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XIII. 現代星雲理論

科學和密傳的證據來支持或反對現代星雲理論

最近密傳的宇宙起源論經常遭到這一理論的幽靈和隨之而來的假說的反對。『這種最科學性的教導能被你的開悟者們所否定嗎?』它被問。『不完全能,』他回答說 : 『但科學家們自己的承認就扼殺了它;而那些開悟者沒有東西需要可否認的了。』

的確,要使科學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就必須研究精神性、心靈感應性與物質性質。否則,它將永遠像人類的解剖一樣,古老的世俗者只從人體外殼面來討論它,而對內部運作一無所知。即使是柏拉圖,作為該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在他啟蒙之前,也因說液體是通過肺進入胃而犯錯。正如史萊克 (H·J·Slack) 先生所說,握沒有形而上學,真正的科學是不可接受的。

星雲存在;然而,星雲理論是錯誤的。一種星雲以一種完全元素離解的狀態存在。它氣態的——還是另一種狀態,幾乎無法與物質科學知道的氣體相關聯;它自發光的。但僅此而已。斯蒂芬·亞歷山大 (Stephen Alexander) *教授列舉的 62 個「巧合」證實了星雲理論,然而這些都可以用密傳科學來解釋;然而由於本書不是一個天文學的作品,目前沒有試圖反駁。拉普拉斯 (Laplace) 和費耶 (Faye) 比任何人都更接近正確的理論;但在現代理論中,拉普拉斯的猜測只有一些普遍特徵留存下來。然而,『在拉普拉斯理論中,』約翰·斯圖亞特·密爾 (John Stuart Mill) 說 : 『沒有假設;這是一個從現在結果合理推理過去原因的例子;它只假定真正存在的物體,且遵守所有與地球上相似物都遵守的法則。』 (《邏輯體系》第 229 頁)

【《史密森貢獻》,第二十一章,第 1 條,第 79-97 頁。】

如果能證明『地球上的相似物..』不僅在外觀上與星雲那樣遙遠的天體相似,而且在實際上也相似,那麼來自密爾這樣傑出的邏輯學家的說法將會非常有價值。

另一個從神秘觀點出發的謬誤,體現在現在的現代理論中,即假設所有行星都與太陽分離;它們是他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然而,太陽和行星只是同子宮的兄弟,有相同的星雲起源,只是處於一種與現代天文學假設不同的模式。

一些現代星雲理論的反對者認為,有鑑於恆星組成的一致性,因此他們反對原始彌散物質的同質性,但這並不影響同質性的問題,而只影響了上述理論。我們的太陽星雲可能非完全同質的,或者更確切地說, 它可能無法向天文學家展示同質性,但實際上卻是同質的。恆星的組成物質確實不同於地球,甚至有些是未曾見過的 ; 然而,這一點並不影響原初質——即,甚至在它最初同質狀態分化出現*——直到今天仍是同質的,它在遙遠的地方,在無限的深處,在離我們太陽系外圍不遠的地方。

【*在運作的零線之外。】

最後,沒有一個由學者們提出反對「星雲理論」的事實 (星雲理論是錯誤的,非常不合邏輯,對物質同質性的假設是致命的) 能經得起批評。一個錯誤導致另一個錯誤。一個錯的前提會自然地導致一個錯的結論,儘管一個不可接受的推論並不一定會影響三段論主要命題的有效性。因此,我們可以將光譜和線的證據中,每一個次要問題和推論僅作為暫時的,而將所有的細節問題都交給物理科學。神秘主義者的責任在於宇宙空間靈魂**和精神,而不僅僅在於它虛幻的外表和行為。官方物理科學的使命是分析和研究它的外殼——據唯物主義的見解,這宇宙和人的最遠目標。

神秘主義與後者沒有關係。神秘宇宙起源論只會處理像開普勒 (Kepler)、康德 (Kant)、厄斯特 (Oersted)、赫歇爾 (Herschell) 爵士這樣相信有精神性世界存在學者的理論,並嘗試達成令人滿意的妥協。這些物理學家的觀點與現代最新的推測大相徑庭。康德赫歇爾從更哲學和心靈的角度出發,對宇宙的起源、最終命運以及當前狀態進行了思考。 而現代宇宙學和天文學否定了任何關於存在的奧秘的研究。其結果是可以預料的 : 在一千零一種所謂的科學理論中,出現完全失敗和無法擺脫的矛盾。

