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第一詩節

1.『這位永恆的父母 (空間) ,裹著她那永遠不可見的長袍,又一次沈睡了七個萬古 (a) 。』

「父母空間」是所有事物永恆的、永遠存在的起因,是不可理解的絕對神,她的「不可見的長袍」是所有物質和宇宙的神秘根源。空間是我們最容易想象的遍一永恆事物, 它在其抽象中是不可移動的,且不受客體宇宙的存在與否所影響。它沒有維度,在任何意義上,它是自我存在的。精神是來自「那個」的第一個分化,因而是精神物質的無因之因。正如《密傳教義問答》所教導的,它既不是無限的虛空,也不是有條件的充實,而是兩者兼而有之;過去存在,將來也永遠存在。(見序文第 2 頁等)

因此,「長袍」代表未分化宇宙物質的本體。它不是我們所知的物質,而是物質的精神要素,是與空間共同永恆的;甚至在抽象意義上就是空間。「根源本質」也是可見物質中那微妙不可見性質的來源。可以說,它是遍一無限精神靈魂。印度人稱它為原初質 (Mulaprakriti) ,是每一種現象的載體 (Upadhi) 的基礎,無論是物質的、心智的還是心靈感應的現象。它是阿卡莎 (Akasa) 輻射的源頭。

(a) 七個「萬古」是指七個時期 (aeons) 。基督教神學所理解的「萬古」對於亞洲人來說沒有意義,除非它適用於那合一存在;「未來永恆」這個詞也是用詞不當,它只有在未來才是永恆的。這些詞在哲學形而上學中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直到基督教教會的出現才為人所知。這七個萬古是一個顯化期的七個時期,或是顯化期與七個時期相對應的時期,且貫穿於一個「大劫」 (Maha-Kalpa) 或稱「大時代」,即梵天的 100 年,總計311,040,000,000,000年;梵天的一年是由 360 個梵天之「晝」和相同數量的梵天之「夜」組成 (以農歷年 (Chandrayana) 計算);而一個「梵天之晝」,由 4,320,000,000 個凡人年組成。這些「萬古」屬於最秘密的計算,為了得到真正的總數,每個數字必須是 7x (7 的 x 次方);x 根據主體世界或稱真實世界的週期性質而相異;而在客體世界或稱虛幻世界中,關於或代表著每一個從最大到最小不同週期的數量或數字,都必須是7的倍數。這裡的關鍵是不能給出的,因為這裡隱藏著神秘計算的奧秘;若將它用於普通計算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卡巴拉說: 『數字七是神聖奧秘的偉大數字;』而數字十是所有人類知識的偉大數字 (畢達哥拉斯的十元組 (decad) ) ;1,000 是 10 的 3 次方,因此 7,000 也是象徵性的。在《秘密教義》中,數字 4 只在抽象的最高層面上才是男性符號;而在物質的層面上,3 是陽性,4 是陰性:在象徵主義中的第四階段是直立和水平線,而形成物質層面上生成力量的符號。

【在本書第二部第八章中提到《毗瑟奴往世書》 (Vishnu Purana) 中內容:『永生意味著存在直到劫的盡頭。』而譯者威爾遜 (Wilson) 在腳注中寫道:『根據《吠陀經》,這是所有關於眾神的不朽 (或永恆) 性質的理解;他們在普遍溶解結束時消亡 (或稱沈睡期) 。』神秘哲學說:它們不是「消亡」,而是重新被吸收。】

2. 時間不存在,因為它躺在永續的無限懷抱裡睡著了 (a) 。

(a) 當我們穿越永恆的永續時,我們意識的連續狀態所產生的幻覺就是時間;因此時間不存在於沒有意識的地方,此時沒有幻覺可以產生,而是「睡著了」。所謂的「現在」只是一條數學上的線,把我們稱為「未來」的永續一部分和我們稱為「過去」的那一部分分開。塵世上沒有任何事物具有真正的持續時間,因為在十億分之一秒內,沒有任何事物保持不變;我們對「時間」劃分的現實性感覺,被稱之為「現在」,僅來自於瞬間一瞥的殘影,或一瞥的連續殘影,來自於我們感官呈現給我們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從我們稱之為「未來」的理想區域,傳遞到我們稱之為「過去」的記憶區域。同理,我們之所以在瞬間電火花的情況下,體驗到時間持續的感覺,是由於它印在視網膜上模糊而持續的印象。真實的人或物並不僅僅由某一特定時刻所看到的東西組成,而是由它從物質形體的出現、到從塵世上消失的各種變化的情況所組成。正是這些「總和」在「未來」的萬古中存在,並逐漸穿過物質,而在「過去」的萬古中存在。沒有人會說一根掉在海裡的金屬棒,是在離開空氣的時候產生的,而在掉到水裡的時候就不存在了;或者說棒本身只是由它的橫截面構成的,並且金屬棒本身僅由其橫截面組成,並在任何給定時刻,都與分離並同時連接大氣和海洋的數學平面重合。甚至人與事物也是如此,它們從「將變成」掉到「已經是」, 從「將來」掉到「過去」,在我們的感知裡,暫時的「現在」可以說是它們全部自我中的一個橫截面;當它們 (作為物質) 從一個萬古過渡到另一個萬古時,這兩種自我構成了「持續時間」。只有在這個「持續時間」裡,任何事物才有真正的存在,而我們的感官無法在那裡認識它。

