅的燃燒火炬;的祭壇上火焰;雅典衛城女灶神不滅的火;普魯托 (Pluto) 頭盔的火焰;在狄奧斯庫洛伊 (Dioscuri)兄弟的帽子上、在戈耳工 (Gorgon)的頭上,在帕拉斯(Pallas)的頭盔上、在墨丘利 (Mercury) 的杖上,它是那燦爛的火花;是埃及的「普塔-拉」(Phtha-Ra);保薩尼亞斯(Pausanias) 稱為希臘的「下降宙斯」 (Zeus Cataibates);是五旬節的火舌;摩西燃燒的荊棘;《出埃及記》的火柱、亞伯蘭 (Abram) 的「燃燈」、「無底坑」的永恆之火;德爾菲神諭的蒸汽;薔薇十字會的恆星光;印度開悟者的阿卡莎 (AKASA);艾利馮斯·李維星光界流體;是磁學家的「神經-氣場」和流體;賴欣巴哈 (Reichenbach) 的 「歐的」(od);瑟里 (Thury) 的心靈感應力量 (Psychod);考克斯 (Cox) 中士的心靈感應力量和一些博物學家的大氣磁力;流電療法 (galvanism);最後,它也是電—所有這些源自同一個神秘的、無所不在的起因,只是其不同顯化或影響的不同名稱;它是希臘的阿爾奇斯 (Archeus)。』我們現在補充道,它是所有這些並且更多。】

這種「火」在所有的印度教書籍中都有提到,在卡巴主義作品中也是如此。《光輝之書》將其解釋為『在「白頭」(Resha trivrah) 裡隱藏的白色火焰』,它的意志使火熱的液體以 370 道電流流動,往宇宙的各個方向 。它同等於《隱藏奧秘之書》(“Siphrah Dzenioota”) 中 「能跑 370 步的蛇」;當「完美的人」梅塔特隆 (Metatron) 被提升時,即當神性的人住在動物性的人裡面的時候,就變成了三種精神,在我們的神智學用語裡,這就是「阿特曼-菩提-心靈」(Atma-Buddhi-Manas)。 (參閱第二卷的第二部分, 「天上之戰的多重涵義」)

因此,精神或稱宇宙理念,與宇宙基質 (其中一個原則以太) 是一體的,並且包含了聖保羅所謂的眾元素。這些元素們是是被掩蓋的綜合體,代表著禪那主天神質點七天使(Amshaspends)、大天使等等。科學的以太貝羅索斯 (Berosus) 的原初泥 (Ilus),或化學的原質—可以說,構成了一種原始的物質 (相對地),而上面提到的「建造者們」就從這種物質中,按照在神聖思想中永遠為他們描繪的計劃,來塑造宇宙中的各系統。他們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神話」。但我們回答 : 『它們不過是以太和原子們。』後兩者是物質科學的絕對必需品;而「建造者們」也是形而上學的絕對必需品。我們被嘲笑說 : 『你從來沒見過它們。』我們問唯物主義者 : 『你見過以太嗎 ? 你見過你們的原子嗎 ? 又或者,你見過你們所謂的嗎 ? 』 此外,當代西方最偉大的進化論者之一,即達爾文的合作者華萊士 (A. R. Wallace) 先生,在討論到「天擇說」不足以解釋人類的物質形體時, 承認「高等智能體」的指導作用是『是偉大法則的必要組成部分,此法則掌管著物質宇宙。』(《對自然選擇理論的貢獻》”Contributions to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這些「高等智能體」是神秘主義者禪那主

的確,在任何宗教體系中,幾乎沒有神話是真的神話,而是都有歷史科學基礎。波科克 (Pococke) 公正地觀察到 : 『如今,當我們越誤解神話,它就越被證明是童話;而當我們越理解它,它就越被證明是真理。』

有一個最流行、最獨特的觀點 — 發現於所有古老的教學中,關於宇宙進化、我們地球即其所有的產物的最初「創造」,不管是有機的和無機的 (神秘主義者使用這個詞是件奇怪的事)—那就是整個太陽系都來自於神聖思想。這種思想浸染著物質,而物質與遍一實在永遠並存的; 所有的生命和氣息都是從遍一不可變者 (梵=原初質,那永恆的根源)的散發物所進化而來。前者可以說是中心點向內的方面,到達了人類智力所不能達到的領域,且是絕對抽象的;然而,在它作為原初質的面向—萬物永恆之根—的角度來看,它至少讓人對存在的奧秘有了模糊的理解。