星雲假說涉及一種原始物質存在的理論,以星雲狀態瀰漫,正如大家所知,在天文學上這並不是最新的內容。愛奧尼亞學派 (Ionian) 的阿那克西米涅斯 (Anaximenes) 已經教導過,恆星體是由一種原始的創造前物質逐漸凝結而成的,這種物質幾乎具有負的重量, 並以一種極度昇華的狀態在空間中擴散開來。

第谷·布拉赫 (Tycho Brahe) 將銀河系是一種空靈基質,他認為 1572 年出現在仙后座中的新星就是由這種物質形成的。(《Progymnasmata》第 795 頁) 開普勒相信 1606 年的恆星同樣是由充滿宇宙的空靈基質形成的 (《De stellâ novâ in pede Serpentarii》,第 115 頁)。他將 1605 年那不勒斯觀測到的日全食月亮周圍的發光環歸因於以太。 (《Hypotheses Cosmogoniques》,C. 沃爾夫) 再後來,在 1714 年,——哈雷承認了自發光物質的存在 (《哲學彙報》)。最後,1811 年,著名的天文學家赫謝爾爵士發表了著名的關於星雲轉化為恆星的假說(參見《哲學彙報》,1811 年第 269 頁等),此後,星雲理論被皇家學會所接受。

可以閱讀《神智學的五年》中第 245 頁,有一篇題為《開悟者是否否認星雲理論?》答案是『不;他們不否認其一般命題,也不否認科學假設所接近的真理。他們只是否認現在的完整性,以及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相繼出現並迅速被推翻的許多所謂「爆炸式」的舊理論是完全錯誤的。』

這在當時被聲稱是「含糊其詞的回答」。有人認為,這種對官方科學的不尊重,必須通過展示另一個比他們更完整理論來證明,以取代正統的推測,且要有更堅實的依據的理論。對於這一點,只有一個回答;對於一個體現在整體連貫系統中的事物,給出孤立的理論是沒有用的,當脫離了所教導的主體,必然會失去其重要的連貫性,因此獨立的學習也無濟於事。為了能夠欣賞和接受關於星雲理論的神秘觀點,一個人必須研究整個密傳宇宙起源體系。而要求天文學家接受宇宙電和神聖建造者們的時間還沒有到來。就連赫謝爾爵士無可否認的正確推斷,也沒有任何「超自然」的成分,即太陽比喻地被稱為「火球」(也許是),以及他在早期推測了現在被稱為內史密斯柳葉理論的性質——使這位天文學家中最傑出的人,受到其他遠不如他傑出的同事的嘲笑,他們在他的思想中看到的只是「富有想象力和幻想的理論」。在整個密傳體系能給天文學家並被加以欣賞之前,他們必須回到一些「過時的想法」上去,不僅回到赫謝爾的想法,回到最古老的印度天文學家的夢想,他們放棄了自己的理論,但都不是「幻想」,因為前者的理論在80 年後出現,後者則數千年後。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否定太陽的堅固性熾熱的觀點;最不可否認的是,太陽在「發光」,但不是在「燃燒」。 然後,就赫歇爾爵士的觀點來說,那些「物體」,如他所說的「柳葉」,是太陽光和熱的直接源頭。雖然密傳教義不像他那樣認為——即,生物體是生命本質的一部分,因為太陽上的「存在」將很難把自己放在望遠鏡的焦點之內——然而,它斷言整個宇宙充滿了這樣的「有機體」,根據它們的層面與我們意識層面的接近程度或距離,它們是有意識的、活躍的;最後, 這位偉大的天文學家說得很對,他說,在推測這些所謂的「有機體」時,『我們不知道生命力行動是否能立即產生熱量、光和電。』因為,神秘主義者冒著被全世界的物理學家嘲笑的風險,認為科學家們的所有「力量」都起源於生命原則,即我們太陽系的遍一生命——該「生命」是遍一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一個方面

因此,我們可以像在所探討的文章中那樣,根據開悟者們的權威,堅持認為『只需要概述太陽物理學家所不知道的內容即可。』——我們認為,對於現代星雲理論及其明顯的錯誤,只要指出與它現在的形式截然相反的事實,就可以確定我們的立場。首先,它教了什麼?