3. … 普遍心靈過去不存在,因為沒有阿希 (AH-HI,天上的存在) 來容納 (從而顯化) 它 (a) 。

(a) 心靈是指那些在思想意志感覺分類下的意識狀態總和。在深度睡眠中,物質層面的構思停止,記憶也暫停了;因此,暫時來說,『心靈不存在』,因為自我 (Ego) 在物質層面上用以表現出構思和記憶的器官,已經暫時停止了運作。一個本體若要在任何的存在層面上成為現象,只有通過適當的基礎或載體在該何層面上顯化才行;而在被稱為「沈睡期」的長夜休息中,當所有的存在都被消解時,「普遍心靈」仍然作為心智活動的永久可能性,或者作為抽象絕對的思想,其心靈是具體相對顯化。阿希 (禪那主們) 是精神存在的集體群體,是基督教的天使群體、是埃洛希姆 (Elohim) 和猶太人的「信使們」—是神聖思想或普遍思想和意志顯化的載體。它們是智能力量,在大自然中給予並實施她的「法則」,而它們自己則同樣按照施加於他們的法則行事,但是來自更高的力量;而它們並非是大自然力量的「個人化」,如人們錯誤認為的那樣。因為有這種精神存在的階層,使普遍心靈能通過它們開始行動;這個階層就像一支軍隊、真正的「群體」,一個國家的戰鬥力正是通過它表現出來的, 它是由軍隊、師、旅、團等組成的,每個都有其獨立的個體性或生命、有其有限的行動自由和責任;每一個個體都包含在一個更大的個體中,其自身的利益服從於後者,而每一個個體本身都包含較小的個體。

4. 通往極樂 (解脫*或涅槃) 的七種途徑過去不存在 (a) 。造成痛苦的大原因 (因緣†和幻覺) 過去不存在,因為沒有人去製造和被它們所困 (b) 。

【*中國的涅槃 (Nippang) ;緬甸的涅槃 (Neibban) ;或者在印度解脫 (Moksha) 。】

【†「十二」因緣 (藏語,Ten-brel chug-nyi) 是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一系列原因所產生的結果 (見注釋二) 。】

(a) 有七種「道路」或「途徑」通往非存在的極樂,即絕對存在意識。它們過去不存在,因為宇宙到目前為止是空蕩蕩的,而只存在於神聖思想中。而它是……

(b) 十二因緣,或稱存在的各種起因。每一個都是它前一個因的後果,而前一個因又是它前前一個因的後果;因緣的全部是基於四真諦,這一種特別具有小乘佛教體系特徵的學說*。它們屬於產生功與過的連鎖法則之流的理論,最終使業力得到充分發揮。它是基於偉大的真理,即轉世是可怕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只會給人帶來痛苦、苦難和煩惱;死亡本身並不能把人從苦難中拯救出來,因為死亡只是一扇門,讓人在門檻上 (天界,Devachan) 稍事休息之後,就要通過這扇門進入另一個投生。小乘佛教體系,或稱為「小載具」學派,是非常古老的;而大乘佛教則是較晚期的,起源於佛陀死後。然而,後者的信條與自古以來就包含此類學校的山丘一樣古老,而小乘和大乘學派 (後者是「大載具」) 事實上都教授同樣的教義。「乘」 (載具,梵語,Vahan) 是一個神秘的用語,這兩個「載具」都在反復灌輸,人類可以通過獲得智慧和知識,從而逃脫轉世的痛苦,甚至可以逃脫天界的虛假祝福;而只有獲得智慧知識,才能驅散幻覺無知果實

【*見瓦西里 (Wassilief) 論佛教,97-950 頁。】

幻象是進入一切有限事物的一種元素,因為存在的一切只有一個相對的實在、而不是絕對的實在,因為隱藏的本體對於任何觀察者所呈現的表象,取決於這個人的認知能力。對於野蠻人未受過訓練的眼睛來說,一幅畫一開始是的條紋和塗抹顏色的毫無意義混亂,而受過教育的眼睛立即看到的是一張臉或一幅風景。沒有什麼是永恆的,除了那合一隱藏的絕對存在,它本身就包含著一切實在的本體。從某種程度上說,在每一個層面的存在,甚至到最高的禪那主,都是由一盞魔法燈投射在無色屏幕上的陰影所構成的;但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真實的,因為認知者也是一種映像,使得被認知的事物對他來說就像對他自己一樣真實。無論事物擁有什麼樣的實在性,都必須在它們裡面尋找,且在它們如閃電般穿過物質世界之前或之後。感官工具把物質存在帶到我們的意識領域,但是只要我們使用還使用它們, 我們就不能直接認識這種存在。無論我們的意識在哪個層面上起作用,我們和那個層面的事物,都會暫時是我們唯一的現實。當我們在發展的層階中上升時,我們意識到在曾走過的階段中,將陰影誤認為現實;而自我的上升過程是一系列漸進的覺醒,每一次進步都帶來了這樣一種想法:現在,我們終於達到了「現實」;但只有當我們達到了絕對意識,並將我們自己的意識與之融合時,我們才能擺脫幻象產生的幻覺。