『因此,在廟中教導的是,這個精神和物質的可見宇宙不過是理想抽象的具體形象;它是建立在最初神聖理念的模型上。因此,我們的宇宙在萬古中以一種潛在的狀態存在。「中央太陽」是活化這純粹精神宇宙的靈魂,是最高神本身。它不是那建造理念具體形式的「一」,而是最初誕生者;由於它是建立在十二面體的幾何圖形上,*最初誕生者『樂於使用 12,000 年在它的創造中。』後個數字表達於第勒尼亞(Tyrrhenian)的宇宙進化論†,顯示了人類是在六千年創造的。這與埃及 6000 「年」‡的理論一致,也與希伯來的計算一致。但它是它的外傳形式。而秘密的計算則解釋道,「12,000 年和 6,000 年」中的年是「梵天之年」—梵天的一等於4,320,000,000 年。桑楚尼亞松 (Sanchoniathon)§在他的《宇宙起源論》中,宣稱當風 (精神) 迷戀於它自己的原則 (混沌) 時,一種親密的結合就發生了,這種連結被稱為波拖斯 (pothos),而由此而生萬物的種子。而混沌不知道它自己的產物,因為它是無知覺的;但從它與風的擁抱中產生了「泥」(Mot,或 ilus)。||由此產生了創造的孢子和宇宙的產生。

【*柏拉圖:《蒂邁歐篇》】

【† 《蘇達辭典》V. 第勒尼亞 ”Suidas” V. Tyrrhenia.」】

【‡讀者將會明白「年」的意思是「年代」,而不僅僅是農歷 13 個月的週期。】

【§參見菲羅·比布魯斯 (Philo Byblus) 的希臘譯本。】

【||科里:《古老的殘篇》Cory: “Ancient Fragment”】

『「宙斯-贊」 (Zeus-Zen,以太),以及他的妻子們克托尼婭(Chthonia ,混沌大地) 和墨提斯 (Metis ,水);奧西里斯和「伊西斯-勒托」( Isis-Latona) —前者的神也代表以太—是至高神阿蒙 (Amun) 的最初散發物,而阿蒙是原初光源;再次是大地與水之女神;密特拉斯 (Mithras),*石頭所生之神,是男性世俗之火的象徵,或人格化的原初之光,以及密特拉 (Mithra),火女神,同時他的母親和妻子:火的純元素 (主動的或男性的原則) 被視為光和熱,它與土和水結合,或稱物質 (宇宙生成的女性或被動元素) 。密特拉斯波斯世界之山†布爾季 (Bordj) 的兒子,他從那裡閃現出一道光芒四射的光芒。梵天,是火神,和他多產的配偶;印度教的阿格尼 (Agni) 是一位光輝燦爛的神,他的身體發出一千條光輝之流和七條火舌;而一些婆羅門為了紀念他,把一個持續燃燒的火保存到今天;濕婆 (Siva),由印度教徒的世界之山「須彌山」(Meru)所擬人化:這些可怕的火神們,在傳說中據說是從天上層面降臨的,像在火柱中的猶太耶和華一樣,以及其他許多古老的雙性別神靈,都大聲地宣告著他們隱藏的意義。這些雙重神話的涵義,不就是原初創造的心理化學原則嗎 ? 最初進化是精神、力量和物質的三重顯化;在神聖關聯的起點上,被比喻為與水的結合,是電性精神的產物,男性主動原則與女性被動元素的結合,成為他們的地球孩子的父母,宇宙物質,原初質,其靈魂是以太,其影子就是星光界流體 !』(《揭開伊西斯的面紗》)

【* 密特拉 (Mithras) 被波斯人視為「岩石之神」(Theos ekpetros)。】

【†布爾季 (Bordj) 被稱為火山;因此它包含火、岩石、土和水:男性的,或主動的,女性的,或被動的元素。這個神話具有暗示性。】

我們現在談論到的體系碎片,往往被當作荒謬的寓言而被拒絕。儘管如此,就在大洪水淹沒上古時代巨人以及他們的記憶時,神秘科學倖存下來,並保存於秘密教義聖經和其他經文中;而神秘科學仍然掌握著解決世界所有問題的鑰匙

讓我們把這把鑰匙套用於宇宙進化論的稀有殘篇上,儘管被遺忘已久;並嘗試串聯它們四散的部分,來重新建立秘密教義中曾經普遍存在的宇宙進化論。這把鑰匙符合於所有的碎片。每個認真研究古代哲學的人,都會察覺到一切概念之間驚人的相似性—儘管這經常出現於它們外傳的形式中,卻總是能在其隱藏的精神中發現—這並非只是巧合的結果,而且是一種共同的設計的結果:在人類的青年時代,只有一種語言,一種知識, 一種普遍的宗教,那時沒有教堂,沒有信仰,沒有教派,人人都是自己的祭司。而且,如果我們已表明,在那些傳統蓬勃發展、卻被我們所忽視的時代,人類的宗教思想在全球各地以一致的共感發展起來;如此一來很明顯的,無論出生於什麼緯度,在寒冷的北方或炎熱的南方,在東方或西方,這種思想都是由同樣的啓示所啟發的,且人類是在同一棵「知識之樹」的庇護影子下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