總結以上的假設,就清楚地看出,拉普拉斯的理論--而且此刻已經相當難以辨認--是一個不幸的理論。首先,他假設宇宙物質以彌散的星雲狀態存在, 『如此之精細,幾乎難以察覺其存在。』 他沒有試圖深入到存在的奧秘,只關心我們的小太陽系的直接進化。

因此,對於他理論是否解決當下天體學問題,無論一個人接受還是拒絕,他只能說他把那奧秘又往前推了一點。對於永恆的詢問——『物質自身的來源何在?進化的推動力來自何處,決定其循環的聚集和解散?最原始的原子是如何排列和分組成精美的對稱和秩序的?』——拉普拉斯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所面臨的,只是一個大致原理的草圖,而實際過程假定是建立在這些原理之上的。那麼,關於這一流程,這個著名的解釋是什麼?究竟他給出了什麼如此新穎和獨創的東西,以至於它的基礎無論如何都應該成為現代星雲理論的基礎呢 ? 這是人們從各種天文學研究中收集到的。

拉普拉斯認為,根據引力的「定律」,在原始星雲的原子凝結之後,現在氣態的 (或可能部分液態的) 物質獲得了旋轉的運動。隨著旋轉速度的增加,它呈現出薄圓盤的形狀; 最後,離心力勝過了內聚力,巨大的環從旋轉的白熾物體邊緣脫落,根據重力必然 (公認地) 收縮成球狀體,這些天體必然會繼續保持之前在外層區域所佔據的軌道。(『拉普拉斯設想環的內部和外部區域會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轉,實心環就是如此;但面積相等原則要求內區比外區旋轉得更快。』) *他說,每一顆新生行星的外邊緣的速度都超過了內邊緣的速度,這就導致了其軸的轉動。更致密的物體會最後被甩出去;最後,在它們形成的初期階段,新分離的球體依次拋出一顆或多顆衛星 ... 在闡述環帶的破裂和形成過程中,拉普拉斯說:

【*《世界生命》溫切爾教授指出拉普拉斯著作中有許多錯誤;但是他作為一個地質學家,在他的「天文學推測」中也不是絕對正確的。】

『蒸汽的每個環層幾乎總是分裂成許多小塊,這些小塊以幾乎恆定的速度運動,並繼續以相同的距離繞太陽循環。由於內部分子 (離太陽較近)的 實際速度比外部分子要小,所以這些物質一定是球形的,且旋轉的方向與它們的公轉方向一致。它們一定是在蒸汽狀態下形成了許多的行星。但是,如果它們其中一個有足夠的力量,藉由引力連續地結合它中心周圍的所有其他物質時,那麼這蒸汽層環就會因此轉變成一個單一的球狀物質,圍繞著太陽旋轉,其旋轉與公轉方向相同。後一種情況更為常見,但太陽系是第一種情況,在木星和火星之間有四顆小行星運行。』

雖然很少人會否認「這一壯麗大膽的假設」,但同時也必定會認出它所面臨不可克服的困難。例如,為什麼我們發現海王星和天王星的衛星顯示逆行運動 ; 儘管金星離太陽更近,但它的密度比地球小 ? 同樣,天王星比土星距離更遠,從而密度就越高?為什麼在中央星體的所謂後代中,它們的軸線和軌道會有如此多種傾斜度 ? 行星大小的驚人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 木星的衛星比它們的主衛星密度高 0.288 倍 ; 流星和彗星系統的現象仍然無法解釋?引用一位大師的話 :『他們 (神秘主義者) 發現西方誕生的離心理論無法覆蓋所有情況。它無法單憑自身解釋每一個扁球體,也無法解釋一些行星的相對密度所呈現出的明顯困難。實際上,任何離心力的計算要如何向我們解釋,例如我們被告知,水星的自轉速度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而它的密度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左右,那麼它的極軸壓縮應該是地球的十倍多嗎 ? 還有,為什麼木星的赤道旋轉『大於地球 27 倍,密度只有地球的 1 / 5』,難道它的極軸壓縮要比地球大 17 倍嗎 ? 或者,為什麼土星的赤道速度比水星的向心力大 55 倍,而它的極軸壓縮卻只比水星大 3 倍? 在矛盾最大之處,我們被要求相信現代科學所教的中心力量,即使被告知太陽赤道物質具有超過地球赤道表面離心速度四倍的速度,以及赤道物質只有太陽赤道物質引力四分之一的情況下,太陽赤道物質並未表現出任何凸出太陽赤道的傾向,也沒有顯示出太陽軸的極點有任何的扁平化跡象。換句更清楚的話說, 太陽的密度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來承受離心力,因而根本就沒有極軸壓縮!我們發現不止一個天文學家提出過這個異議,但從來沒有作出令「開悟者」滿意的解釋。』