5. 只有黑暗填滿了無邊無際的一切 (a) ,因為父、母和子再次合而為一, 而兒子還未為了新的輪子*和他在輪子上的朝聖之旅而醒來 (b) 。

【*所謂「輪子」是對世界或星球的象徵性表達,這表明古人知道我們的地球是一個旋轉的星球,而不是像一些基督教神父教導的那樣,是一個不動的正方形。「大輪子」是我們存在週期的全部持續時間,或稱「大劫」,即我們特殊的七個行星鏈或七個層面鏈從始至終的運轉;「小輪子」的意思是「輪次」,其中也有七個。】

(a) 一句古老的東方諺語如此說道:『黑暗是「父親—母親」:而他們的兒子是光。』除非光是來自某種源頭,否則它是無法想像的,而這種源頭就是光的起因;在原初光的例子中,這源頭是未知的,儘管理性和邏輯如此強烈要求知道;因此,從智力的角度來看,它被我們稱為「黑暗」。 至於借來的光或稱次級光,無論其來源如何,都只能是暫時幻覺的特徵。因此,黑暗是永恆的基質,而光源在其中出現和消失。在這我們的層面上,沒有任何東西能添加到黑暗中使之成為光明,也沒有任何東西能添加到光明中使之成為黑暗。它們兩個是可以互換的,且從科學上來講,光只是黑暗的一種模式,反之亦然。然而,這兩種現象都具有同樣的本體,照對於科學頭腦來說是絕對的黑暗;對於一般神秘主義者的知覺來說,這是一種灰暗的朦朧;而對於啟蒙者的精神之眼來說,這是絕對的光明。我們在黑暗中辨別光亮的程度取決於我們的視力。對我們來說是光的東西,對某些昆蟲來說是黑暗的,而具有靈視力的眼睛所看到的光照,對一般的眼睛看到的只是黑暗。當整個宇宙都在沈睡中,並回到了它合一原初元素,此時既沒有光亮的中心,也沒有感知光的眼睛,而黑暗必然的充滿了無邊無際的一切。

(b) 「父—母」是根源本性中的男性與女性原則,是在太陽系每個層面上,一切事物所表現出來的對立兩極,在一個不那麼寓言的觀點是精神物質,而其結果是宇宙,或稱兒子。在「梵天之夜」,即在沈睡期期間,客體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回歸到它最初的、永恆的起因,直到在第二天黎明重新出現,如它週期性地出現一樣。永恆的起因 (Karana) 是孤獨的。更明白地說:「永恆的起因」在「梵天之夜」時是孤獨的。前一個客體的宇宙已經溶解在它的一個原初和永恆的原因中, 也就是說,被保存在空間的溶液中,在隨後的顯化期黎明才再次分化和結晶出來。顯化期是梵天新的「白晝」或新的活動的開始,而梵天宇宙的象徵。在密傳的說法中,梵天是「父-母-子」,或同時是精神靈魂身體;每一個都是某一屬性的象徵,而各個屬性或性質都是神聖氣息在其循環分化、內卷化和進化中逐步流出的。在宇宙的實體意義上,它是宇宙、行星鏈和地球;而在純粹精神的意義上,它是未知神行星神靈是二者的兒子,是精神物質的創造物, 是它們的顯化,在「輪子」期間或稱顯化期間來週期性在塵世上出現。 (見第二部分: 《梵天的白晝與黑夜》)

6. 七個崇高的主和七個真理已不復存在 (a) ,而宇宙,這位必然性之子,已沈浸在絕對的完美 (b) (PARANISHPANNA,超涅槃 (Paranirvana) ,藏語 Yong-Grub) 之中,準備被那存在而仍不存在的那個所呼出。過去是「無」 (c)。

(a) 七位崇高的主是七位創造神靈,即禪那主們,對應於希伯來人的埃洛希姆。在基督教神譜中,對應於聖邁克爾 (St. Michael) 、聖蓋伯瑞爾 (St. Gabriel) 和其他屬於同一階層的大天使。例如,在教條主義的拉丁神學中,只有聖邁克爾被允許看守所有的海角和海灣;而在密傳體系中,只有禪那主們才會連續的守望我們行星鏈上的輪次和偉大根種族。此外,據說在每個輪次和每一種族期間,他們都要派他們的菩薩 (Bhodisatvas) 來作為禪那佛 (Dhyani-Buddhas,參見下文) 的人類通信員。在這七個真理和啓示中,或者更確切地說,七個揭示的秘密中,只有四個被交給了我們,因為我們還在第四輪次,且世界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四個佛。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以後會進行更充分的討論。

到目前為止,『只有四種真理四部吠陀』—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如是說。出於同樣的原因,愛任紐 (Irenaeus) 堅持認為四部福音書是必要的。但是,正如在每一輪次開始時的新根種族都必須有它的啓示和啓示者一樣,下一輪次將帶來第五種族,再接著是第六種族,依此類推。

(b) 「絕對的完美」 (Paranishpanna) 是在一個大活動時期、或稱大顯化期 (Maha-Manvantara) 結束時,所有存在達到的絕對完美,並在其隨後休息期間裡休息。在西藏,它被稱為「絕對完美」 (Yong-Grub) 。直到瑜伽行派 (Yogacharya) 還在時,超涅槃的真實本性都是公開教授的,但從那以後,它就變得完全是密傳的;因此,對它有許多相互矛盾的解釋。只有真正的唯心主義者才能理解它。每件事對於能理解那種狀態的人來說,必須被看作是唯心的,除了超涅槃之外;而他瞭解到非自我虛空黑暗是如何三者合一的,只有這是自我存在和完美的。它是絕對的,然而這只是在一種相對的意義上,因為它必須給進一步的絕對完美一些空間,以根據下一個活動時期更高卓越的標準;如果允許我們以某種愛爾蘭式的表達方式:正如一朵完美的花,為了長成為完美的果實,必須不再是完美花並死去。

《秘密教義》教導萬物、各世界和各原子的逐步發展;這種驚人的發展既沒有可以想象的開始,也沒有可以想象的結束。我們的「宇宙」只是無數宇宙中的一個,所有的宇宙都是「必然性之子們」,因為在眾宇宙的大宇宙鏈中,每個宇宙彼此關聯,各自是它前一個宇宙的結果,並且是它後一個宇宙的原因。

宇宙的出現和消失被描繪成「大氣息」的呼出和吸進,這是是永恆的,且它就是是「運動」,是絕對者的三個方面之一:抽象空間永續是它另外兩個方面。當「大氣息」被投射出來時,它被稱為神聖氣息,被認為是不可知神的呼吸,它是遍一存在,它徬彿呼出一種思想,這就變成太陽系。 (見《揭開伊希斯面紗》) 同樣,當神聖氣息再次被吸入時,宇宙消失在「偉大母親」的懷抱中,她「裹在不可見的長袍」睡著了。

(c) 「那存在而仍不存在」指的是大氣息本身,我們只能說它是絕對存在,但不能把它想象成能夠與非存在區別的任何存在形式。現在過去未來這三個時期,在神秘哲學中是一個複合的時期;因為這三個只在與現象層面有關聯時,才是一個合數,而在本體領域裡則沒有抽象的效力。正如經上所說:『過去的時間是現在的時間,也是未來的時間,雖然還沒有出現,但仍然存在。』這是根據中觀應成派的一條訓誡;自從它從純密傳的學派*中掙脫出來後,人們就知道它的教義了。簡而言之,我們關於持續存在和時間的觀念,都是根據聯想法則從我們的感官中產生的。它們與人類的相對性認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它們除了在個體自我的體驗中之外,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當個體自我在進化進程中,驅散了現象性存在的幻覺之後,它們就會消亡。例如,時間是什麼,難道不是我們意識狀態的全景演替嗎? 用一位大師的話來說:『對於我必須使用這三個笨拙的詞—過去現在未來—這些糟糕的概念,來描述主體性整體的客體階段,我感到不悅;它們就像拿斧子用於精細雕刻一樣,根本不適合用於這一目的。』一個人必須獲得真諦 (Paramartha) ,以免太容易成為世俗 (Samvriti) 的獵物,這是一個哲學公理。†

【*參見凖噶爾的《萬戒之書》(Mani Kumbum)。也可以參見瓦西里 (Wassilief) 的《佛教》 (Der Buddhismus) ,第 327 頁和第 357 頁等。】

【†用更清楚的話說:『一個人必須獲得真正的本體意識,才能理解「妄想的起源」 (Samvriti) 。真諦 (Paramartha) 同義於梵語術語「分析自身的反思」 (Svasam-vedana) 。瑜伽行派中觀學派對「真諦」含義的解釋是不同的, 但他們都沒有解釋它真正的密傳意義。進一步請看第九詩節。】

7. 導致存在的起因已經結束了 (a) ;過去可見的、和現在不可見的,都安息在永恆的非存在中,這是遍一存在 (b) 。

(a) 「導致存在的起因」不僅是科學已知的物質起因,還包括形而上的起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存在的慾望,是因緣幻覺的結果。這種希望能獲得有知覺生命的渴望,表現在一切事物中,從原子到太陽,且是神聖思想的一個映像,被驅使成為客體,成為使宇宙存在的法則。根據密傳的教義,產生那假定的慾望、以及產生所有存在的真正原因,永遠是隱藏著的,且它最初的發散物是頭腦所能想象到的最完全抽象的東西。這些抽象必須被假定為物質宇宙的原因,而後物質宇宙呈現給感官和智力;它們構成了大自然的次要和從屬力量的基礎,這些力量被擬人化了,作為神和眾神被各個時代的大眾所崇拜。不可能設想出任何事情是沒有原因的;試圖這樣做會使大腦一片空白。