『因此,他們 (開悟者們) 說,西方的科學偉人 ... 對於彗星物質、離心力和向心力、星雲的性質幾乎一無所知,也不知道太陽、恆星甚至月亮的物質結構,他們輕率地自信談論「太陽的中心物質」旋轉出去成為太空行星、彗星等諸如此類的事情 .... 』『我們主張,它 (太陽) 只演化出生命原則,是那些物體的靈魂,在我們的太陽系中,作為「普遍生命給予者」,給予和接受它 ... 在無限和永恆中 ; 太陽系是遍一宏觀宇宙微觀縮影,就像人類自己的小太陽宇宙是前者的縮影一樣。』*

【*《神智學的五年》,第 249-50 頁。 《那些開悟者否認星雲理論嗎 ? 》】

所有宇宙和地球元素擁有某種基本能力,能在它們自身內部產生一系列有序和和諧的結果,即一連串的因果關係,這無可辯駁地證明它們要麼是被一個內在或外在智能體所激活,或者隱藏在顯化面紗背後。神秘主義並不否認宇宙機械起源的確定性;它只是宣稱在這些元素後面 (或內在) 某種機械師的絕對必要性——我們的一個教條。並非是路克萊修斯 (Lucretius) 的原子意外地幫助構建了宇宙及其中的一切,他本人也知道這一點。大自然本身與這種理論相矛盾。天體空間中像以太這樣稀薄的物質,無論有無引力,都不能被用來解釋星系的共同運動。儘管他們完美一致的相互旋轉清楚地表明,大自然中存在著一種機械原因, 但牛頓——他是所有人中最有權被相信他的推論和觀點的人——在解釋那賦予了千百萬星球體的原始動力上,不得不放棄根據已知的自然法則和它的物質力量來解釋。他充分認識到區分自然力量運作與智能體運作之間的界線,後者將不可改變的法則確立為秩序和行動。如果牛頓不得不放棄這樣的希望,那現代唯物主義的蠢貨們哪一個有權利說 : 『我更瞭解』?

若要變的完整的和可理解的,一個宇宙起源理論必須從一個原初基質開始,它瀰漫在無限的空間中,具有智能和神聖的性質。那個基質必須是靈魂精神,是顯化宇宙第七原則綜合,而且,必須有第六個原則作為這個的精神的載體——原初質,可以說,儘管它的性質必然永遠超出我們有限的正常感知。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只要有想象力,就能很容易運用力學原理,來建立宇宙誕生於混沌的理論。但是對於科學創造者來說,這樣的宇宙將永遠是一個弗蘭肯斯坦的怪物 ; 這將使他陷入無盡的困惑。若僅僅運用機械定律,將永遠不能思辨者超越客體世界;它也不會向人類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最終命運。這就是星雲理論引領科學的方向。在清醒的事實和真理中,這種理論與以太的理論是孿生姐妹,兩者都是必然性的產物 ; 一個在解釋光的傳播是不可或缺的,另一個則是解釋太陽系起源的關鍵。他們的問題是,同樣的同質物質*遵循牛頓定律產生出天體——太陽、行星和它們的衛星——受到相同運動條件的制約,如何能由異質元素組成。

【*如果天文學家以他們目前的知識水平,簡單地接受拉普拉斯的假設,也就是關於行星系統的形成,那麼最終可能會得出類似近似真理的結論。但是總體問題的兩個方面,即宇宙的形成,或者太陽和星星從原初質中的形成,以及行星圍繞太陽的發展,是基於大自然中完全不同的事實,這也是科學界本身的觀點。它們處於存在的對立兩極。】

星雲理論是否幫助解決了這個問題,即使僅適用於被視為無生命和物質性的物體 ? 我們說絕對不是。自從 1811 年赫謝爾爵士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基於觀察的事實, 並顯示了星雲物質的存在,使得皇家學會的「兒子們」歡呼雀躍以後,人類又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呢?從那以後,通過光譜分析而有一項更大的發現,證實了赫謝爾爵士的猜想。拉普拉斯需要一種原始「世界填充物」來證明世界進化和增長的觀點。就在這裡,正如兩千年前所提供的一樣。