事實上,當我們試圖追溯因果關係的鏈條時,我們的心智最終必須達到這種狀態,但科學和宗教非必要的太快地陷入這種空白狀態。它們忽略了形而上學的抽象,這是使物質具體化的唯一可以想象的原因。當這些抽象概念接近我們的存在層面時,它們變得越來越具體,直到最終以物質宇宙的形式來現象化;這種形而上轉化為物質的過程,類似於蒸汽凝結成水,水凝結成冰的過程。

(b) 永恆非存在的概念,即遍一存在,對一些人來說似乎是種悖論,因為他們忘記我們將存在的概念僅限於我們目前對於存在的意識。因此它是一個特定的術語,而不是一個通用的術語。如果按照我們對這一術語的理解來思考,一個未出生的嬰兒, 必然會把它的存在的概念以類似的方式,限制在它所知道的子宮內的生命之內;如果努力向它的意識表達關於它出生後人生的概念 (對它來說是死後的人生) ,它在沒有數據、也沒有能力去理解的情況下,可能會把出生後的人生表述為「非存在,即真正的存在」。在我們的例子中,遍一存在是所有本體的本體,我們知道這些必然構成現象的基礎,並賦予它們所具有的任何現實的影子,但我們目前還沒有感官或智力去認識這些本體。在一噸含金石英的物質中,散布著一些難以捉摸的金原子,礦工的肉眼可能看不出來;但他知道,這些原子不僅存在於那裡,而且只有它們才能給他的石英帶來任何可觀的價值;而這種金與石英的關係, 可能能稍微暗示本體與現象之間的關係關。但是當礦工從石英中提取黃金時,他會知道黃金是什麼樣子,而普通人卻無法產生對於脫離幻覺後的實在事物的概念;幻覺掩蓋著黃金,而黃金就藏在幻覺之中。只有那些擁有數不清先輩所獲得的豐富知識的啟蒙者,才能將「純淨靈魂之眼」 (Eye of Dangma) 引向事物的本質,是任何幻覺都無法影響的。正是在這裡,有關因緣四聖諦的神秘哲學的教導變得最為重要;但它們是秘密。

8. 存在的遍一形式孤獨的在無夢的睡眠中,無邊無際、無限、無起因的伸展 (a) ;生命在宇宙空間中無意識地搏動,遍及那「一切臨在」,這被純淨靈魂 ( DANGMA) *「睜開的眼睛」†所感知到。(b)

【*「純淨靈魂」 (Dangma) 的意思是一個淨化的靈魂,一個已經成為最高開悟者 (Jivanmukta) 的人,確切地說,一個所謂的大師。他的「睜開的眼睛」是先知內在的精神之眼, 而通過它顯現出來的能力,並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遙視力,即能看到遠方的能力;而是一種精神上的直覺能力,通過這種直覺可以獲得直接而確定的知識。這種能力與「第三隻眼」密切相關,神話傳說將「第三隻眼」歸因於人類的某些種族。更詳細的解釋將在卷二中找到。】

【†在印度,它被稱為「濕婆之眼」 (The Eye of Siva) ,但在密傳術語中,它被稱為「純淨靈魂睜開的眼睛」。】

(a) 現代思想的趨勢是重拾古老的觀點,即表面上差別很大的事物,事實上具有相同的基礎;異質性是由同質性發展而來的。生物學家正在尋找它們的同質原生質,化學家在尋找它們的原質,而科學則在尋找某種力,是分化乘電、磁、熱等的來源。《秘密教義》將這一想法帶入形而上學領域,並假定「存在的遍一形式」是一切事物的基礎和源泉。但是, 也許「存在的遍一形式」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梵語單詞是「源頭溶解」 (Prabhavapyaya) ,一位評論者說這代表「一個地方,或者更確切地說,一個是層面,從那裡出現了起源,且所有事物都在其中溶解。」它不是威爾遜翻譯的「世界之母」(見第一卷,《毗瑟奴《往世書》》);因為「世界子宮」 (Jagad Yoni,如菲茨瓦德霍爾 (FitzEdward Hall) 所示) 與其說是「世界之母」或 「世界的子宮」,不如說是「宇宙的物質性起因」。 《往世書》的評論家用 「起因」 (Karana) 來解釋它,但神秘哲學用那起因的理念精神來解釋。在它的第二階段,它是佛教哲人的「自性」 (Svabhavat) ,是永恆的因與果,是無所不在而抽象的,是自我存在可塑的本質,是萬物的本源,這與吠壇多學者對於他的 (Parabrahm) 和原初質 (Mulaprakriti) 的雙重視角是一樣的,是一體的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偉大的學者,尤其是後彌曼差 (Uttara-Mimansa) ,猜測《吠壇多》是『被佛教徒的教導所激發的』 ,這似乎確實很不尋常;然而恰恰相反, (喬達摩、佛陀的) 佛教被才是那個被「激發」的,並完全建立在秘密教義的信條之上。這本書正是試圖對此信條作一個局部的描述,而《奧義書》也正是以此作為基礎的*。根據商羯羅的教導,† 上述是不可否認的。

【*然而,一個自稱權威的人,即牛津大學梵語教授莫尼埃.威廉姆斯爵士 (Sir Monier Williams) 最近才否認了這一事實。1888 年 6 月 4 日,他在英國維多利亞學院(Victoria Institute of Great Britain) 的年度演講中告訴聽眾:『最初,佛教反對一切孤獨的苦行 … 以作獲得崇高境界知識的手段。它沒有神秘或沒有密傳的學說體系……使普通人無法接觸。』 (!!) 然後,他說:『…… 當喬達摩佛陀開始他的事業時,瑜伽後期和低等形式似乎鮮為人知。』接著,這位學識淵博的講師自相矛盾地告訴他的聽眾:『我們從 《普曜經》得知,在喬達摩的時代,各種形式的身體折磨、自我浸濕和苦行是常見的。』 (!!) 但這位講師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折磨和自我浸濕恰恰是瑜伽的低等形式,即哈達瑜伽 (Hatha Yoga) ,這在喬達摩的時代非常「常見」但又「鮮為人知」。 】

【† 甚至有人認為,所有六種哲學流派 (Darsanas) 都顯示出佛陀影響的痕跡,要麼來自佛教,要麼來自希臘教義! (見韋伯、馬克斯.穆勒等) 我們一直認為,在這類問題上「最高權威」的科勒布魯克 (Colebrooke) 早已解決,他表明『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印度教徒是老師,而不是學習者。』】

(b) 無夢睡眠是東方神秘主義所知的七種意識狀態之一。在每一種狀態中,心靈的不同部分都在起作用;或者正如吠壇多學者所說,個體在他存在的另一個層面上是有意識的。「無夢睡眠」這個詞在這個例子中,其寓意套用在宇宙上,以表達某方面類似於人類意識狀態的情況:此情況在清醒狀態被忘記;就像一位被催眠的對象,在他恢復正常狀態時,其睡著的經過對他來說是無意識的空白,儘管他一直在像一個有意識個體那樣說話和行動。

9. 但是當宇宙的阿賴耶 (Alaya,作為一切基礎的靈魂,世界靈魂 (Anima Mundi) ) 還在真諦中 (a) (PARAMARTHA,絕對存在和意識,它們是絕對的非存在和無意識) ,且大輪子還是「無父母」 (b) (ANUPADAKA) 的時候,純淨靈魂在哪裡呢?

(a) 在我們面前的是幾個世紀的學術辯論的主題。「阿賴耶」和「真諦」這兩個術語相較於其他神秘術語,是更加導致學派分裂和把真理分成更多不同方面的原因。阿賴耶字面上是「世界的靈魂」 (Anima Mundi) ,是愛默生 (Emerson) 的「超靈魂」 (Over-Soul) ,並且根據密傳的教義,它的性質會週期性地發生變化。阿賴耶儘管其內在本質是永恆不變的,且其所在的層面是人類或宇宙眾神 (禪那佛) 無法到達的;但在活躍的生命週期內,在相對於較低層面內它會發生改變,包括我們所在的層面。在這段時間裡,不僅禪那佛靈魂本質都是與阿賴耶是合一的,甚至連瑜伽 (神秘冥想) 的高等修行者也是如此「能夠將他的靈魂與之融合」 (無著 (Aryasanga) , 中觀學派) 。這不是涅盤,而是緊鄰它的一種狀態。因此不一致。因此,雖然瑜伽行派 (屬大乘學派) 說阿賴耶是「空性」的擬人化,且阿賴耶 (藏語 Nyingpo 和 Tsang) 是一切可見和不可見事物的基礎,雖然它的本質是永恆不變的,但它反映在宇宙的每一個物體上,「就像清澈寧靜的水中的月亮」;其他學派對這一聲明表示質疑。「真諦」也是如此:瑜伽行派將這個術語解釋為也依賴於其他事物 (依他起) ; 而中觀學派真諦局限於「絕對完美」 (Paranishpanna) ;即,在這「兩真理」的闡述中 (共四個真理中) ,前者相信並堅持 (在這個層面上) 只有世俗諦 (Samvritisatya) 或稱相對真理;而後者教導了勝義諦 (Paramarthasatya) 的存在,即「絕對真理」。『托鉢僧啊,阿羅漢在與超涅槃合一之前,是不可能達到絕對知識的。所執 (Parikalpita) 和依他起 (Paratantra) 是他的兩個大敵。』(《菩薩語錄》) 「所執」 (藏語 Kun-ttag) 是錯誤,是那些無法認識到萬物的空性和虛幻性的人所犯的錯誤;他們相信事物存在,然而事實上這些並不存在,例如非自我。而「依他起」只通過一種依賴的或因果的聯繫而存在,無論是什麼,而一旦它所產生的原因被移除,它就必須消失,例如,燈芯的光。若將燈芯毀滅或熄滅,光就消失了。