「世界填充物」也就是現在的星雲,從最古老的時代就為人所知。阿納薩哥拉斯教導說,一旦分化後,異質物質的後續混合便保持靜止和無組織狀態,直到最後形成了「心靈」——我們說這是禪那主的集體——開始運作,並向它傳達運動和秩序 (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viii, 1)。現在接受這個理論的第一部分,但拒絕了任何干擾它的「心靈」。光譜分析揭示了星雲的存在,它完全由氣體和發光蒸汽組成。這是原始的星雲物質嗎 ? 據說,光譜揭示了發射宇宙光的物質條件。可分辨星雲和不可分辨星雲的光譜顯示完全不同,後者的光譜顯示它們的物理狀態是發光的氣體或蒸汽。其中一個星雲的明亮線條揭示了其中氫的存在,以及其他已知和未知物質的存在。太陽和恆星的大氣層也是如此。這直接導致了恆星是由星雲凝結而成的推論;因此,即使是地球上的金屬本身,也是由氫或其他一些原始物質凝聚而成的,也許是「氦」的祖先親戚,或者是一些未知的東西? *這與神祕學的教導並不衝突。*這就是化學要解決的問題;它遲早會成功完成這項任務,到時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接受密傳的教導。但當這種情況發生時, 它將扼殺現在的星雲理論。

與此同時,若天文學被看作是一門精確的科學,那麼它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現行關於恆星親緣關係的理論——即使神秘學以不同方式解釋親緣關係——因為天文學沒有任何的物理數據來展示它。天文學可以先於化學來證明這一事實的存在,只要它可以展示一個光譜上有三到四條明亮線的行星星雲,逐漸凝聚並轉變成一顆恆星,且光譜上布滿了許多暗線。但是『星雲的多樣性、甚至是它們的形體,仍然是天文學的一個謎。迄今所獲得的觀測數據具起源太晚,太不確定,無法讓我們斷言任何事情。』 (沃爾夫的《宇宙起源假說》)

自從發現分光鏡以來,它的神奇力量只向它的行家們揭示了這類恆星的一次轉變;即使這一次,也直接展示了與星雲理論有利證據相反的事實;也就是——恆星轉變成行星星雲。正如《天文台》 ("The Observatory",第一卷,第 185 頁) 所述,1876 年 11 月出現在天鵝座中的一顆臨時恆星,由施密特 (J. F. J. Schmidt) 發現,它展示了由非常明亮的線條打斷的光譜。漸漸地,連續的光譜和大部分的線消失了,最後只留下一條明亮的線,它似乎與星雲的綠線重合。

雖然這種變化與恆星的星雲起源假說並非不可調和的,但是,這種孤立的案例並沒有任何觀察依據,更沒有直接觀察的依據。這一事件的發生可能是由於其他一些原因。既然天文學家傾向於認為我們的行星正趨向於沈澱在太陽上,那麼為什麼那顆恆星不會因為這些沈澱行星的碰撞而閃耀,或者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出現彗星呢? 無論如何,自 1811 年以來唯一已知的恆星轉變實例並不支持星雲理論。此外,在這個理論的問題上天文學家不同意,就像所有其他的理論。

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布豐 (Buffon) 在拉普拉斯還沒有想到這一點之前,就對行星運動的同一性大為震驚,是第一位提出行星及其衛星起源於太陽胸懷的假說。為了這個目的,他立即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彗星,據說是通過強烈的斜擊,撕裂出了形成它們所需的物質。拉普拉斯在他的《論世界體系》("Exposition du Systeme du Monde") 他給予「彗星」應有的贊賞。(注 VII.) 但是這個想法被另一種自太陽演化概念所搶佔,甚至得到了改進,即太陽中央質量對於可見行星的運動看似沒有重量或影響,而且顯然沒有比月亮中的摩西的影像更真實存在。