【 *「真諦」 (Paramartha,梵語Svasamvedana) 是「意識」或「自我分析的反思」— 來自兩個詞,「高於一切」 (parama) 和「理解」 (artha) ,而「諦」 (Satya) 意為絕對真實的存在,或實在 (Esse) 。在藏語中,「勝義諦」是 Dondampaidenpa。與這種絕對真實 (或實在) 相反的是「世俗諦」 (Samvritisatya) —僅僅是相對的真理—「世俗」 (Samvriti) 意為「錯誤的觀念」, 是幻覺的起源;在藏語中是 「創造幻覺的表象」 (Kundzabchi-denpa) 。 】

神秘哲學教導我們,萬物都有生命,都是有意識的,但並非所有的生命和意識都與人類甚至動物的相似。我們認為生命是「存在的遍一形式」,表現在所謂的物質中;或者,就像在人類中命名為精神靈魂物質一樣,儘管我們錯誤地把它們分開。物質是靈魂在這個存在層面上顯化的載體,靈魂是精神在更高層面上顯化的載體,這三者是生命合成的三元組,且生命遍及它們。普遍生命的概念是本世紀回歸人類思想的古老概念之一,是人類思想從人格化神學中解放出來的結果。誠然,科學滿足於追蹤或假設存在普遍生命的跡象,然而還沒有勇氣低聲說:『世界靈魂!』而「結晶生命」的概念,現在已經為科學所熟知,且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被發現了。植物學家現在正在尋找植物的神經;他們並不是認為植物能像動物一樣感覺或思考,而是他們相信某些結構的存在,它對於植物的功能就像神經對於動物的功能一樣,用於解釋植物的生長和營養是必要的。科學似乎不太可能僅僅通過使用「力」和「能量」這樣的術語,長久地掩蓋自己,因為活躍的東西就是有生命的東西,不管它們是原子還是行星。

但是讀者可能會問,神秘學派內圈的信仰是什麼是呢?密傳的「佛教徒」在這個問題上教導了什麼教義? 對於他們,阿賴耶有雙重甚至三重含義。在冥想性大乘學派的瑜伽行派體系中,阿賴耶既是普遍靈魂 (Anima Mundi) ,又是高度發展開悟者的本體。『高等瑜伽師可以通過冥想,將他的阿賴耶隨意的引入到存在的真實本質。』龍樹* (Nagarjuna) 的對手無著說:『阿賴耶有一個絕對永恆的存在。』 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原初質 (Pradhana) ;這在《毗瑟奴《往世書》》中解釋為:『是未進化的起因,被最著名的聖賢強調地稱為原初質,即原始基礎,是精微物質 (Prakriti) ,是永恆的,同時是 (或包括) 那存在與不存在的東西,或者僅僅是過程。』然而,物質是一個錯誤的詞,而阿賴耶能更好地解釋它;因為物質不是「不可認知的梵天」†。這是那些對於神秘教義普遍性一無所知的人所犯的錯誤,尤其是那些拒絕「原始啓示」這一觀點的學者,因為這些教義是從人類誕生之初就有的。這教義教導世界靈魂遍一生命或稱「普遍靈魂」,只有阿那克薩哥拉 ( Anaxagoras) 才知道,或在他那個時代才知道。這位哲學家提出這個教導,僅僅是為了反對德謨克利特 (Democritus) 基於他過於唯物主義概念的宇宙起源論,是基於原子被盲目驅動的外傳理論。阿那克薩哥拉不是這個教義的發明者,而是它的傳播者,柏拉圖也是如此。他稱為世界智能 (nous) ,根據他的觀點,這一原則與物質無關且與它是絕對分離的,並且按照設計來行動的。‡在印度早在公元前 500 年,這一原則被稱為「運動」,即遍一生命 (Jivatma) 。只有雅利安哲學家認為它是無限的而沒有賦予它「思維」這一有限的「屬性」。

【*無著 (Aryasanga)是基督教之前時期的開悟者,也是一所佛教密傳學派的創始人,儘管喬馬迪科羅斯 (Csoma di Koros) 出於他自己的一些原因認為他出現於公元 7 世紀。還有一個叫無著的人,他生活在公元前幾個世紀,這位匈牙利學者很可能混淆了這兩者。】

【†『這個均質、一致、既是因又是果的起因,被那些熟悉這個最初原則的人稱之為原初質 (Pradhana) 和物質 (Prakriti) ,是在一切之前不可認識的梵天。』《伐由往世書》;即梵天不推動進化本身,也不創造,而只表現出自身的各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物質,是原初質的一個方面。】

【‡我的意思是有限的自我意識。除非把它僅僅視為一個方面,否則絕對怎能取得它?而我們所知的最高方面就是人類意識。】

這很自然地把讀者引向黑格爾德國先驗論者的「最高精神」來作為一種對比,指出這一點可能是有用的。謝林 (Schelling) 和費希特 (Fichte) 的學派與古老的「絕對原則」的原始概念大相徑庭,只反映了吠壇多基本思想的一個方面。甚至連馮.哈特曼 (von Hartman) 在其無意識的悲觀主義哲學中所提出的「絕對精神」(Absoluter Geist),或許也是歐洲思辨與印度不二論教義最接近的一種說法,但它同樣與事實相去甚遠。

黑格爾認為,那個「無意識」若不是希望獲得清晰的自我意識,否則它永遠不會承擔宇宙進化的艱巨任務。在這方面要記住的是,當歐洲泛神論家用「無意識」來指明「精神」 (等同於梵) 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把「精神」這一表達與通常所承載的含義聯繫起來;而往往「精神」是在沒有更好的的詞情況下,被用來象徵一個深刻的秘密。

他們告訴我們,現象背後的「絕對意識」超越了人類的概念。而它之所以被稱「無意識」僅僅是指沒有任何人格元素。人類若無透過經驗上的現象,就不能形成一個概念;因而在人類存在的組成中,是無力揭開那遮蓋絕對者威嚴的面紗的。只有解脫的精神才能模糊地意識到源頭的本質:它源自那裡,且最終必須返回到那裡 … 而即使是最高的禪那主,只能在絕對者可怕神秘面前無知地鞠躬;從那以後,即使是在有意識存在的頂點,用費希特的話來說:『個體在普遍意識中的融合。』然而有限不能構想無限,也不能應用它自己心智經驗的標準;「無意識」和絕對者怎麼能有一種本能的衝動或希望達到清晰的自我意識呢?*吠壇多學者絕不承認黑格爾的觀點;神秘學家會說黑格爾的觀點完全適用於覺醒的「普遍心靈」 (MAHAT) , 普遍心靈作為不變絕對者的第一個方面,已經投射到現象世界中去了,但從來不會投射到絕對者身上。我們被教導:『精神 ( Purusha) 和物質 (Prakriti) ,只是那「遍一無二」的兩個最原始的方面。』

【*參見施韋格勒 (Schwegler) 的《哲學史手冊》,斯特林 (Sterling) 譯本,第 28 頁。】

能使物質運動的心靈 (Nous) 和活躍的靈魂,存在於每一個原子中、表現在人身上,潛藏在石頭裡,具有不同程度的力量;這種普遍的「精神-靈魂」滲透於大自然的泛神論思想,是所有哲學概念中最古老的。生命能量 (Archaeus) 既不是帕拉塞爾蘇斯 (Paracelsus) 的發現,也不是他的學生範.赫爾蒙 (Van Helmont) 的發現;因為它是同樣的生命能量或稱「父親—以太」的局部化,「父親—以太」是生命無數現象的顯化的基礎和源頭。這類無數的思辨不過是這一主題的變奏,而這一主題在這個原始啓示中是最重要的。 (見第二部分,《原初質》)

(b) 「無父母」 (Anupadaka) 一詞,或稱無祖先,是一個神秘的名稱,在哲學中有幾層含義。這個名字通常是指天上的存在,是指禪那主禪那佛。但由於這些又神秘地對應於人類菩薩,因而被稱為「 人類 (Manushi) 佛」,後者也被稱為「無父母」, 因為一旦他們的整個人格融合在他們的第六和第七原則 (或稱阿特曼-菩提) 中時,他們就成為「鑽石靈魂」 (Vajra-sattvas),是全然的大師了。「隱藏的主」(Sangbai Dag-po)或稱「與絕對合一者」因為是自我存在的,因而不可能有父母,並與普遍精神 (Svayambhu) † 合一,普遍精神自性的最高方面。「無父母」階層的奧秘是偉大的, 它的頂點是普遍的「精神-靈魂」,而較低的層次是「人類佛」;甚至每一個被賦予靈魂的人類都是一個潛在狀態中的「無父母」。因此,當我們談到宇宙在其無形體、永恆或絕對狀態時,也就是在它被「建造者」塑造之前時,『宇宙過去是「無父母」。』(見第二部分,《原初質》)

【* 金剛 (Vajra) ,意為鑽石持有者。藏語「鑽石靈魂」 (Dorjesempa) ,sempa 指的是靈魂,因而它鑽石般剛毅品質指的是它在來世的不可摧毀性。關於「無父母」的解釋是在《時輪經》 (Kala Chakra) 中給出的,這是《甘珠爾》 (Kanjur) 的秘密部 (Gyu(t)) 中的第一個,是半密傳的。它誤導了東方學家對於禪那佛及其在塵世的對應物「人類佛」作出了錯誤的推測。真正的教義在隨後的一卷中有所暗示 (參見《佛陀的奧秘》),並將在適當的地方得到更充分的解釋。】

【† 再次引用黑格爾的話,他和謝林實際上接受了週期性化身的泛神論概念 (人類中「世界精神」的特別投生,如在所有偉大的宗教改革家中所看到的那樣) … 『人類的本質是精神……只有把自己從有限中剝離出來,把自己交給純粹的自我意識,他才能得到真理。「基督-人」 作為人出現了「神-人」的統一體 (如吠壇多和一些不二論所教導個體與普遍意識的統一性) ,並在他的死亡和一般的歷史中,呈現了精神的永恆歷史;這是一段每個人都必須在自己身上完成的歷史,才能以精神的形式存在。』—《歷史哲學》 西布里 (Sibree) 的英譯本,第 34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