但現代理論也是對康德拉普拉斯所闡述的體系的一種變化。這兩種觀點都認為, 從事物的起源開始,現在成為行星體組成部分的所有物質,散布在構成太陽系的所有空間——甚至更遠的空間。它是一個密度極小的星雲,通過一種迄今為止從未被解釋過的機制,它逐漸凝結產生了我們太陽系中的各種物體。這是最初的星雲理論,一個不完整但忠實的復述秘密教義中的教導——一大卷普遍密傳宇宙起源論的一小章節。康德拉普拉斯這兩個體系都與現代理論有很大的不同,後者存在著相互衝突的子理論和異想天開的假設。

組成彗星物質和恆星物質的本質,與西方科學現在所瞭解的任何化學或物理特徵完全不同。雖然分光鏡顯示了地球物質和恆星物質可能的相似性 (由於地球光對攔截的射線的化學作用),但沒有探測到太空中天體各種進展所特有化學作用,也沒有被證明與我們行星上觀測到的相同』——老師們如此說 (同上)。克魯克斯先生在他演講中引用的片段《元素和變化元素》中說的幾乎是一樣的。

『至多,』沃爾夫 (C. Wolf) 觀察到*,『能使星雲假說受到支持,就像赫歇爾 (W. Herschell) 展示不同程度的凝聚度的行星星雲的存在,以及具有凝聚核心的螺旋星雲和分支與中心。†但事實上,我們還不知道星雲和恆星之間的聯繫;由於我們缺乏直接的觀察,我們甚至被禁止在化學成分的類比上建立理論。』

【*研究所成員,巴黎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宇宙起源假說》。】

【†但是這些星雲的光譜還沒有被確定。當他們出現明亮的線條時,才可以被引用。】

很明顯,即使科學家們拋開構成星雲的無可否認的多樣性和異質性所帶來的困難,也像古人一樣承認所有可見和不可見天體的起源,必須在一個原初同質的世界填充物中尋找,即一種前原質* -- 這顯然不能解決他們的困惑。除非他們也承認,我們實際可見的宇宙僅僅是重宇宙中的肉體 (Sthula-Sharira,粗大身體),否則他們將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問題;特別是如果他們冒險堅持認為,現在可見的天體是那唯一原初質凝聚的結果。因為僅憑觀察就可以表明,產生實際宇宙的各種作用遠比那種理論所能包含的複雜得多。

【*克魯克斯先生的「原質」不能被看作是最基本的東西,禪那主並非使用它,根據不可改變的自然法則,從中編織出我們的太陽系。這原質也不能算是康德的最初原初質,因為這位偉大的心靈認為它在世界的形成過程中被用盡,因此不再以瀰漫的方式存在。它是宇宙基質從其正常的未分化狀態中逐步分化的中間階段。因此,原質是物質在進入完全客體性前,其中間過程所假定的方面。】

首先,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不可分辨星雲,這是科學本身教導的。

望遠鏡無法區分這兩種物質,但分光鏡可以,並因此注意到它們的物質組成之間的本質區別。*

【*『對於星雲的可分辨性問題,往往過於肯定地提出,並且與那位著名的實驗者哈金斯 (Huggins) 先生對這些星座光譜的觀點完全相反。據說,每一個光譜中只有亮線的星雲都是氣態的,因此是不可分辨的 ; 而每一個具有連續光譜的星雲,都能通過一台倍率充足的儀器來分辨成恆星。這一假設與所得到的結果和光譜理論正好相反。天琴座星雲,啞鈴星雲,獵戶座星雲的中央區域,看起來是可分辨的,且顯示出明亮的光譜線; 獵犬座星雲是無法分辨的,它提供了連續的光譜。因為,事實上,分光鏡能告訴我們恆星組成物質的物理狀態,但不能告訴我們它們的聚合模式。由氣體球 (甚至是微弱發光核心,被強大大氣包圍) 組成的星雲會產生一系列線條的光譜,並且仍然可分辨的;這似乎就是獵戶座星雲中哈金斯 領域的情況。由固體或流體顆粒在白熾狀態下形成的星雲,是真正的雲,它會展現連續的光譜,但將是不可分辨的。』 (C.沃爾夫,《宇宙起源假說》)】

『其中一些,』沃爾夫告訴我們 : 『具有三到四條亮線的光譜,其他的是連續的光譜。第一種是氣態的,其他的是由粉狀物質形成的。前者必然構成一個真正的大氣 : 拉普拉斯太陽星雲就必須被置於其中。後者形成一個粒子的集合,可以認為是獨立的,其旋轉服從內部重量定律:這就是康德費伊採用的星雲。通過觀察,我們可以將這個與另一個置於行星世界的起源上。但是當我們試圖超越並昇華到產生了天體的原始混沌時,我們首先要解釋這兩類星雲的實際存在。如果原始的混沌是一種冷的發光氣體,*人們就能理解引力造成的收縮是如何加熱它並使它發光的。我們必須解釋這種氣體的凝結所形成白熾粒子的狀態,這在分光鏡中的某些星雲中可見。如果最初的混沌是由這些粒子組成的,那麼它們是如何某些部分進入氣態,而其他部分卻保持了它們原始的狀態呢 ? ... 』

【*參見詩節 III.關於『,或』和注釋 8,其中解釋了「母親」(混沌) 是一個冷,一個冷的光輝,無色,無形體,缺乏任何性質。『運動遍一永恆如是,包含了顯化期世界中每一種性質的潛力。』 它說此說。】

這就是法國學者提出的星雲論的異議和困難的概要,他在他有趣的章節中總結說 : ——

『宇宙起源問題的第一部分,——混沌的原初質是什麼;那物質是如何產生太陽和星星的呢 ?——至今仍是浪漫和想象的領域。』*

【*《宇宙起源假說》,C.沃爾夫,1886 年。】

如果這是科學在關於這個主題的最後一句話,那麼人們應該轉向哪裡才能瞭解星雲理論所要傳達的內容?實際上,這個理論是什麼 ? 它是什麼,似乎沒有人確切知道。至於它不是什麼——我們能從博學的《世界生命》的作者學到。他告訴我們 : ——

(I.) 它『不是宇宙演化的理論 ... 但就人類視覺所能穿透的範圍而言,這只是對太陽系現象的一種起源解釋,並且額外地,還要協調星體和星雲天空中的主要現象。』

(II.) 『它不認為彗星參與了產生太陽系的特殊進化。』(密傳教義則認為如此。)

(它確實如此,因為它也將彗星視為宇宙存在的形式,並參與早期星雲演化的階段。它實際上主要將彗星歸因於所有世界的形成。)

(III.) 『它不否認先前歷史有著發光的火霧』——(秘密教義進化的第二階段)......『並沒有聲稱已經達到了一個絕對的起點。』即使它允許這種『火霧可能曾經存在於寒冷、不發光和不可見的情形中』......

(IV.) 『最後一點 : 它並不聲稱要發現事物的起源,而只是物質歷史中的一個運動場』... 留給『哲學家和神學家像以往一樣自由地尋找存在模式的起源。』*

【*《世界生命》,第 196 頁。】

但這還不是全部。即使是英國最偉大的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 (Herbert Spencer) 先生——他說 (a) 『存在的問題並未通過它來解決』; (b)星雲假說『沒有闡明瀰漫物質的起源』 (c) 『星雲假說 (現在的情況) 暗示了第一因。』*

【*《威斯敏斯特評論》,XX,1868 年 7 月 27 日】

我們擔心,後者是我們現代物理學家所沒有預料到的。因此,即使在形而上學者的世界裡,這種可憐的「假設」似乎也很難指望得到幫助或證實。

考慮到這一切,神秘學者相信他們有權利展示他們的哲學,無論它現在可能多麼被誤解和排斥。他們堅持認為,科學家們之所以沒有發現真理,完全是由於他們的唯物主義和對超驗科學的蔑視。然而,儘管我們這個世紀的科學頭腦和以往一樣遠離真實和正確的進化論,或許未來仍然有一些希望,因為我們發現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給了我們一絲光亮。

在《大眾科學評論》(第十四卷,252頁)的一篇文章《微生物的最新研究》中,我們發現斯萊克 (H. J. Slack F.C.S.,Sec. R.M.S.) 先生說:『從物理學到化學和生理學,所有科學都顯示出一種明顯的趨同,朝向某種進化和發展的學說,達爾文主義的事實將構成其中的一部分,但是關於這一教義最終的形態將會如何,幾乎沒有什麼依據可以證明,也許直到形而上學以及物理學的研究更加先進之前,人類的思維可能無法塑造它。

這確實是一個令人高興的預測。也許有一天,達爾文先生和赫伯特·斯賓塞先生所教授的「自然選擇」理論,在其最終的修正中,只會成為東方進化論學說的一部分,後者由摩奴迦毗羅以密傳方式解釋